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運輸

中國鐵路運輸

中國鐵路運輸擁有全世界第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在中國,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處於骨幹地位。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分布不均,所以經濟、快捷的鐵路普遍占有更大的優勢,成為一種受廣泛使用的運輸方式。而由於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推動著鐵路運輸量的增長,鐵路運輸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礦物等重要物資的重要運輸方式,目前中國的鐵路就承擔了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的運輸任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約8.6萬公里,僅占世界鐵路的6%,但換算運輸周轉量卻占到世界的2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鐵路運輸
  • 外文名:Chines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 最初時間:1876年
  • 地位:全世界第一大
介紹,主要鐵路幹線,

介紹

在中國各種現代運輸方式中占有頭等重要地位,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中國鐵路運輸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的鐵路多是隨帝國主義的入侵而修築起來的。1876年建成的長13公里淞滬(吳淞—上海)鐵路,是中國第1條鐵路。到1949年共修建鐵路2.2萬多公里,能通車的不過1萬多公里。全部線路中有90%以上分布於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占國土60%的西北、西南地區幾乎寸軌全無。
5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先後修築了成渝、寶成、天蘭、蘭新、鷹廈、黎湛、包蘭、蘭青、集二、豐沙、京承、京通、太焦、焦枝、枝柳、湘黔、川黔、貴昆、成昆、襄渝等新的鐵路幹線。近10年來,又先後修建了京秦、新荷、兗石、侯西、大秦、侯月、孝柳、陽涉等煤炭運輸線,其中大秦線為中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單元列車線路。同時開闢了蕪湖、宣城、長興、杭州一線的南北又一通道。到1990年底,共新建鐵路約3.2萬公里,包括建成隧道4000多座(總延長約1800公里),橋樑1.4萬多座(總延長近1000公里)。黃河上的鐵橋由1949年的2座增加到13座。過去無一座橋樑的長江,已相繼在武漢、南京、重慶、 枝城、九江等地建成8座大型鐵路橋。同時,還對原有線路積極進行改造,增修了京廣線等1.2萬公里複線。電氣化鐵路已達7224公里,占全國鐵路總里程的13%(不包括台灣省,下同)。由電力機車及內燃機車牽引完成的客貨運量已超過蒸汽機車。新建和擴建了北京、鄭州、瀋陽、徐州等樞紐40多處,鐵路運輸能力有很大提高。1991年又建成西南通往北部灣的第1條鐵路──南(寧)防(城)線,是廣西與西南諸省出海最方便的通道。目前,正在興建北京—九龍和南寧—昆明等幹線。

主要鐵路幹線

① 京瀋線、京承—錦承線和京通線。京瀋線自北京經天津、唐山,過山海關到瀋陽,全長841公里,是聯繫中國東北和關內鐵路網的主要幹線。京承—錦承線自北京經承德到錦州,全長693公里,是京瀋線的輔助線(北京—承德256公里;承德—瀋陽644公里)。京通線自北京經河北隆化、內蒙古赤峰,抵內蒙古通遼,長870公里,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第2條幹線。
② 哈大線和濱洲—濱綏線。哈大線起自哈爾濱,經長春、瀋陽到大連,長約950公里,均為複線。濱洲—濱綏線西起滿洲里,經海拉爾、哈爾濱、牡丹江到綏芬河,全長1483公里。哈大線與濱洲—濱綏線在哈爾濱相會,通過瀋陽、四平、長春、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等鐵路樞紐,聯繫50多條鐵路乾支線,把東北地區工礦中心、農林牧基地和城市聯成一個經濟整體。
③ 京廣線和武漢長江大橋。京廣線起自北京,向南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到廣州,縱貫6省市,全長2324公里,是中國南北交通的中軸。1957年以前,京廣線為長江所隔,分為京漢、粵漢兩段,以武漢輪渡銜接。1957年建成長江第1座鐵路公路兩用橋,使京漢、粵漢兩段線路成為統一的京廣鐵路
④ 京滬線和南京長江大橋。京滬線原亦為長江所阻,分割為津浦和滬寧兩段。1968年建成鐵路公路兩用的南京長江大橋,使津浦、滬寧兩線得以直接聯成京滬線,從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蚌埠、南京,直達上海,全長1462公里,是中國又一南北縱貫的鐵路大幹線。
⑤ 隴海—蘭新線。東起江蘇連雲港,經徐州、開封、鄭州、西安、蘭州、武威、玉門、哈密,到烏魯木齊,全長3651公里,是橫貫中國中部6個省區的東西大動脈、全國鐵路網的橫軸。
⑥ 京包—包蘭線。起自北京,途經張家口、集寧、呼和浩特、包頭、銀川,直抵蘭州,全長1813公里,是溝通華北、西北的鐵路幹線。
⑦ 寶成—成昆線。北起隴海線上的陝西寶雞,經鳳縣、廣元、成都、西昌,抵昆明,全長1754公里。沿線絕大部分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其中僅成昆一線(長1085公里)即有隧道427座,橋樑991座,橋隧長度合計達400多公里。
⑧ 成渝—川黔線。北起成都,經內江到重慶,再經遵義,抵貴陽,全長1203公里。沿線大部穿越高山深谷,有大小橋涵600多座,是西南地區縱貫南北的又一條重要幹線。
⑨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滬杭—浙贛線起自上海,經杭州、鷹潭、萍鄉到株洲,全長1136公里。湘黔—貴昆線,東起株洲,經湘潭、冷水江、懷化、貴陽、水城,到昆明,全長1541公里。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穿過6個省市,與隴海線遙相平行,成為橫貫中國東西的第2條大動脈。
⑩ 湘桂—黔桂線。東起湖南衡陽,經桂林、柳州,到達貴陽,穿越3省區。全長約1633公里,沿線多丘陵山地;坡度陡峻,嚴重限制線路通過能力。1949年後經過改造,運輸能力已大有提高。
 太焦—焦枝—枝柳線。北起山西太原,南經長治、焦作、洛陽、襄樊、荊門,在枝城過長江,再經懷化,達柳州,全長2091公里。此線溝通同蒲、京包、石太、 京廣、隴海、 湘黔、黔桂等鐵路幹線和長江水系,是中國中部地區同京廣線平行的又一條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襄渝線。東起襄樊,經安康、達縣,抵達重慶,全長916公里。沿線建有405座隧道,橋樑716座,橋、隧長度占線路總長45%。此線的建成使全國鐵路網分布上增添了一個有力的“鏈環”,起著溝通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之間聯繫的重要作用,是橫貫中國東西的又一重要交通幹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