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汽車大國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第一汽車大國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第一汽車大國是怎樣煉成的》是2012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毅。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第一汽車大國是怎樣煉成的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16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張毅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13993X, 978712213993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新華社高級記者張毅先生與中國汽車產業並肩同行,用一支筆記錄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中國:第一汽車大國是怎樣煉成的》客觀地反映了中國汽車產業由弱到大的過程,對汽車行業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中國:第一汽車大國是怎樣煉成的》可供汽車產業研究者、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張毅,新華社高級記者。法學碩士,陝西西安人。現任職於新華社中央新聞採訪中心經濟採訪室。被聘為騰訊網汽車頻道首席評論員、《汽車雜誌》特約主筆。出任中國汽車記協副理事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1982-1984年在《西安晚報》當記者。1984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碩士。1987年研究生畢業到新華社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涉外經濟、產業經濟和巨觀經濟報導,采寫過一大批有較大影響的稿件,被業界公認為多個領域的專家型記者。

編輯推薦

本書一書,理性、客觀地反映了過去十年中國汽車產業走過的不平凡道路,是中國汽車黃金十年的真實寫照。
——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 龍永圖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希望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文集感受十年來汽車行業走來的腳步,也可以對未來十年作出更美好的憧憬。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董揚
張毅先生與中國汽車產業並肩同行,用一支筆記錄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這本書客觀地反映了中國汽車產業由弱到大的過程,對汽車行業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付於武
本書一書,全面記錄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發生的巨變,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張毅作為中國汽車媒體界一線領軍人物,多年來,為中國汽車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趙航

圖書目錄

第一章:汽車入世衝擊波 / 20
外經貿部稱:2002年初進口轎車增加只是暫時現象 / 002
我國實行進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減至12種 / 003
權威人士稱2002年我國進口轎車不會大幅增加 / 003
2002年新發證的進口汽車將陸續進入國內市場 / 004
國家機電辦發出通知——嚴厲打擊倒賣汽車進口許可證活動 / 005
2002年我國汽車進口配額和許可證全部發放完畢 / 006
分析:入世初年進口汽車衝擊何以波瀾不驚 / 007
2003年我國將繼續降低關稅 總水平下降1.2個百分點 / 008
2003年我國實行進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減至8種 / 009
我國2002年進口汽車增加5.5萬輛 / 010
分析:進口汽車價格為何不降反升 / 010
汽車產品進口配額2004年增至近105億美元 / 011
2003年我國進口小轎車超過10萬輛 檔次、排量趨高 / 013
我國2005年取消汽車進口配額管理 繼續降低關稅 / 013
分析:入世兩年進口汽車衝擊為何並不明顯 / 014
我國進口汽車配額2005年如期取消 / 016
分析:取消進口配額對2005年車市影響幾何 / 016
分析:中國汽車產業平穩度過三年保護期 / 017
商務部:取消配額後我國進口汽車實現平穩過渡 / 020
進口關稅再次下調 汽車市場進入全面開放新階段 / 021
加入世貿組織5年我國轎車需求年均增長近四成 / 022
商務部:中國有權對進口整車徵收高於零部件的關稅 / 022
國家發改委:中國汽車大國地位已經確定 / 023
商務部:國家將降低進口汽車零部件關稅純屬誤讀 / 024
分析:“整車特徵”管理辦法完成了歷史使命 / 025
國家發改委:“整車特徵”辦法制定和調整都正確 / 027
分析:“造車運動”加劇汽車產能過剩 / 029
入世10年中國汽車產業在開放中確立大國競爭優勢 / 031
財政部:入世10年我國汽車關稅稅率大幅降低 / 031
入世10年中國進口汽車數量增加 市場比重下降 / 032
分析:入世10年中國汽車業一飛沖天 / 033
第二章 中國汽車十年巨變 / 036
2002年我國汽車整車進口將達12萬輛 / 038
2002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品進口呈現三大新趨勢 / 038
我國十大轎車生產廠家占內地市場份額超過八成 / 040
2003年我國轎車產量首次突破200萬輛 / 041
加價售車成為過去我國轎車消費進入買方市場 / 041
2004年上半年國內十大轎車廠家排名又有新變化 / 042
我國汽車市場專項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 / 043
商務部預計2004年我國汽車產量將首次突破500萬輛 / 044
背景:近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的變化 / 044
分析:如何看待2004年下半年的我國車市 / 045
分析:我國私人轎車知多少 / 046
分析:國內車市走出低谷開始回暖 / 047
私人購車成為我國轎車市場消費主流 / 048
國產轎車進入充分競爭時代 / 049
特稿:原油進口超億噸的憂思 / 050
2004年我國新推出上百種轎車 新車型創歷年之最 / 052
2004年我國汽車產銷首次雙超500萬輛 / 053
分析:三大因素帶動國內轎車市場明顯升溫 / 053
商務部: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自覺重組整合階段 / 054
分析:喧囂一時的“造車運動”為何煙消雲散 / 055
我國現有355個汽車品牌 近七成是自主品牌 / 056
中汽協預計2005年我國汽車產量將達到560萬輛 / 057
我國加緊制定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 / 058
2005年上半年汽車產銷平穩增長乘用車增幅較高 / 058
分析:國內車市緣何再現排隊加價 / 059
分析:取消進口配額汽車進口緣何不升反降 / 060
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有望實現10%以上的增長 / 061
我國已有8.4萬家加油站 基本滿足需求 / 062
分析:年底車市為何再現“寒冬里的小陽春” / 062
分析:關稅降低對2006年進口車價影響不大 / 064
綜述:“十五”期間我國汽車產業出現七大變化 / 064
最近5年我國600多萬家庭提前圓了轎車夢 / 065
我國民用汽車擁有量2005年有望超過3000萬 / 066
“十一五”我國汽車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 067
我國汽車市場進入持續較高速度增長期 / 068
2005年上百款新車型上市 平均三天一款新車 / 069
我國十大汽車廠家銷量重新排名 一汽繼續居首 / 069
2005年我國汽車產量比“九五”末淨增363萬輛 / 070
分析:我國還不是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 / 070
中汽協:我國轎車市場進入品牌競爭時代 / 071
分析:汽車消費稅調整對國內車市影響有多大 / 072
分析:兩項新政策深遠影響國內車市 / 073
2006年上半年十大暢銷轎車品牌一半是小排量車 / 075
中國車市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品牌價值受到關注 / 076
發改委:近兩年將有一大批自主品牌轎車上市 / 077
邵奇惠:我國農村汽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 077
入世5年我國轎車需求年均增長近四成 / 078
2006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 / 078
分析:2006中國車市大盤點 / 079
2007中國車市仍將快速增長 / 081
中國汽車,海外賣得怎么樣 / 083
自主品牌轎車已占國內四分之一市場份額 / 087
我國汽車產銷雙超720萬 超日本成第二大新車市場 / 087
分析:我國汽車產銷雙超720萬意味著什麼 / 088
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 / 089
國家發改委:中國汽車大國地位已經確定 / 090
我國汽車產業形成多元資本結構 / 090
中國車市 私車當家 / 091
上汽南汽攜手打造中國汽車業新航母 / 092
2007年我國共推出90款乘用車新車型以轎車為主 / 093
年終評論:四大預測深度剖析2008年中國車市 / 096
我國汽車產銷2007年首次突破八百萬輛 再創歷史新高 / 098
國內車市競爭激烈2008年上半年近60款新車上市 / 098
2008年上半年國產汽車產銷首次突破500萬輛大關 / 099
分析:《反壟斷法》不會改變現行汽車行銷模式 / 100
分析:2008年下半年國內車市形勢嚴峻但仍會增長 / 103
分析:消費稅調整嚴重衝擊進口車市 / 104
分析:“後奧運”時代國內車市能否由冷轉熱 / 106
分析:金融危機對中國車市影響有多大 / 108
中汽協會長:汽車業要過冬 但不能冬眠 / 109
中國車市喜憂參半 / 110
分析:燃油稅費改革對國內車市帶來哪些利好 / 111
南北大眾:年底停產是誤傳 / 113
分析:2008年中國車市跌宕起伏 / 114
振興汽車產業規劃即將出台 / 115
中國車市有望告別低迷 / 117
2008年國產汽車產銷逾900萬 增幅明顯回落 / 118
分析:國內車市高速增長勢頭戛然而止 / 119
汽車業界認為振興規劃對車市帶來重大利好 / 121
分析:汽車振興規劃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 / 122
分析:汽車振興規劃為農村汽車消費帶來福音 / 123
財經觀察:國家扶持政策能否拉抬低迷車市 / 125
政策刺激國內車市回暖 1月銷量大增 / 126
受政策鼓勵自主品牌廠家紛紛推出小排量新車型 / 127
財經觀察:中國離世界第一汽車大國還有差距 / 128
汽車振興規劃全文下發提出未來3年8大目標 / 130
特稿:汽車產業未來三年的行動綱領 / 132
3月車市火爆異常 銷量破百萬再創新高 / 134
中汽協:國內車市回暖 千萬目標可期 / 135
國內車市再現“小陽春”尚待全面復甦 / 136
分析:清醒認識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地位 / 137
車市回暖新車扎堆上市 / 139
分析:振興規劃帶動國內車市全面旺銷 / 140
車市迎來紅五月 國產汽車產銷雙超110萬輛 / 142
車輛購置稅近期再下調沒有根據 / 142
2009年國產汽車產銷有望達到1200萬輛 / 143
國家發改委指出警惕汽車產能過剩 / 144
中國車市進入月銷百萬新時代 / 145
私人轎車開進兩千多萬中國家庭 / 146
中國汽車迎來年產千萬輛 / 147
分析:中國離世界汽車強國還有差距 / 148
上汽有望成為世界第八大汽車集團 / 150
2009年前11月國產汽車產銷逾1200萬輛 / 151
中汽協: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穩超1300萬輛 / 152
車購稅優惠政策為何縮水 / 152
2009中國車市體驗大悲大喜 / 154
2009中國汽車市場成為全球老大 / 156
中國車市逆勢上揚全球驚羨 / 158
我國2009年新車型創歷年之最 多數為改型改款車 / 160
中國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 / 160
分析:中國汽車市場拯救跨國汽車公司 / 161
綜述: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實施一年成效突出 / 163
中國汽車需要放慢腳步 / 165
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多元化競爭 汽車消費逐步理性 / 167
工信部: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超2億輛 / 167
汽車產能過剩 不是危言聳聽 / 168
中國汽車增長也要“計畫生育” / 170
分析:中國汽車保有量到底有多少 / 171
原裝進口汽車為何再受青睞 / 173
我國將對汽車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 / 175
分析:車購稅減征等優惠政策為何退出 / 176
2010年國內汽車產銷量突破1800萬輛 蟬聯全球第一 / 178
分析:全球第一汽車大國能承載多少汽車 / 179
“兩會”汽車界代表在關注什麼 / 180
分析:上半年國內車市喜憂參半 / 181
上半年國產車產銷雙超900萬輛 增速大幅下滑 / 183
綜述:中國汽車保有量破億的憂思 / 183
二線豪華汽車 中國增勢兇猛 / 186
前10個月國產汽車產銷雙超1500萬輛 / 188
分析:中國汽車進入後合資時代 / 188
分析:中外汽車廠商繼續看好中國車市 / 190
“十二五”我國將加快汽車流通體系建設 / 191
我國數萬家汽車經銷商亟須轉型升級 / 191
分析:國內車市告別狂飆進入理性增長 / 192
中國汽車黃金十年能否再現 / 194
全球車企重排名 上汽升至第七 / 195
第三章 自主品牌汽車在崛起 / 198
我國現有355個汽車品牌 近七成是自主品牌 / 200
商務部:支持自主品牌轎車開拓國際市場 / 201
中國第一汽車 願耐寂寞二十年 / 201
且慢為自主品牌的出口喝彩 / 203
你願意買自主品牌轎車嗎 / 206
自主品牌轎車已占國內四分之一市場份額 / 208
2006年轎車銷量排名前十位廠家揭曉 奇瑞躍居第四 / 208
徐留平:長安汽車力爭躋身國內汽車行業第一陣營 / 209
特稿:中國車為何紛紛“取道”英國研發 / 210
2000輛自主品牌華普轎車出口利比亞 / 211
李書福為何要搞方程式賽車 / 212
綜述:從北京車展看自主品牌的進步與差距 / 213
13個汽車自主品牌入選“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名單 / 217
自主品牌中高級轎車榮威750公布售價 / 217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已占全部銷量57% / 218
上汽榮威成功秘訣何在 / 219
產量過百萬奇瑞將怎么走 / 220
自主品牌為何紛換車標 / 221
吉利集團自主研發成功汽車爆胎安全控制技術 / 223
自主品牌企業紛紛進軍中高級轎車領域 / 223
數百輛自主品牌汽車集體亮相展示巨大進步 / 224
綜述:三大汽車集團自主品牌建設獲突破性進展 / 225
專訪魏建軍:中國自主品牌要走出“碰撞門” / 226
上汽對榮威寵愛有加 / 228
自主品牌長城哈弗汽車中標政府採購大單 / 230
自主品牌吉利轎車首獲C-NCAP四星級碰撞成績 / 230
高端訪問: 奇瑞A3要賣出中國人的品質 / 231
自主品牌長城汽車通過歐盟一級體系認證 / 232
巴菲特為比亞迪汽車品牌加分 / 233
分析:跨國車企2008年在華業績優於自主品牌 / 237
車市黑馬比亞迪 / 239
搞自主品牌條條大路通羅馬 / 240
專訪左延安:江淮汽車實現華麗轉身 / 241
特稿:從“吉利”看中國車市經歷的大悲大喜 / 243
王鳳英代表建議制定中國汽車品牌發展戰略 / 246
中國一汽發布全新品牌戰略 / 246
分析:北京車展自主品牌不再是配角 / 247
納智捷下線推動兩岸經貿合作 / 249
吉利購沃爾沃 中國踏上汽車強國路 / 251
中國長安是否在跑馬圈地? / 255
股神巴菲特為何訪問比亞迪? / 256
巴比為何對比亞迪推崇備至 / 259
長安汽車發布全新品牌戰略 / 261
拿來主義不是長久之計 / 262
納智捷打造兩岸自主品牌汽車 / 264
近兩百輛自主品牌汽車亮相國家會議中心 / 266
自主品牌汽車並非全面潰敗 / 267
上汽自主品牌貴在創新 / 269
從中報看自主品牌汽車業績 / 271
長城汽車何以一枝獨秀 / 274
分析:自主品牌汽車核心動力技術獲新突破 / 276
比亞迪走出困境重新出發 / 277
自主品牌應該揚長避短 / 280
第四章 新能源汽車撲面而來 / 282
電動汽車的未來應該是中國人的天下 / 284
分析:新能源轎車何時進我家 / 286
麥肯錫:中國有望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取得領先 / 288
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新能源車上市 / 288
汽車振興規劃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 / 290
國家發改委:新能源汽車不能一哄而上 / 290
王傳福:發展電動車事關國家石油安全 / 291
我國自主研發的3款純電動汽車亮相北京 / 292
比亞迪電動車從計程車市場先突破 / 293
新能源汽車個人補貼終出台 / 295
國家為何不鼓勵混合動力汽車 / 297
綜述:電動車駛進千家萬戶還有待時日 / 298
我國電動汽車開始產業化 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 301
新能源汽車在上海世博會承擔園區66%運能 / 301
2012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年產值將達300億元 / 302
日產電動汽車聆風2011年初登入中國市場 / 303
燃油公交成空氣污染元兇 出路在於公交電動化 / 303
電動汽車從公車率先突破 / 304
電動汽車不會增加新的污染 / 306
電動汽車供應不足面臨尷尬 / 308
沃藍達將節油進行到底 / 311
分析:如何全面看待電動汽車自燃事件 / 313
推廣電動汽車謹防畫地為牢 / 314
外國電動汽車紛紛來華試水 / 316
分析:跨國車企緣何青睞中國電動汽車市場 / 319
第五章 汽車界人物速寫 / 322
在中國賣汽車的英國人 / 324
李書福印象 / 325
巴菲特像個老頑童 / 326
福特總裁艾倫·穆拉利印象 / 327
夏治冰印象 / 330
福將李峰印象 / 332
奇瑞掌門人尹同躍素描 / 334
中國長安少帥徐留平印象 / 336
曾慶洪印象 / 33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