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強縣高端訪談:特色太倉

中國百強縣高端訪談:特色太倉

中國百強縣高端訪談:特色太倉》是2010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關欣。本書以其創造性實踐詮釋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豐富內涵和實現路徑,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太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百強縣高端訪談:特色太倉
  • 作者:關欣
  • ISBN:9787802571426
  • 頁數:240頁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條形碼: 9787802571426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百強縣高端訪談:特色太倉》圍繞“特色”展開,而這些“特色”在一一解答並系統梳理之後。就濃縮出四個字“特色太倉”。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太倉市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牢固把握“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這兩大主題,將“特色”的精髓在內涵上進行了進一步深化和創新,堅持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充分發揮了產業之活、農村之新、基礎之穩、民生之安、生態之優、人文之厚等六大優勢,把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充分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

目錄

總序
前言
印象篇
太倉·城市印象
奔騰不息的長江孕育了華夏燦爛文明,在人傑地靈的長江之畔。有一座現代化城市正在騰飛崛起,宛如鑲嵌在東方中國版圖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這就是太倉。一個因吳王申申君曾在此設立皇家糧倉而美名譽滿天下的金太倉;一個從維新文化到港口文化,演繹無限繁華傳奇的幸福之城;一個在全國2000多個縣市中脫穎而出。綜合經濟實力連續9年位居百強前茅的魅力之城:一個令人拍案稱奇迅猛發展、成功躋身於中國縣域經濟領跑者行列的明星之城……
訪談篇
第一章 “特色太倉”究竟為何耐人尋味總的呢。我認為縣域經濟就是細胞經濟、特色經濟。因為沒有細胞。就沒有整體;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一個地區的經濟能否有生命力。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關鍵是要用足自身的優勢。創造出自身的特色來。我對縣域經濟是很有感情的。從個人經歷來講,在縣這一級幹部當中,我可能是有點代表性的。我曾長期從事過農業、農村工作,也曾主抓過工業。也主持過全面的工作。太倉的特色是蠻多的,也很耐人尋味。它地域不大。但影響不小;人口不多。卻名人不少。它的經濟總量不是太冒尖。但結構卻相對合理。總體的發展比較協調。並顯露出了較強的增長後勁和發展活力。2009年我們的GDP完成了608億元,人均近2萬美元。可以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第一節 對話主題:30年成長經歷
第二節 對話主題:層層推進思想大解放
第三節 對話主題:看得見的“統籌之手”
第四節 對話主題:耐人尋味的特色
第二章 “經濟戰略”的願景在哪裡
很多人不太注重願景,其實願景很重要。它好比一個人的長期志向,用心未必能成,但有成的可能。不用心肯定永遠也成不了。為了讓世界了解太倉讓太倉走向世界,我們根據對國際國內巨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制定了太倉的經濟發展戰略。同時提出了兩條願景:一個是沿江以港強市;一個是沿滬接軌上海。往近看,我們可以集聚各種先進的生產力要素。往遠看。我們可以站在更大的舞台上釋放發展的能量。如今,經過多年來的不斷實踐,這個願景使太倉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紡織服裝、精密機械、金屬加工和電力造紙等五大重點產業,以及正在突破發展的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重大裝備等五大新興產業。因此,我相信,今後它會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繼續前行。
第一節 對話主題:從戰略上規劃未來
第二節 對話主題:發動縣域經濟引擎
第三節 對話主題:全方位解決結構的問題
第四節 對話主題:尋找深化改革的路徑
第三章 太倉港為什麼被世界關注
我們的港口早在元明時代就已經盛極一時,著名的航海家鄭和曾經在此揚帆起錨,七下西洋。故而,太倉港也素有“天下第一碼頭”之稱進入當代,從世界範圍來講,臨港城市都是很繁榮的,這也是規律。以前,我們沒有條件搞起來,現在不斷創新超越,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耐克、聯合利華、西門子、BP、埃克森美孚等世界500強紛紛在此投資建廠。可以說。它既是我們太倉的一個優勢資源,也是蘇南綜合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載體。放眼未來。一個城市不能只顧自己,要有立足高遠的眼光和博大寬廣的胸懷,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現在我們的行政區劃概念還比較強。如果能真正淡化這個概念,一切按經濟規律來辦。我想太倉港的明天將會更加令人期待。
第一節 對話主題:第一外貿大港的輝煌
第二節 對話主題:肩負歷史的重任
第三節 對話主題:進入最佳機遇期
第四節 對話主題:讓太倉揚帆出海
第四章 太倉為什麼一定要接軌上海
我認為,接軌上海這個事情呢,是這樣的:上海可以沒有太倉,但太倉一天也不能忘記上海。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上海就是沒有國際人才和市場,它是全國的經濟中心,不接軌上海怎么接軌國際呀!這是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太倉有港口,有肥沃的土地和與上海貼近的鄰居關係。以前,我們與上海基本上屬於自然接軌,靠的是地域相近、人緣相親。現在,我們更多的要靠主動,要靠吸引力。為此,近幾年我們專門成立了“接軌上海領導小組”。我曾擔任過組長。這一小組的成立,使得“接軌上海”成了全市工作的一種戰略行為,也使我們進入了接軌上海的嶄新階段。
第一節 對話主題:靠近上海就是靠近國際化
第二節 對話主題:舞好這把雙刃劍
第三節 對話主題:打好難得的世博牌
第四節 對話主題:全身心地投入
第五章 現代服務業為什麼能在太倉快速崛起
改革開放30年來,太倉市重視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三次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服務業的發展總體來說是順應整個大時代潮流的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起飛,這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服務業的發展。90年代,太倉市抓住了浦東開發和長三角發展機遇,順利實現了二次轉型。物流業就在這個時候迅速地發展起來了。進入新世紀,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擴展。現代物流、服務外包、各種軟體園區、大型專業市場和商務區等,組成了全市經濟板塊中的新興產業。2009年,太倉市服務業增加值達230億元,同比增長18,8%。為此,大力發展和提升現代服務業,是太倉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一節 對話主題:太倉將怎樣崛起
第二節 對話主題:創造世界級的服務價值
第三節 對話主題:一切從規劃開始
第四節 對話主題:向服務外包業進軍
第六章 太倉的現代農業為什麼獨具魅力
從大的方面來講,沒有農業的穩定,就沒有國民經濟的穩定;沒有農村的發展,就沒有國家的真正發展;沒有農民的富足,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和諧。從小的方面來說,農業是蠻難搞的。農業複雜。它要跟農民打交道、土地打交道,跟活體動植物打交道,還要同自然界的天氣打交道。哪一點都是重要的問題。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主張以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農民參與、市場運作,的機制和“城鄉一體、現代農業、富民強村”三位一體統籌發展的理念來科學地探索和實踐。如今,一批具有生態功能的,寓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業園已初具規模。為此。太倉也連續四年被省里評為高效農業先進單位。
第一節 對話主題:糧食是個要命的問題
第二節 對話主題:農業既生態也休閒
第三節 對話主題:一切由品牌做主
第四節 對話主題:做足“三農”的大文章
第七章 “經營城市”太倉有何創意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特色,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成長歷史,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雄心和遠見。對於決策者來說是沒有任何版本可借鑑的。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在這兒生活了9年,我深知太倉人對於這座城市的熱愛。雖然任何一種“經營”都存在著挑戰與機遇、理想與現實、進步與妥協、生存與發展的艱難抉擇,雖然在蘇南地區太倉是個小弟弟,但是,我們可以做個乾淨、漂亮的有特色的小弟弟,茁壯成長的小弟弟。經營好太倉,賦予它有生命力的創意,這既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責任。
第一節 對話主題:一個市的兩座城
第二節 對話主題:刪除城鄉分界線
第三節 對話主題:用文化鉤住你的魂兒
對話主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第八章 人們為什麼願意在太倉安居樂業
安居樂業,衣食無慮,是社會和諧的一把尺子。如果這樣的基本生活、生存問題都得不到解決。社會是不可能和諧的。“民生”內容涵蓋面非常廣泛,不僅僅有“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內容。還包含了社會的公正公平、權益訴求、社會安全、生態環境、精神滿足、幸福指數等內容。我認為,強市重在富民。一個城市只有讓老百姓生活得好,這個城市才是真正的好。終究,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因為“和諧太倉”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理想。
第一節 對話主題:享受陽光般的服務
第二節 對話主題:輕鬆推開保障之門
第三節 對話主題:過上幸福的日子
第四節 對話主題:滲透到基層的關懷
思考篇
解讀“特色太倉”
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間,太倉從一個縣級城市實現如此巨大的歷史跨越。是令人驚嘆的。充滿了崛起的奇蹟。不過。比奇蹟本身更具價值的,是奇蹟誕生過程中所折射出的巨大魅力和那個謎一樣的“為什麼”所引發的深度思考。事實上。整本書都在圍繞“為什麼”展開。這些“為什麼”以及由它所衍生的一系列瑣碎的“為什麼”經過一一解答並系統梳理之後,就濃縮出四個字“特色太倉”。“特色太倉”將帶給我們怎樣的一種思想?“特色太倉”將蘊含著怎樣的一種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是大力弘揚“科學發展”精神嗎?尋覓“特色”的足跡,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之路嗎?浦榮皋書記關於縣域現代化中“特色太倉”的兩篇文章和一些專家的感言。希冀能為讀者做出一種合理的解釋。
附錄:專家感言摘編
後記

作者簡介

關欣,筆名關心,資深記者、圖書策劃人、電視製片人、導演。曾供職於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等新聞媒體單位。現為美國BON電視台《對話中國城市領導者》欄目的總製片人。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區域經濟的專題報導、城市訪談類對話節目的製片以及編導等工作,在縣域經濟學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主要有:《國際友城之路》《和平之聲》《招商中國》《中國百強縣高端訪談》《中國縣委書記談科學發展》等幾十部大型電視紀錄片以及系列圖書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