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是1998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寫組。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

圖書信息

作 者:《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編寫組 編
出版時間:1998-2-1
印刷時間:1998-2-1
I S B N:9787801352576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中國政府在完成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後,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要求和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需要,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幫助下,著手編制了《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
中國國土遼闊,海域寬廣,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加之有較古老的地質歷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區已抬升為陸地),孕育了極其豐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及其繁複多彩的生態組合,是全球12個“巨大多樣性國家”之一。中國是地球上種子植物區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襲了北方第三紀、古地中海古南大陸的區系成分;動物則匯合了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大部分種類。中國的種子植物有30000餘種,僅次於世界種子植物最豐富的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種,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國家。中國有脊椎動物6300餘種,其中鳥類1244種,占世界總數的13.7%,中國有魚類3862種,占世界總數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僅如此,特有類型之多,更是中國生物區系的特點。已知脊椎動物有667個特有種,為中國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0.5%,種子植物有5個特有科,247個特有屬,17300種以上的特有種。中國擁有眾多有“活化石”之稱的珍稀動、植物,如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白鰭豚(Lipotes vexillifer)、文昌魚(Branchiostoma belcheri)、鸚鵡螺(Nautilus 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蘇鐵(Cycas 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國有7000年以上的農業開墾歷史,中國農民開發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其豐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不僅許多起源於中國,而且中國至今還保有它們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緣種。中國共有家養動物品種和類群1900多個。在中國境內已知的經濟樹種就有1000種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種達50000個,大豆達20000個。中國的栽培和野生果樹種類總數無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許多主要起源於中國或中國是其分布中心。除種類繁多的蘋果、梨、李屬外,原產中國的還有柿、獼猴桃、包括甜橙在內的多種柑桔類果樹,以及荔枝、龍眼、枇杷、楊梅等。中國有藥用植物11000多種,牧草4200多種,原產中國的重要觀賞花卉2200多種。各種有經濟價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緣種,大多尚無精確統計。
據初步統計,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類型有森林212類,竹林36類,灌叢113類,草甸77類,沼澤37類,草原55類,荒漠52類,高山凍原、墊狀和流石灘植被17類,總共599類。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類型暫時尚無統計資料。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本報告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資的效益進行了分析估計,在全部實現履約投資的情況下,到2010年,中國每年將產生生態效益1234億元,經濟效益556億元,說明保護效益遠大於保護投入,尤其是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