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

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

《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是2008年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
  • 作者:賈康
  • ISBN:7562444471, 9787562444473
  • 頁數:368頁
  • 定價:59元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5月1日
  • 開本:16開
  • 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562444473
  • 重量:621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財經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財政部高級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稅務學會、中國金融學會和中國國債協會學務理事,《財政研究》主編,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專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顧問,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諮詢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校特聘教授;多次參加國家經濟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參加國家經濟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參加國內外多項課題研究,撰寫和出版多部專著和數百篇論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鎔基總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溫家寶總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錦濤總書記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改革30年:財政稅收卷(1978-2008)》系統回顧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來財政體制的改革和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與改進以及理論界的相關研討。主要特色,一是立意高,視野開闊,把財政稅收的相關變革放在中國經濟社會轉軌的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來把握;二是內容翔實,基本事實表述嚴謹;三是把學術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較好地反映了中國財政改革過程中的理性思考。

目錄

1 改革開放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和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1.1 改革前的社會經濟形勢
1.2 改革開放前的經濟體制運行特徵
1.3 計畫經濟的弊端和改革開放的必然邏輯
1.4 分權化改革:“解鎖”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
2 財稅體制改革成為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1 以財政體制改革啟動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2.2 傳統體制下財政體制運行的特徵及評價
2.3 財政分權化改革的路徑選擇和階段劃分
3 我國政府問財政體制的變革:從“分灶吃飯”到“分稅制”
3.1 中國政府間的財政體制變革:1980——1993年
3.2 “分稅制”財稅體制改革
4 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體系
4.1 適應市場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稅收制度
4.2 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立現代稅收制度
4.3 強化非稅收入管理,規範政府收入行為
4.4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進
5 公共財政導向下的預算管理改革與支出制度建設
5.1 部門預算改革
5.2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5.3 政府採購制度改革
5.4 2007年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
6 財政巨觀調控方式的重要演變及調控實踐
6.1 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順利實現經濟運行的“軟著陸,,
6.2 1998-2004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6.3 由積極財政政策向穩健財政政策的轉變
6.4 加強對各項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
7 改革開放以來有關財稅改革與發展的學術研討與爭鳴
7.1 關於計畫與市場關係的爭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7.2 財政基本理論的發展
7.3 關於稅制改革
7.4 關於政府間財政關係理論與相關改革問題
7.5 關於國家和企業的關係
7.6 關於財政政策與巨觀調控
7.7 關於財政赤字和國家信用
7.8 關於財政與“三農”
7.9 關於國家預算
7.10 關於預算外資金管理
7.11 關於財政風險
附錄 改革開放以來財稅大事記(1978——2007)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