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委員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是以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由鄧演達等人於1930年8月在上海創立。農工黨目前在除西藏外的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有黨員12.5萬餘人。農工黨中央機關分設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諮詢服務部、調查研究部、黨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等6個職能部室。農工黨主辦有中央機關刊物《前進論壇》雜誌。

2017年5月23日下午,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合肥閉幕。牛立文當選為農工黨安徽省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基本簡介,發展歷程,組織機構,歷任領導,基本任務,

基本簡介

中國農工民主黨是以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由鄧演達等人於1930年8月在上海創立。

發展歷程

安徽是農工黨早期活動地區之一,1930年8月成立後就把安徽列入其中央區組織範疇。1938年,農工黨派員在潛山、桐城一帶建立組織並組建武裝(兩支隊伍共用人槍約300),開展抗日鬥爭。1948年農工黨先後於蕪湖、安慶、屯溪建立組了組織,發展黨員近600人,他們與中共地下黨聯繫,並在其指導下“策反蔣軍起義,蒐集蔣軍情報,破壞蔣軍頑抗”,保護物資檔案,配合解放軍渡江,迎接解放。  解放後,自1950年3月至1958年9月,安徽農工黨組織先後由“中國農工民主黨蕪湖市黨務整理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蕪湖市工作委員會”和“中國農工民主黨合肥市工作委員會”代行省級機構職權。自1950年3月開始,歷時一年多進行黨務整理工作,對當時皖南行署、皖北行署的農工黨員進行重新登記,最後核准登記54人。之後至1958年10月,主要是號召黨員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推動黨員積極參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反右”等各項政治運動。  1958年10月,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一屆委員會。委員12人,候補委員4人,主任委員張錫祺,副主任委員吳彥求、段佑雲。當時,農工黨安徽省委員會下轄蕪湖、安慶、蚌埠、合肥四個市委會和一個屯溪直屬支部,共有基層組織20個,黨員328人。  1962年9月,舉行農工黨安徽省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二屆委員會。委員27人,候補委員4人,主任委員吳彥求,副主任委員段佑雲、邢文釒榮、胡大侔,秘書長詹雲青。  自1958年12月至1966年6月,農工黨安徽省委主要工作是貫徹中央對組織和黨員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決定,推動黨員積極為社會主義服務和加強自我改造。具體內容有:學習政治理論和時事政策,做好崗位工作,參加技術革命、文化革命、教育革命的實踐,深入工廠、農村參加勞動鍛鍊。  1966年7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間,農工黨安徽省委停止了活動。  1977年12月,在中共安徽省委的領導和關懷下,農工黨安徽省委臨時領導小組成立。此後,整頓健全組織,落實黨的統戰政策,歷時兩年多,陸續恢復了各市組織和基層組織活動。於1980年起開始了組織發展工作。  1980年5月,農工黨安徽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31人,候補委員3人,主任委員吳彥求,副主任委員段佑雲、光仁洪、徐榮楠。  1984年10月,農工黨安徽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41人,候補委員3人,主任委員光仁洪,副主任委員段佑雲、徐榮楠、殷家驊、顧浩時,秘書長殷家驊(兼)。  1988年6月,農工黨安徽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五屆委員會。委員45人,候補委員6人,主任委員光仁洪,副主任委員徐榮楠、殷家驊、顧浩時、李漢秋、徐寶圻,秘書長劉叢園。  1992年7月,農工黨安徽省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六屆委員會。委員52人,主任委員徐榮楠,副主任委員徐寶圻、殷家驊、顧浩時、閃文章、劉叢園,秘書長鄭肇基。  1997年5月,農工黨安徽省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七屆委員會。委員53人,主任委員俞祖彭,副主任委員徐寶圻、牛立文、余元勛、嚴中亞,秘書長蔣厚琳。  2002年5月,農工黨安徽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八屆委員會。委員56人,主任委員俞祖彭,副主任委員牛立文、嚴中亞、蔣厚琳、余元勛、耿小平,秘書長毛光祥。  2007年6月,農工黨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農工黨安徽省第九屆委員會。委員57人,主任委員牛立文,副主任委員蔣厚琳、耿小平,毛光祥、董眾兵、方才、儲昭平,秘書長毛光祥。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工黨安徽省委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在中共安徽省委和農工黨中央的領導下,積極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農工黨安徽省委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在中共中央(1989)14號檔案出台後,正式明確了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農工黨安徽省委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進一步開拓了工作的新局面。
2017年5月23日下午,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合肥閉幕。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和出席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在農工黨安徽省十一屆一次全委會上,牛立文當選為農工黨安徽省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董眾兵、楊金龍、余成林、孫學龍、黃珍當選為副主任委員。

組織機構

農工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省委員會
全國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大會每5年舉行1次,必要時可提前,無特殊情況不得延期。
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中央常務委員會,並設執行局處理中央日常工作。
中央委員會下設組織部﹑宣傳部﹑諮詢服務工作部和婦女工作委員會﹑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科技文教工作委員會等工作部門。在1987年6月設立中央咨監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起顧問﹑諮詢和監督作用,任期和同屆中央委員會相同。地方組織的領導機關是地方各級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及由它產生的委員會。基層組織是支部。到1990年底,農工黨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有成員近 4.7萬人;農工黨黨員當選為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有1139人;擔任全國和地方各級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的有4138人。

歷任領導

農工黨歷任領導人及在職時間為:中央幹部會總幹事鄧演達(1930年 8月~1931年11月),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黃琪翔(1931年11月~1947年2月),中央委員會主席章伯鈞(1947年2月~1958年12月)、季方(1958年12月~1987年1月)、周谷城(1987年1月~1988年11月)。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周谷城,主席盧嘉錫(1988年11月~ )。中央咨監委員會主席第一任盧嘉錫(1987年6月~1988年11月),第二任沉其震(1988年11月~ )。
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領導人名單
(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
(1930年8月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選出)
總幹事:
鄧演達
幹事:
鄧演達、黃琪翔、彭澤民、章伯鈞、季方、鄭太朴、羅任一
朱蘊山、李世璋、丘哲、郭冠傑、王忱心、謝樹英、丘學訓
肖秉章、江董、琴楊逸棠、李毓九、陳豹隱、萬燦、丘萼華
楊樹松、潘震亞、詹顯哲、鄒蘭甫
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領導人名單
(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稱)
(1935年11月第二次全國幹部會議選出)
總 書 記:黃琪翔
組織委員會書記:彭澤湘
宣傳委員會書記:章伯鈞
財務委員會書記:丘哲
總務委員會書記:郭冠傑
監察委員會書記:彭澤湘
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央臨時執行委員會領導人名單
(1938年3月第三次全國幹部會議選出)
總聯絡人:
章伯鈞
委 員:
黃琪翔、章伯鈞、彭澤民、彭澤湘、丘哲、郭冠傑、張雲川
李士豪、李伯球、陳卓凡、楊逸棠、郭翹然、杜冰坡、季方
羅任一、何世琨、楊清源、連瑞琦、莊明遠、王一帆、陳其瑗
王寄一、朱代傑、鄒靜陶、唐午園
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1947年2月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
第一次執監委聯席會選出)
主席:
章伯鈞
常委:
章伯鈞、丘哲、羅任一、李伯球、王一帆、張雲川、王深林
郭則沉、李士豪
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1949年11月)
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章伯鈞
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章伯鈞、郭冠傑、張雲川、李伯球、王深林、李士豪、羅任一
楊清源、楊逸棠、郭則沉、莊明遠、王一帆、嚴信民、何世琨
楊子恆、連瑞琦、季方、郭翹然、雲應霖、黃農、黃朋豪
黃琪翔、丘哲
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1951年12月)
主席:
章伯鈞
副主席:
彭澤民
黃琪翔(1957年農工黨六屆三中全會補選為副主席)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1958年12月)
主席團主席:
季方
主席團成員:
周谷城、唐午園、劉樹勛、郭則沉、嚴信民、夏康農、徐彬如
王人旋
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1979年10月)
主席:
季方
副主席:
周谷城、沈其震、劉樹勛、嚴信民、徐彬如、葉桔泉
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主席:
季方(1987年1月農工黨九屆三中全會辭去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
副主席:
周谷城(1987年1月農工黨九屆三中全會被推選為主席)
沈其震、劉樹勛、嚴信民、徐彬如、葉桔泉、盧嘉錫、方榮欣
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主席:
盧嘉錫
副主席:
方榮欣、姚峻章、師明、田光濤、楊烈宇、光仁洪、翦天聰
陳灝珠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主席:
盧嘉錫
副主席:
方榮欣、姚峻章、師明、田光濤、楊烈宇、翦天聰
陳灝珠閻洪臣宋金升蔣正華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1997年11月)
主席:
蔣正華
副主席:
姚峻章、師明、陳灝珠、閻洪臣、宋金升、李蒙
朱兆良、陳建生、陳宗興、張大寧
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名單
(2002年12月)
主席:
蔣正華
副主席:
李蒙閻、洪臣宋、金升、朱兆良、陳建生、陳宗興、張大寧
左煥琛(女) 桑國衛王寧生
(2007年12月)
主席:
桑國衛

基本任務

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努力。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為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獻計出力。
致力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服務。
致力於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發揮本黨界別優勢,為發展現代醫學科學,振興祖國傳統醫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質,促進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安定團結貢獻力量。
致力於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遵循“一國兩制”方針,開展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及海外僑胞的聯誼活動,廣交朋友,增進愛國大團結。反對“台獨”和一切分裂祖國的圖謀。
擁護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開展同世界各國人民及有關團體的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維護黨員及所聯繫的知識分子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的權益,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合理要求,協調關係,充分調動黨員及所聯繫的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