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吃文化

中國的吃文化

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吃的民族,千百年來對美食的追求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吃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吃文化
  • 外文名:Chinese food culture
  • 所屬:時尚文化
  • 類別:飲食
概述,歷史由來,

概述

吃在中國,早成為一種風情,一種文化,一種經久不衰的時尚。
同時,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欲望和追求。衣服可以穿著的破破爛爛,鞋帽破舊不堪也可以湊合著戴穿,頭髮蓬亂、指甲又長又黑,刷不刷牙洗不洗臉更不會覺得有什麼難堪,只要是有酒有菜,就會快活無比,樂似神仙。這只是庸俗、低層小農和小市民的德行。有錢有權的人形象上看似衣冠楚楚,高雅無比,但是他們在吃喝上面也是極其奢華,毫不憐惜黃金白銀。
據說,為了比闊鬥富,有人竟然用洋酒漱口和洗腳。最貴的一餐竟然花掉36萬銀子。
在中國人看來,有吃的就好,沒有人會拒絕請吃喝。普通老百姓吃飯,講求的是“飽”與“多”,菜上的越多越好,吃得越飽越不吃虧,多得吃不完打包帶回家繼續吃。達官貴人們,吃的越貴越好,越顯得有面子,去的酒店越豪華,吃的菜越高檔,就越能顯示“尊貴”和身份。反正花是國家的錢,吃得再多,浪費的再嚴重不會有人說你。在中國,不會吃不願意吃不敢吃的官不是好官,沒準哪天就被人擠走了。
在中國,領導們到哪都是一個“吃”字當頭。無論你想不想吃。大會小會吃,過年過節吃,工程項目開工和竣工典禮吃,招商引資吃,在單位工作有人拉著出去吃,在外出差大小小的官員們日夜陪同著吃。歡送領導高升吃,歡迎新領導到任吃,調動工作吃,離職退休吃。領導們平常沒幾個在家吃飯的,公事吃,私事也吃。領導或者領導家人喜慶、生日、喬遷新房……都有人想著法子請吃。
不管部門是大是小,人多人少,只要是政府機構飯局是少不了的。日常工作皆與吃吃喝喝有關。老百姓有事相求,必請無疑,否則就是跑斷了腿,說破了嘴皮事也難成。故爾事不請吃不成。大家早已形成了一個習慣,成為人們辦事和交往的潛在規則。事不分大小,只要有求政府官員的,都要請吃請喝,隨便再送點。凡是聽到領導說:“研究研究(菸酒菸酒)”,人們自然心領神會,不能不理,否則將會錯失良機,吃虧的還是自己。
大官大吃,貴客待遇,燕窩、魚翅、山珍、海味、海參、魚肚一碗動輒好幾百銀子,有的據說還難保證真假,真正是浪費庫銀,奢靡的心痛啊,一碗就吃掉了一個農村娃娃一年的學費呀。若是換了我也不得不吃,吃是順理成章,你好我好,不吃就會得罪人,讓下級難堪,自己也過不了嘴饞的隱啊。但凡此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奢靡浪費,是犯罪行為(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曾經教導我們:鋪張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到外地出差也不輕鬆,可以說非常的恐怖。我們的同事,個個都怕到北方地區出差,因為那裡的同志接待太熱情,喝酒喝得叫你招架不住,非醉不行。只要你到了對口的兄弟單位,不管去的客人是多是少,陪同吃飯的人總是滿滿的一大圍桌。首先是每人敬你三杯,不能不喝,否則就是“不夠意思”,“不給面子”。“酒過三循”後人家才給你來單打獨鬥或者重點攻擊,無論你是否會喝酒或者願不願意喝酒,每個人都會端著酒杯來向你請酒,非得叫你灌醉不行,否則就是不夠熱情。聽北京某部的一個朋友說,他們部曾派一個檢查團,浩浩蕩蕩到某省檢查三講教育時,每到一地都是餐餐喝,天天醉。帶隊的團長是檢查一路醉了一路。呵呵!
如今吃飯越來越貴得離譜,我的一個北京的朋友說,有一次自己在北京的一個大酒店請人吃飯,自己都覺得沒有吃什麼,買單時,身上帶去的一萬元竟然不夠,只好暫作人質等人送錢來贖人。不少商人也如是說:雖然一餐飯都要一至二萬元,而且一年到頭都必須維持這種場面,為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否則,你就無法談成生意和拿到工程項目。
對在機關工作的一般小人物來說,吃飯和陪喝也是常有之事,公事吃,私事吃,上級領導來了吃,下基層檢查工作吃,開會吃,培訓辦班吃。
當然,平時自己的活動圈子裡也少不了吃。親友、同事結婚吃,喪事也吃。炒股票賺錢了同事纏著你請吃,有稿費來了和年終考評優秀也得請吃。老人生日,小孩滿月,百日誕辰,職務升遷,漲工資,喬遷之喜,吃的名目繁多,舉不勝舉,無所不吃。
我最不能理解、也是最煩的是死了人也要吃喝的惡習。2000年元旦,我的母親不幸病逝,驚聞噩耗,含悲忍痛,急急忙忙地買了飛機票就直往家鄉趕路,晚上九點多鐘才到家。當我走進村子,遠遠的就聽見那刺耳的笙歌和小號等鄉土樂器混雜的聲音,進入家門的時候,看到的是大鍋大盆的雞魚蛋肉。滿地到處是碗筷杯盤,餐具多得一片狼藉。樂曲震耳欲聾,淹沒了親人們傷痛的哭聲。座上客們一個個還那打著飽咯,吐著酒氣,一支煙接著一煙吸個不停。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讓你有氣不敢發,有苦無處訴。說了就是千古罪人,連自已的家人也不能原諒你的,因為你壞了規矩。這哪有什麼辦喪事的氣氛啊,有的只是瘋狂的喝,拼了命的吃,一個人吃了不算,還要帶全家老小一齊上陣,全村人幾乎無缺,人人都來免費就餐。還有些愛貪小便宜之人藉機把整包整包的香菸往兜里裝。喪事如此,喜事也如此,以吃喝為主,辦事為次。這就是中國農村千年不變的習俗。
近年來有的領導也覺悟了,吃也不全是好事,吃出三脂高,喝出個大肚皮。不少人年紀青青的就得了肥胖症,走起路來氣喘吁吁,一幅未老先衰樣子。
吃是一種時尚,也是一個累贅,特別是到基層單位出差,白天一日三餐,餐餐吃喝,晚上還到KTV包間內接著狂喝啤酒,更是每喝必醉。上級領導(領導是俺不是)來了,大小基層幹部個個都來敬酒。偶爾遇到個別斯文的或者是酒量小的人,他的領導也非得把他逼上梁山,前去敬上幾杯。酒是越喝越瘋狂,高潮迭起。每人都過來輪番著敬酒,一輪過後接著下一輪,一輪比一輪氣氛熱烈,酒杯里的酒一杯比一杯加得多。酒桌上的話也是越說越誇張,當然更不可信,今晚說的話,明朝就不算數。

歷史由來

吃在中國歷史悠久,奢迷之風源自上層。古代皇帝和大臣們哪個不是紙醉金迷,揮霍無度。據說:
夏桀就有“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商紂的(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周代又從“禮食”演義至“八珍百饈”。“八珍”是以八種美食和烹調,“百饈”是指一百種菜餚。
晉代巨富石崇和王愷互相鬥富:王愷家洗鍋用糖漿,石崇家用白蠟當柴燒;王愷家的美女奏樂走了音調,就會被斬首;石崇家裡的美女給客敬酒,若客人不喝,美女不僅會被斬首,還得被蒸食等,其命何其悲慘。  
南北期,奢靡之風更烈。“積果如山嶽,列餚同綺秀”,“未及下堂,已同腐臭”。
南齊時,東昏侯蕭寶卷乾脆在皇宮內建市場做買賣,叫宮女當酒保。“所甘不過一味,而陳必方丈,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資。”“拼盤”就是那會兒發明的,那時候吃都已經退居次要地位了,糟蹋食物成為時尚。
北宋的宋郊、宋祁兄弟二人十年寒窗,弟中狀元,哥中探花,同榜天下,轟動一時,號稱“二宋”。二人都做官後,官邸挨著,宋祁那邊日夜宴會歌舞、紙醉金迷,哥哥宋郊聽不下去,責問他弟弟可曾還記得當年在和尚廟裡咬菜根的艱苦垂範生活?宋祁卻說:我們當年咬菜根為的是什麼呢?破天機一語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忍飢挨餓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由此可見,儒家的“學而優則仕”、“兼濟天下”是多么虛偽。
那個早已經是風雨飄搖,還自稱“天朝大國”的慈禧太后時代,慈禧60大壽,兩年前就開始頒布上諭,壽日前月余,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多達29170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1000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她70大壽時,滿清王朝已經和她本人一樣苟延殘喘、搖搖欲墜了,但依然整天把她的吃放在心上。沒錢,竟然動用軍餉。她平時的一日三餐,也是窮奢極欲。看看她的日常食譜:
火鍋二品:爐鴨燉白菜,羊肉燉豆腐;大碗四品:燕窩福字鍋燒鴨子,燕窩壽字白鴨絲,燕窩財字紅白鴨子,燕窩年字什錦攢絲;中碗四品:燕窩肥鴨絲,海鮮蝦,三鮮鴿蛋,膾鴨腰,碟菜六品:燕窩炒熏雞絲,肉片炒翅子,口蘑炒雞片,溜野雞丸子,果子醬,碎溜雞;此外還有片盤二品,餑餑四品。
官府不正,民風焉朴。中國歷史上吃喝之風源遠流長,奢靡浪費之惡習根深蒂固,仍然在漫延,在與時俱進,越演越烈,什麼不讓吃的偏要偷偷摸摸去吃,就連在“非典”期間,有人竟然違禁並且冒著被感染丟失性命的危險也要去吃穿山甲、天鵝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和鳥類。政府知道哪家酒店正在購買也充耳不聞,甚至自己還帶人去吃野味。
我常常悲嘆:中國的官是最沒有良心的官,無法無天,無所不為。法律不是他們自己頒布並且要求全民遵守的嗎?難道說,他們就不是中國人嗎?否則,怎能將自己置身事外呢?真正可悲的是毫無知恥。民眾也麻木不仁了呵,哎呀,沒有辦法:哀莫大於心死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