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杏仁餅

中山杏仁餅

中山杏仁餅是廣東中山傳統的名點。本為易味廬餅家創製於本世紀初,兩三年後,又有咀香園餅家異軍突起。所制之杏仁餅與易味廬齊名,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為鼎盛期,產品遠銷至美洲和東南亞各國。入口杏仁香味濃郁、酥化甘香,深受食客歡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杏仁餅
  • 主要食材:綠豆,糖,油
  • 分類:廣東小吃
  • 口味:甜
  • 產地:廣東中山
菜品特色,分類,營養價值,做法,原料,製作方法,飲食文化,出處一,出處二,

菜品特色

在中山的土特產中,以咀香園杏仁餅最為有名。1931年易味廬杏仁餅創始人去世,易味廬餅家因後繼無人而結業,咀香園杏仁餅成為獨領風騷的中山食品。1935年在美國檀香山國際食品展覽會上奪得金雞獎,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49年,制餅工藝經過改革,杏仁餅不但保持了傳統的香純濃郁,入口酥甘溶化特色,而且餅質更加細膩,裝橫更符合現代化要求,因而更負盛名,榮獲省優質產品和部優產品稱號,1988年香港國際博覽會上,咀香園杏仁餅參與了世界食品群雄的角逐,再獲金獎殊榮。
中山杏仁餅: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稱。原屬家庭自作自食,以後仿製成為商品,外形改為圓形小餅。已有70餘年歷史。餅身鬆脆,餅心香甜,肥而不膩,入口融化,風味獨到。
本世紀20年代由石岐“易味廬”。“咀香園”兩餅家始創,產品遠銷美洲和東南亞。據說,當時曾在美國的國際商品展覽會上參展並獲獎。1949年以後,制餅工藝經過不斷改革,使杏仁餅不但保持香純濃郁、酥甘溶化的特色,而且餅質更加細膩,製作裝漬更符合現代要求, 使中山杏仁餅更負盛名 。

分類

杏仁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白砂糖,綠豆粉,杏仁。
粒杏仁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白砂糖,綠豆粉,杏仁。
杏仁肉心杏仁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白砂糖,綠豆粉,杏仁,豬肉。
黑芝麻杏仁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白砂糖,綠豆粉,杏仁,黑芝麻。
肉鬆夾心杏仁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白砂糖,綠豆粉,杏仁,肉鬆。
炒米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炒米粉,杏仁,白芝麻,白砂糖。 紫菜杏仁餅:食用植物油,黃奶油,白砂糖,綠豆粉,杏仁,白芝麻,紫菜。

營養價值

杏仁餅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

做法

原料

綠豆 糖 油 適量

製作方法

1、脫皮綠豆煮熟,放入攪拌機內攪碎
美味的杏仁餅美味的杏仁餅
2、放入攪拌機內攪碎,炒至成顆粒的樣子
3、加入糖,然後再繼續炒乾,炒好後,用橡皮刮板在網篩上過濾. 過濾好後再加入豬油

飲食文化

出處一

相傳,元未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以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亂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常常東奔西跑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綠豆、黃豆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原料,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綠豆粉、豬肉做餡等原料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餅入口甘香鬆化,嚼之,肥而不膩,這就形成了杏仁餅的始祖!

出處二

另一出處是清光緒末年間,香山縣(現中山市)有一書香世家,家道日落,經濟日緊。時值其母壽辰,正為招待親友的開支發愁,其家的婢女名潘雁湘,自梳女,生性聰明、好學、平時練得一手制糕點的好手藝;她採用綠豆粉、用糖醃製過肥豬肉片,精心製作綠豆夾肉餅,敬奉給老夫人,餅入口甘香鬆化,嚼之,肥而不膩,有杏香,賀壽者共食,贊聲不絕。後來,食者提筆寫了一幅字:“齒頰留香”。從此,綠豆餅便出了名,並改名為“杏仁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