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

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是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

行動計畫,癌症情況,分工明確,定量指標,解讀,

行動計畫

2015年9月,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行動計畫提出了癌症防治目標,指出到2017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要達到60%,成人吸菸率下降3%,同時要擴大腫瘤登記覆蓋面,編繪全國癌症地圖。

癌症情況

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10萬,死亡約200萬人。近20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目前我國癌症發病率為235/10萬,死亡率為144.3/10萬。致癌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和職業暴露等。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副主任陳萬青教授說,我國癌症的發病率上升主要還是由老齡化引起的。
陳萬青:我們人口占世界的差不多四分之一,癌症新發病例差不多也是四分之一,所以我們處於中等水平。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我們現在的發病率上升速度不是很快,主要還是因為老齡化引起的。去除老齡化之後,我國癌症發病率變化不是太大。但是因為腫瘤有一定的滯後效應,現在的危險因素可能會導致十年或者是二十年以後的發病情況。所以,現在的發病率只是反應十年、二十年之前的危險因素的水平。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我國癌譜兼具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癌譜特徵,一段時期內,以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為主的開發中國家癌譜和以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為主的已開發國家癌譜將在我國並存。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癌症發病、死亡率還將不斷上升。

分工明確

針對2017年要實現的行動目標,《行動計畫》對衛生計生、發展改革等16個部門的職責分工進行了明確。比如教育部門負責將癌症等慢性病預防知識納入中國小健康教育內容。環保部門負責加強環境監測和污染治理,優先整治易於導致人群健康損害的環境污染;國家衛計委要定期發布癌症相關信息,系統整理腫瘤登記、死因監測、地理信息等相關數據,編繪全國癌症地圖。
陳萬青教授認為,編制癌症地圖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地區的防癌治癌方法,可以有效做到關口前移,及早預防。
陳萬青:我們在七十年代最早做調查的時候也發現,癌症確實有一定的分布規律。所以我們這次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現在已有的數據,和對沒有數據的一些地區,通過一些數學模型、參照一些跟癌症病因一些相關的因素(比如說受經濟、地理、信息、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只有掌握全國的數據了,你才能研究分布規律的問題。

定量指標

《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畫計畫》提出了4項定量指標:腫瘤登記覆蓋全國30%以上人口;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60%;成人吸菸率下降3%,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宮頸癌、鼻咽癌為重點,擴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重點地區、重點癌症早診率達到50%。
陳萬青認為,這樣的行動計畫對於防止癌症無疑是不能錯過的良機。
陳萬青:因為危險因素逐漸地在積累,如何癌症爆發之前採取些行動,我覺得是很好的良機,要真是到了已開發國家很高的水平了,要降下去那就很難了。
此外,國家還將逐步擴大癌症等重大疾病基本醫保保障範圍,增加基本醫保相關目錄中治療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藥品種類,加快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加強基本醫保與醫療救助工作的銜接。建立多元資金籌措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為癌症防治提供公益性支持。

解讀

一、背景情況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類疾病,疾病負擔沉重,防治難度大,是導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受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國的癌症病情具有發病死亡人數多、影響因素複雜、發展趨勢不樂觀等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環境污染、個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持續影響,我國癌症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根據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目前我國癌症發病率為235/10萬,死亡率為144.3/10萬,防治形勢十分嚴峻。癌症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為積極做好癌症防治工作,儘快遏制我國癌症上升勢頭,保護和增進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等16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行動計畫》。
二、主要內容
《行動計畫》針對癌症防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提出了近三年內的工作目標、主要措施和保障措施。
(一)行動目標。《行動計畫》提出“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加強癌症防治體系建設,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實施癌症綜合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總目標,並在充分考慮當前工作基礎和需要重點突破的工作領域基礎上,確定了到2017年要實現的6項具體目標,內容包括建立防治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完善癌症綜合防治網路、規範腫瘤登記制度、加強癌症防治科普宣傳、擴大重點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以及推廣癌症機會性篩查和規範化診療,逐步提高重點癌症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提出了腫瘤登記覆蓋全國30%以上人口、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60%、成人吸菸率下降3%、重點地區、重點癌症早診率達到50%等4項定量指標。
(二)主要措施。針對2017年要實現的行動目標,《行動計畫》提出10項主要措施。一是履行部門職責,落實綜合措施,對衛生計生、發展改革等16個部門的職責分工進行了明確;二是加強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國家癌症中心和全國癌症防治協作網路建設,提高區域癌症防治服務能力,加強基層人員培訓;三是加強腫瘤信息收集工作,擴大腫瘤登記覆蓋面,編繪全國癌症地圖;四是推進癌症危險因素綜合防控,加強控煙、免疫接種、環境整治、職業防護等工作;五是推廣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策略,最佳化篩查適宜技術,擴大早診早治項目覆蓋面,探索建立防癌體檢運行機制;六是提高癌症診療水平,完善診療規範,開展癌症康復、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七是推動抗腫瘤藥研製生產,通過自行創新研製、仿製藥生產等手段,促進藥品價格下降,提高藥品可及性;八是加大中醫藥防治癌症工作力度,強化腫瘤中醫臨床防治能力建設;九是加強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重點關注環境致癌因素、癌前病變診療、早期篩查檢測技術等;十是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全民防癌意識,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三)保障措施。為保障各項措施順利實施並取得成效,《行動計畫》從4個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國家和省級癌症防治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完善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防治工作機制;二是加強保障力度,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和醫保保障水平,拓寬籌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三是加強人才儲備,強化隊伍建設,加強腫瘤專科醫師和公共衛生醫師培訓,提高防治技能;四是加強督導檢查,開展效果評估,要求各地明確各部門職責,落實工作責任,並認真組織開展考核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