中旺鎮

中旺鎮

中旺鎮位於天津市靜海區東南部,東臨濱海新區小王莊鎮,西接河北省青縣馬廠鎮、金牛鎮,南連黃驊市齊家務鄉,北界蔡公莊鎮,鎮政府駐中旺村,津淄公路(205國道)、蔡中路、中青路、曾高路、港中公路、青靜黃排水渠貫穿鎮域。目前全鎮共轄2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4524(2017年),鎮域面積11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旺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天津市靜海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
  • 地理位置:靜海東南部
  • 面積:118.4平方公里
  • 人口:34524(2017年)
  • 特產:中旺腸子、信記悶子
歷史沿革,發展定位,主要領導,經濟概況,主要成就,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中旺鎮因駐地中旺村得名。清朝置中旺地練,屬靜海縣東路。1945年5月屬津南縣,1949年3月屬靜海縣。1950年8月設七區,駐中旺。1957年8月置中旺辦事處和大莊子鄉。1958年8月設中旺管理區,屬團泊窪公社。1961年5月設中旺公社、大莊子公社,1983年7月改中旺鄉、大莊子鄉,1988年3月中旺撤鄉設鎮。1996年,中旺鎮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中旺、小中旺、韓莊子、才莊子、王官莊、羅莊子、港里、姚莊子、曾家河、李莊子、大曲河、小曲河、班高莊、李高莊、謝高莊、張高莊、丁莊子、垛莊18個行政村;大莊子鄉面積53.4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西灣河、清河、十愧、大莊子、東小屯、西小屯、北小屯、團瓢、劉家河、小齊莊、趙齊莊11個行政村。2001年8月,撤銷大莊子鄉,併入中旺鎮。

發展定位

根據靜海區城鄉總體規劃和小城鎮發展規劃研究,中旺鎮的規劃定位是天津南港區西部的重要腹地,服務天津南港區物流加工基地,靜海南部的新城鎮。到2015年,鎮域規劃總人口4萬人,鎮區建設用地面積186公頃,其中,規劃居住用地68.91公頃,占鎮區總建設用地面積的36.89%,公共設施用地面積41.28公頃,占鎮區總建設用地面積的22.1%。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個鎮區、三個中心村、一個基層村、一個工業區的發展格局體系。

主要領導

王慶聲,黨委書記,主要負責黨委全面工作。
徐福明,黨委副書記、鎮長,主要負責鎮政府全面工作。

經濟概況

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發展園區經濟、建設宜居城鎮”主體思路為引領,以“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生態立鎮、文化興鎮、商貿活鎮、法治保鎮”發展戰略為支撐,增強園區發展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環境治理攻堅戰,完善各項民生保障,推動鎮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工業初步形成了鋼鐵、樂器、葦簾、服裝、建材、體育用品六大主導產業。中旺航空產業園是靜海區“兩城三區六園”整體發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步從單一生產型向產城融合一體化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2018年林下經濟、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170畝,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發展到100餘家。三產服務業形成了以中旺大集和中心商貿街為載體的商貿發展格局,輻射周邊60華里的地域範圍,年市場交易額2億多元。2018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5428萬元,公共財政收入418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2億元,招商引資完成2.02億元。
2009年8月,天津濱港高新鑄造工業區成立,位於中旺鎮東北部,主要發展機械設備鑄造及機械零部件精深加工。2018年濱港鑄造工業區升級為中旺航空產業園,隸屬於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航空產業區約9平方公里(其中表面處理產業基地約0.37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區約1平方公里,致力於打造全球知名航空集成製造中心、京津冀航空優異製造基地、天津通航產業發展先導區。目前已開發面積約1.37平方公里,通過航空零部件製造區、特種工藝區(內含塗裝區)、關鍵部件製造、無人機製造區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功能聚集區,促進產業鏈提升和集聚群形成,促進其從傳統產業園向產業新城轉變。截至2018年底,園區累計簽約項目達到90多個,投產62個。
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位於中旺航空產業園內,是依據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承擔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環保企業轉移的總體布署,同時也是根據天津市工業布局規劃,設立的航空產業園配套產業,作為天津地區唯一的金屬(非金屬)表面處理的集中加工區,將成為京津冀對接國際核心展軸的重要支點。基地占地面積約1500畝,建築面積約88萬平方米,電鍍廢水日處理能力16000立方米/天,建設總投資近30億元人民幣。基地建成投產後將容納軍工、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先進制造業的企業,總投資規模將達100億元民幣,工業總產值近100億元/年。

主要成就

一、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30年前的中旺鎮,沒有現代化的耕作機械,農村經濟薄弱,村級集體設施匱乏,民眾溫飽問題未能解決,人民居住條件較差,基本上是“通信靠吼,交通靠走,耕地靠牛,照明靠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旺鎮經歷了聯產承包、大包乾、公社合併、撤鄉並鎮、發展民營經濟、新農村建設、企改、醫改、免除農業稅等巨變性改革,如今的中旺鎮已經成為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地,通往縣城、天津市區的班車十幾分鐘一次,還有多條通往北京、山東、河北等地的客運線路,戶均擁有手機1部以上。
交通設施。1978年僅有兩條縣級公路和一條國道,鄉鎮公路以及村內街道基本上都是土路。截至2007年底,全鎮29個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內街道硬化率達到80%以上,2008年上半年投入資金500餘萬元,對鎮內六條路和六座橋樑進行了大修新建,投資120萬元,新修規劃路2公里,使全鎮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水利設施。1978年以前農業灌溉用水基本上靠天,全鎮居民飲用水靠河道,農業灌溉沒有保障,居民飲用水質量差、含氟量高,衛生狀況差,安全係數低。自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投入大量資金,打農用機井112眼,修防滲渠道225千米,有效灌溉面積21600畝,改變了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從2006年開始,對全鎮29個村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共建淨化水站14個,興建了中旺鎮集中供水廠,為全鎮5個村及鎮區、唐河家園等4430戶村民實行全天候集中供水,徹底解決了村民飲用水不安全問題。
通信電力設施。1978年以前,中旺鎮農村電話僅有單線架通,有老式電話機1部。2000年以來,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先後投資修建移動基站12座,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寬頻、村村通有線電視,全鎮居民擁有電話率達100%。
城鎮基礎設施。1978年中旺鎮鎮區基本上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 2000年,對全長2000多米的鎮中心街道兩側進行的拆遷新建,投資150餘萬元對中心街進行了改造升級,如今這條街道已經發展成為中旺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整條街道集商貿設施、金融郵政、政府機關、學校於一體,城鎮功能基本完善。為了進一步適應城鎮擴大的需要,2006年投入10萬元對城鎮規划進行詳細修編,中旺鎮將發展建設成為天津南部商貿交通型城鎮和靜海縣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重點鎮。
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初見成效
改革開放前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7∶2∶1,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沒有特色產業,沒有鄉鎮企業,2007年,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3∶5∶2。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種養殖業向高效、優質方向調整,特色產業基地不斷壯大,優質農產品比重明顯提高,農業產業化開始起步。種植棗樹、蘋果、桃等果樹近萬畝,建立養殖特色小區3個,發展百頭生豬養殖大戶70多戶,創辦了年均存欄5000頭以上規模的旺順生豬擴繁基地。2008年又新引進了三個農業產業化項目,即甜高粱、紫甘薯、武傳枝大棗項目,三個項目市場前景非常好。
鄉鎮企業迅猛發展。1978年前無任何鄉鎮企業,改革開放以後鄉鎮企業逐步壯大,先後建成了凌雲製衣、金杯運動鞋、正大體育、服裝加工、華韻樂、興貿工藝等一批輕工企業,後又興建了泰峰鋼鐵、興達制管、汽車配件等一批重工業企業,目前中旺鎮共有各類工業企業140餘家,已經初步形成了鋼鐵、樂器、葦簾、服裝、建材、體育用品六大主導產業。並規劃建設了工業集聚區5個,總規劃面積7000畝,已利用2300畝,2007年全鎮年銷售收入達20多億元,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60%以上。
三產服務業異軍突起。改革開放前,中旺鎮三產服務業就是以中旺大集為主,市場交易額僅為300多萬元,30年後的今天,中旺鎮已經擁有各類商業門臉300餘家,涉及餐飲、日用百貨、文化用品等民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並形成了一條商業特色濃厚的商貿金街。2008年又投資3440萬元,新建匯中消費品批發市場1.5萬平方米的臨街商鋪,投資1000萬元的中旺酒店已完成設計。
三、社會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人口和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加大,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推行;積極開展救災救濟工作,困難民眾和受災民眾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質顯著提高。
教育事業。以“兩基”為重點的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2007年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中、國小毛入學率達到了100%,國中升學率達到了80%,高中升學率達到了20%。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隨著2008年姚莊子教學樓的竣工,全鎮中心校全部實現了樓房化,並逐步完善了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基本滿足了學校現代化的教育需求,“兩基”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
醫療衛生。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新建了中旺衛生院住院大樓,增添了一批現代的醫療設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紮實推進,農民參合率達到90%以上,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新農村建設。1978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狀況,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全鎮各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大曲河村被列為市級文明生態示範村,大莊子和王官莊為標準型文明生態村。同時樓房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目前全鎮共有樓房面積8萬平方米,2007年在完成唐河家園2萬平方米住宅小區的基礎上,又啟動了文昌嘉園住宅小區,使農民身在農村也住上了花園式樓房。
文化事業。累計投入300餘萬元,在王官莊、大曲河、大莊子、班高莊等10餘個村建設了健身小廣場,投資120萬元建設了1100平方米的鎮文化活動中心。目前全鎮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100%,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戶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四、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惠農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稅費、社會保障制度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2005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種糧實行直接補貼。2007年落實糧食補貼418.1萬元,良種補貼24萬元,補貼農機具購置15台套。
招商引資步入良性軌道。創新工作方式,加大對外招商力度,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各項制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項目庫,使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1978年中旺招商引資為零,個體工商戶為零。2007年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7700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天津市靜海區中旺鎮政府(蔡中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