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王寬誠人才獎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人才獎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人才獎是由中國科學院使用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設立的人才激勵獎項。中國科學院王寬誠人才獎包括“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

基本介紹

獎項設立,評選規則,歷屆獲獎名單,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獎項設立

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負責有關項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對有關項目的年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經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同意,設立“中國科學院王寬誠人才獎”。

評選規則

每年獎勵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年內的優秀博士後50名(不含外籍博士後)。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申報和推薦程式按《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評選和獎勵辦法》的要求進行。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鼓勵青年科技人才紮根西部、服務西部,對為科技事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在西部研究所工作的學者給予獎勵。每年獎勵45周歲(含)以下、擔任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在西部工作5年以上的學者20名。
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
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獎勵有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並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取得成績的優秀青年人才。每年獎勵35周歲(含)以下、擔任副高級及以下專業技術職務的優秀青年人才50名。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
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和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的獲得者將獲得5萬元獎金,每年發放1萬元,分5年發放(含獲獎當年)。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獲獎者將獲得2萬元獎金,每年發放1萬元,分2年發放(含獲獎當年)。
因受王寬誠教育基金有關項目資助而發表的論文、專著、學術報告或獲得的科研成果,應以適當方式明確表示對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的謝意(英文格式為:The author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support of K.C.W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歷屆獲獎名單

2009年

一、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獲得者(20名)
姓 名
工作單位
吳潔青
紫金山天文台
張建輝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陳小勇
昆明動物研究所
羅曉東
昆明植物研究所
馮玉龍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李和平
地球化學研究所
李可軍
雲南天文台
曹軍驥
地球環境研究所
王 力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趙 衛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李孝輝
國家授時中心
孫志宇
近代物理研究所
楊 保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趙文智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賈永忠
青海鹽湖研究所
張堰銘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張志強
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趙成義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徐新文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王 娜
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二、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50名)
姓 名
工作單位
張志芳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余樂安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任治安
物理研究所
黃 梅
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福平
力學研究所
王麗華
化學研究所
羅三中
化學研究所
張關心
化學研究所
方 英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呂一河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王麗娜
過程工程研究所
趙 亮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梁爾源
青藏高原研究所
李 淳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段晚鎖
大氣物理研究所
崔曉鵬
大氣物理研究所
吳本宏
植物研究所
劉志瑾
動物研究所
王錦琰
心理研究所
王啟明
微生物研究所
徐平勇
生物物理研究所
劉春艷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畢經平
計算技術研究所
胡 瑜
計算技術研究所
郭 智
電子學研究所
何暉光
自動化研究所
劉 鈞
電工研究所
董 梅
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宋 燕
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閆巧玲
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
王曉輝
瀋陽金屬研究所
史大永
海洋研究所
黎大兵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王宗明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方德清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徐書華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王少偉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劉宣勇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陳 亮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灑榮建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王 芳
南京土壤研究所
蘇雅玲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崔宗強
武漢病毒研究所
畢新慧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蔡祥海
昆明植物研究所
陳雪飛
雲南天文台
張得鈞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楊 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宋衛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永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三、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獲得者(50名)
姓 名
工作單位
白 姍
理論物理研究所
祝寧寧
化學研究所
王 蕾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柳海濤
過程工程研究所
梁麗喬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陳 意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郭曉峰
青藏高原研究所
韓 永
大氣物理研究所
湯剛彬
動物研究所
阮孟斌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鄧小明
計算技術研究所
楊 勇
電工研究所
童志庭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史禕詩
研究生院
奚婷婷
研究生院
蔣洪恩
研究生院
閆 穎
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
王哲龍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徐家旺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孫雪麗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劉大鵬
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鄒 根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段 波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何志水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馮新星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汪金芝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趙應和
紫金山天文台
黃 偉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籌)
龔 維
華南植物園
林 強
南海海洋研究所
王志遠
南海海洋研究所
周樹民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籌)
沈玉芳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戴世勛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章高森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陳生雲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高大明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蔣 銳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尚偉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鄭 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吳長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胡 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劉 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蔡輝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郭 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王峰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費爾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文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少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楊曉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0年

一、“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獲得者(20名)
白金明
雲南天文台
姜雲春
雲南天文台
加爾肯.葉生別克
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馬俊梅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
賀秀斌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邢廷文
光電技術研究所
賴仞
昆明動物研究所
陳紀軍
昆明植物研究所
朱華結
昆明植物研究所
劉文杰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馬彩文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盧曉春
國家授時中心
楊旭海
國家授時中心
焦菊英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馮起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吳青柏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陳世龍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阿吉艾克拜爾.艾薩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常愛民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鄧勇
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
二、“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50名)
韓丕功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許志強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李玉鋒
高能物理研究所
仲峰泉
力學研究所
劉曉東
聲學研究所
林哲帥
理化技術研究所
趙寧
化學研究所
王亞韡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趙旭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徐紅彬
過程工程研究所
朱俐穎
雲南天文台
劉傳周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裴順平
青藏高原研究所
鄭飛
大氣物理研究所
牛書麗
植物研究所
王力
心理研究所
宋婀莉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孫加強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譚光明
計算技術研究所
阮存軍
電子學研究所
徐向輝
電子學研究所
程健
自動化研究所
張熊
電工研究所
趙慶軍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劉崗
金屬研究所
萬世明
海洋研究所
劉華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張玲霞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孫艷紅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沈世銀
上海天文台
郝沛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楊異鳳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鄧強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於坤千
上海藥物研究所
王明盛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石建穩
城市環境研究所
王玉軍
南京土壤研究所
陳艷艷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潘鵬志
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胡曉敏
武漢病毒研究所
孫永華
水生生物研究所
陳紅鋒
華南植物園
歐陽婷萍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許剛
昆明植物研究所
張鵬鳴
近代物理研究所
董紀昌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馬曉豐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傅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黃運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凌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三、“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獲得者(50名)
宋學玲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董斌
物理研究所
錢森
高能物理研究所
沈強
聲學研究所
陳婷
化學研究所
羅佳
化學研究所
鄭文富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鄭曉燕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徐宇興
過程工程研究所
張永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李忠木
國家天文台
徐京萍
遙感套用研究所
任志鵬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張吉衡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趙敏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李麗娟
大氣物理研究所
李娜
動物研究所
張瑾
動物研究所
張寶山
心理研究所
葛猛
生物物理研究所
張立異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王騏
計算技術研究所
王治國
半導體研究所
劉邦武
微電子研究所
李兵
自動化研究所
王艷
電工研究所
董平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賈俊松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郭海玲
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劉剛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楊孝鴻
上海天文台
姜吉剛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李後開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呂愛平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徐曉輝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嚴實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蔣利和
上海藥物研究所
寧偉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趙哲
南海海洋研究所
劉恩龍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李家堂
昆明動物研究所
葉文凌
近代物理研究所
喬宏霞
青海鹽湖研究所
王雅麗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蔡世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仁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何海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賈來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匡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學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1年

一、“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劉忠
國家天文台(雲南天文台)
孫繼先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
包維楷
成都生物研究所
何思明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羅先剛
光電技術研究所
孔慶鵬
昆明動物研究所
稅玉民
昆明植物研究所
張穎君
昆明植物研究所
張石寶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楊建峰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張首剛
國家授時中心
宋友桂
地球環境研究所
安韶山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王寧練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魏立新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阿布力米提·伊力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包安明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曾凡江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二、“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50名)
郝成春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李啟寨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何珂
物理研究所
黃慶國
理論物理研究所
袁福平
力學研究所
沈俊
理化技術研究所
劉禮兵
化學研究所
宮建茹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蘇貴金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趙長偉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胡鵬
過程工程研究所
秦承志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王博
國家天文台(雲南天文台)
沈占鋒
遙感套用研究所
祁生文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叢志遠
青藏高原研究所
田向軍
大氣物理研究所
孫旭武
植物研究所
魯敏
動物研究所
王亞
心理研究所
楊娜
生物物理研究所
肖志峰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韓銀和
計算技術研究所
劉振軍
計算技術研究所
劉奇
半導體研究所
耿志輝
電子學研究所
許光鑾
電子學研究所
孫哲南
自動化研究所
李建平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張壽春
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肖納敏
金屬研究所
劉連慶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邱麗梅
海洋研究所
郭占勇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張挺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胡偉達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林開利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周小龍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陸婷婷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馮美玲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段洪濤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高雪峰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林富春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車靜
昆明動物研究所
普建新
昆明植物研究所
武高林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段國韜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郭國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震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裴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三、“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獲得者(50名)
劉曉東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王博陽
理論物理研究所
黃燕萍
高能物理研究所
姜恆
力學研究所
張東慧
理化技術研究所
王太山
化學研究所
夏鐵
化學研究所
慕軒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楊卉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劉倩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古芳娜
過程工程研究所
李明啟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蘇本勛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溫銳林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許向科
青藏高原研究所
吳琳
大氣物理研究所
段建平
植物研究所
白雪
動物研究所
孫樂
生物物理研究所
黃昆
計算技術研究所
尹娟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陳凱華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肖小玲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岩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劉鋼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陳粵
金屬研究所
李占偉
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姜海濤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郭亞平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楊凱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田健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王萍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甘朝明
上海天文台
王啟軍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謝志國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鄭廣勇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蔡海燕
上海藥物研究所
楊瑾屏
紫金山天文台
蔡昆
武漢病毒研究所
原麗紅
南海海洋研究所
吳偉
華南植物園
南亮亮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趙紅霞
成都生物研究所
星耀武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吳曉東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樊啟順
青海鹽湖研究所
王莉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程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玉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2年

一、“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獲得者(20名)
石培禮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陳洪松
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陳曉清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李斌成
光電技術研究所
石宏
昆明動物研究所
伊廷雙
昆明植物研究所
彭艷瓊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畢獻武
地球化學研究所
李立芳
雲南天文台
曹劍中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蔡演軍
地球環境研究所
徐海
地球環境研究所
徐炳成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李強
近代物理研究所
余曄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王新平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李玉林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吳新年
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籌)
信學雷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唐立松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二、“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50名)
吳俊寶
高能物理研究所
蔣敏強
力學研究所
汪俊
聲學研究所
狄重安
化學研究所
周琴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麻春艷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魏煒
過程工程研究所
仲佳勇
國家天文台
彭澎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孫建奇
大氣物理研究所
歐陽敏
植物研究所
王建勛
動物研究所
郭建友
心理研究所
王波
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冰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蔣樹強
計算技術研究所
霍志剛
計算技術研究所
楊超
軟體研究所
李超
電子學研究所
胡玉新
電子學研究所
秦承虎
自動化研究所
邵濤
電工研究所
劉啟斌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周錦松
光電研究院
劉開周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方雲明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鄭娜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吉亮亮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周申蕾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何前軍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陳金輝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張柯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陳銘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陳雨金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陳大欽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杜瑛珣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王建峰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張超
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王曼麗
武漢病毒研究所
鄭偉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陳偉
水生生物研究所
龍曉平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黃惠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喬宇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牛昱宇
昆明動物研究所
馮濤
昆明植物研究所
劉亮
雲南天文台
胡隆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塗曉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吳長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三、“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獲得者(50名)
周國暉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黎懷謙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程鵬
物理研究所
吳蕊
高能物理研究所
葉超
聲學研究所
張海亮
理化技術研究所
吳興隆
化學研究所
仉振江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譚志強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董陶
過程工程研究所
盛文萍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平永利
國家天文台
何宏青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黃杰
青藏高原研究所
段德民
生物物理研究所
陳謙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鮑秉坤
自動化研究所
朱會賓
電工研究所
郭京京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汪常明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曾力希
研究生院
沈崢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趙牧秋
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
李艷
海洋研究所
范偉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成岩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張超金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舒杼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李兆聿
上海天文台
曹巍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高益軍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黃岳峰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曹敏納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馬瑩
南京土壤研究所
王爭
紫金山天文台
何益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彭世國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劉金鈴
南海海洋研究所
李慧賢
南海海洋研究所
李宇歌
華南植物園
徐波
成都生物研究所
王力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萬仁剛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李強
地球環境研究所
周翔
近代物理研究所
韓文霞
青海鹽湖研究所
馬龍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周飛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呂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俞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