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學會

中國物理學會

中國物理學會成立於1932年,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領導下的民眾性學術團體,掛靠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物理學會業務範圍是圍繞物理學科及相關學科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物理教學、名詞審定、期刊出版和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中國物理學會十一屆理事會共有理事99人,常務理事33人,共有個人會員約40000人;設立了八個工作委員會和一個辦事機構,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及31個分會、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刊物有11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物理學會
  • 外文名:China Physical Science
  • 成立時間:1932年
  • 簡稱:CPS
  •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屬性:民眾性學術團體
  • 現任理事長:詹文龍
  • 學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三街8號
發展歷史,民國時期,建國初期,改革開放,穩步發展,組織體系,機構部門,人員編制,國際交流,學術成就,學術刊物,學術交流,名詞審定,人才培養,獎項設定,學科競賽,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會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發展歷史

民國時期

1931年冬季,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等受國際聯盟委託來華考察教育。在北平物理學界人士召開的歡迎會上,他力主中國應建立物理學會。11月1日,北平物理學界13人集會,決定通函國內徵求物理學會發起人,並擬定章程草案12款。11-12月,全國物理學界54人覆信表示贊同。12月13日,北平人士集會,對章程草案進行修正。
1932年3月和7月,臨時執行委員會分別召開第一次會議、第二次會議,兩次會議確定了中國物理學會成立大會的各項事宜。8月,在清華大學科學館召開了中國物理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年會,到會代表19人。
1933年1月,國際純粹物理和套用物理聯盟接納中國物理學會為該會會員。10月,《中國物理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第一卷一期在上海出版(實際上推遲到1934年春印出)。
1934年8月,第三次年會在南京金陵大學科學館舉行,會議通過由評議會組織“物理教學委員會”。
1947年7月,中國物理學會的一次理事會決議組織中國物理學論文編目委員會。

建國初期

1951年8月12-17日,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59人,列席代表16人,他們代表全國26個分會共1226人。會議決定創辦《物理通報》以幫助改進中學和大學物理教學。
1954年,《物理譯報》創刊,以介紹蘇聯物理學成就為主。
1956年初,中國物理學會召開半導體學術會議。同年,《原子能》創刊,系俄文雜誌《原子》的中譯本。
1964年,《聲學學報》創刊。
1972年,在所有學術刊物停刊四年多後,綜合性刊物《物理》雜誌創刊。
1976年,《高能物理與核物理》創刊,《高能物理》科普雜誌創刊。

改革開放

1978年8月,理事會建議成立“高能物理”及“核物理”分會,分別掛靠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9月,成立物理教學研究委員會。11月,中國物理學會名詞委員會正式成立。同年,《原子核物理》、《低溫物理》創刊。
中國物理學會史中國物理學會史
1979年11月,成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掛靠在物理研究所。同年,原由華東師範大學編輯出版的《物理教學》叢刊改為中國物理學會領導的刊物。
1980年,《半導體學報》、《質譜學報》創刊。5月,成立粒子加速器分會,掛靠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發光分會,掛靠在長春物理研究所。7月,成立液晶分會,掛靠在清華大學。11月,成立電子顯微鏡分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儀器廠;成立質譜分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儀器廠;成立靜電專業委員會,掛靠在北京工業學院(現為北京理工大學)。
1981年,《物理學進展》創刊,委託南京大學主辦。5月,成立波譜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7月,電子顯微鏡分會在大連召開第一屆中日電子顯微鏡學術會議。10月,成立相圖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物理研究所。11月,成立電介質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物理研究所。
1982年1月,《大學物理》創刊,委託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主辦。4月,成立光散射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物理研究所。5月,成立X射線衍射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上海冶金研究所。6月,成立原子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掛靠在吉林大學物理系。7月,成立非晶態物理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物理研究所。11月,成立表面與界面物理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物理研究所。
1983年4月,成立凝聚態理論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9月,成立高壓物理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0月,成立內耗與超聲衰減專業委員會,掛靠在合肥固體物理研究所。
1984年8月,《物理快報》創刊。
1985年4月,在昆明召開第三次物理教學委員會會議,在教學研究委員會下設立:中學物理,高工物理,高等工專物理,高等師專物理,農科物理,電大物理教學等分委員會。下半年,在學會名詞委員會基礎上成立物理學名詞審定分委員會,受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統一領導。8月,成立“現代物理光學”專業委員會,掛靠在航空航天部207所。
1987年9月,《高壓物理學報》創刊,由高壓物理專業委員會主辦。10月,《化學物理》創刊,委託大連化物所主辦。
1989年1月,海南省物理學會成立。4月23日,常務理事會討論,同意中國物理學會參加亞太物理學會,並為該組織發起成員之一。8月,教學研究委員會教育學院分委員會正式成立;成立固體缺陷專業委員會,掛靠在南京大學
1990年10月,成立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中國科技大學;成立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掛靠在北京中國科學院低溫技術中心。
1994年4月,成立同步輻射專業委員會。
1998年3月,在杭州大學舉行中國物理教育網網路中心成立大會。

穩步發展

2004年3月,民政部批准成立電漿物理分會。12月,中國物理學會獲全國先進民間組織稱號。
2005年12月,中國物理學會獲得中國科協系統全國性學會2005年度綜合統計年報工作優秀單位稱號。
2007年12月,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會決定,同意中國物理學會成立國際交流委員會。
2012年3月,中國科協批覆,同意成立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同意內耗與超聲衰減專業委員會更名為內耗與力學譜專業委員會。6月,成立計算物理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中科院物理所。
2017年,中國物理學會獲評2015年度中國科協系統綜合統計優秀單位、2015年度全國學會財務決算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度科協系統統計調查工作優秀單位。

組織體系

機構部門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理事會設立了八個工作委員會和一個辦事機構,中國物理學會的組成還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及31個分會、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
學術交流委員會
物理名詞委員會
科普工作委員會
諮詢工作委員會
出版工作委員會
女物理工作者委員會
物理教學委員會
國際交流委員會和辦公室
分會、專業委員會
X射線衍射專業委員會
高能量密度物理專業委員會
凝聚態計算專業委員會
發光分會
半導體物理專業委員會
高壓物理專業委員會
凝聚態理論與統計物理專業委員會
高能物理分會
表面與界面物理專業委員會
固體缺陷專業委員會
同步輻射專業委員會
核物理分會
波譜專業委員會
光散射專業委員會
相圖專業委員會
粒子加速器分會
磁學專業委員會
光物理專業委員會
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
液晶分會
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
靜電專業委員會
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
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
電介質物理專業委員會
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
電漿物理分會
質譜分會
非晶態物理專業委員會
內耗與力學譜專業委員會
電子顯微鏡分會
------

人員編制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共有理事99人,常務理事33人,其中,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5人、秘書長1人;有個人會員約40000人。

國際交流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於1984年加入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聯合會(IUPAP)、1990年參與創建亞太物理學會協會(AAPPS),與美國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英國物理學會、韓國物理學會等多個國家/地區的物理學會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

學術成就

學術刊物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刊物有11種,所屬分支機構主辦的刊物有11種。
物理物理
分支機構主辦期刊:《低溫物理學報》《發光學報》《波譜學雜誌》《原子核物理評論》《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高壓物理學報》《光散射學報》《量子光學學報》《質譜學報》《液晶與顯示》《國際物理教育通訊》

學術交流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其所屬分支機構每年舉辦各類國內、國際學術活動約80次。
2016年,學會及其分會、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各類學術活動約97次,其中,國際會議20次。
2015年,學會及其分會、專業委員會舉辦各類學術會議約80次,其中,國際會議約20次。
  • 中國物理學會年度秋季學術會議
2016年秋季學術會議設19個專題進行分組交流,共收到會議論文1523篇,安排分會報告361個、口頭報告414個、張貼報告748個,評出優秀海報獎82個。同期舉行的還有:物理學院(系)院長(主任)聯誼會、女物理工作者圓桌討論會、秋季會議組委會會議等專題會議。
2015年秋季學術會議設粒子物理、場論與宇宙學,核物理與加速器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電漿物理,納米與介觀物理,表面與低維物理,半導體物理,強關聯與超導物理,磁學,軟凝聚態物理與生物物理,量子信息,計算物理,統計物理與複雜體系,電介質物理,液晶,極端條件物理,以及超快物理等18個專題進行分組交流,共安排313個分會邀請報告、405個分會口頭報告。
  • 國際半導體物理大會
在北京舉行的第33屆國際半導體物理大會上,有全球35個國家/地區的12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涵蓋半導體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領域的各個研究方向,共安排11場大會報告、72個邀請報告、287個口頭報告和792個張貼報告。同期舉辦“諾貝爾論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Klaus von Klitzing教授、Hiroshi Amano教授、Shuji Nakamura教授,以及中芯公司吳漢明博士應邀做了主題報告。
  • 國際磁共振大會
在上海舉行的第19屆國際磁共振大會上,來自全球30餘個國家/地區的近700位學者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交流了在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固體核磁共振方法、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電子自旋共振/四極共振/磁共振譜、核磁共振超極化技術等熱點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會議期間,組織頒發了國際磁共振大會獎(ISMAR Prize)。
  • 國際生物物理學術會議
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國際生物物理學術會議上,來自全球20餘個國家/地區的383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分12個專題、3個分會場進行交流,90餘位國內外優秀學者做邀請報告,聽眾近500人。會議共張貼海報120餘張,收到論文摘要150餘篇。會議還組織了“青年科學家獎”頒獎會。
  • 科學普及
2016年,學會舉辦了第十一屆科普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院士科普報告、“水基本物理問題”高端論壇、支持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創建“胡氏三傑”自然科學實驗中心等科普工作。
2014年,學會舉辦了“第十二屆全國博士生學術年會”物理專題學術交流會、第二屆中國物理學會女物理學家巡迴報告會、院士講科普、科學家進校園等科普活動。

名詞審定

1934年開始,陸續出版了由中國物理學會審定的《物理學名詞》。
2006年,學會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全國名詞委)1996 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基礎上開展了修訂工作。如Q字頭的名詞數量,和96版相比增加了約2倍,新添詞大多以quantum 和quasi-開頭;以spin開頭的詞,為原有詞條數的3倍。在名詞分類目錄表上,特別添加了“交叉學科”欄目,包括天體物理、宇宙學、非線性物理、生物物理、信息物理等方面的部分詞條。新版收錄的詞條總數超過14000則,約為96版的1.8倍。2016年2月,新版《物理學名詞》進入公示階段。

人才培養

獎項設定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在不同時期先後設立了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獎謝希德物理獎黃昆物理獎以及薩本棟套用物理獎。

學科競賽

  • 學生競賽
2016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參加預賽的學生達62萬餘人,參加複賽的學生3.7萬餘人。360名優勝者參加了10月28日-11月2日在湖北武漢、黃岡兩地舉行的第33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決賽評出一等獎100名,二等獎122名,三等獎138名,另評出總分第一、理論成績第一、實驗成績第一、女生成績第一等四項單項獎。2016年5月,在第17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代表隊8名選手全部獲得金牌;2016年7月,在第47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代表隊5名選手全部斬獲金牌。
學術年會學術年會
2015年,全國共有559475名學生報名參加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預賽,32315名學生參加複賽理論考試,2382名學生參加複賽實驗考試;決賽評出一等獎102人、二等獎120人、三等獎138人。2015年5月,在第16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大陸共組織兩個代表隊、16名選手參賽並全部奪得金牌;2015年7月,在第46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5名中國選手獲得金牌。
2014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參加預賽的學生共有521322名,30563人參加複賽理論考試,2307人參加複賽實驗考試;決賽評出一等獎61人、二等獎121人、三等獎178人。2014年5月,在第15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隊選派的8名選手全部獲得了金牌;2014年7月,在第45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隊選派的5名選手全部奪得了金牌。
  • 教師競賽
2014年10月,在第十一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大獎賽中,來自全國各地的約2000名教師參加會議並觀摩了比賽,共有59位青年教師參加課堂教學比賽,其中,高中教師30位、國中教師29位;評出一等獎39人、二等獎20人;在自製教具評比中,共收到參賽作品117件,最後評出一等獎29件、二等獎63件。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學會圖示左邊為深藍色、右邊為綠色,由英文簡稱CPS的藝術圖案構成。
標識標識

精神文化

學會風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學會精神: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學會領導

現任領導

第十一屆理事會領導
職務姓名
理事長
詹文龍
副理事長
王玉鵬
朱少平
朱邦芬
陳和生
龔旗煌
秘書長
方忠

歷任領導

年份/屆次姓名職務
1932
李書華
會長
1932~1935
李書華
會長
1936
葉企孫
會長
1937
吳有訓
會長
1939
吳有訓
會長
1943-1944
吳有訓
常務理事長
1946
葉企孫
常務理事長
1947
葉企孫
常務理事長
1948-1949
嚴濟慈
常務理事長
1950-1951
周培源
常務理事長
第八屆
楊國楨
理事長
王恩哥
秘書長
第九屆
楊國楨
理事長
王玉鵬
秘書長
第十屆
詹文龍
理事長
王玉鵬
秘書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