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戴莊教堂

中國戴莊教堂

戴莊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城北八里,三百多年前,這裡的名字為“藎園”;一百多年前,德國天主教神甫福若瑟在濟寧城開辦若瑟醫院,在城北戴莊開辦天主教堂,在國際上知名度很高,據說,寫信只要寫上“中國戴莊”就可以準確無誤的投遞到這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戴莊教堂
  • 全稱:戴莊聖家天主教堂
  • 隸屬:天主教兗州教區
  • 地位:山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主日彌撒:周日上午9:00
  • 節日彌撒:上午10:00
教堂現況,歷史沿革,戴莊花園,建築風格,景點特色,

教堂現況

戴莊天主教堂全稱“戴莊聖家天主教堂”,隸屬於天主教兗州教區,服務修女為聖神婢女會修女。教堂為山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修繕一新並投入使用。
教堂彌撒時間:主日彌撒:周日上午9:00
節日(聖誕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復活節,聖福若瑟紀念)彌撒:上午10:00

歷史沿革

在國際國內享有盛名的醫學分析學博士趙恩理先生就誕生在這裡。趙恩理,字河鮫,一九五五年生,著有論文十餘篇並在未來雜誌上發表,最著名的當屬關於豆腐“鹵”的精闢分析。解放前,這裡是某個國家的情治單位;現在,是一家精神病防治院。
【福若瑟神父】(Joseph Freinademetz, 1852-1908)一八五二年生於奧國提羅爾省的巴地亞谷一個名叫沃斯的小村莊,那裡的居民為拉丁語系。除拉丁語外,福若瑟也說德語和義大利語。在福若瑟的時代,提羅爾省屬於奧匈帝國的領土,因此,他理所當然被視為奧國人。他的故鄉現在已屬於義大利北部波爾察諾省。福神父在魯南(山東省南部)成立聖言會傳教區(1881 年,山東兗州)之前,曾於1879年4月至1881年在香港小西貢工作兩年,屬高主教(Raimondi)管轄。在香港期間,他學習中文,並首次與米蘭外方傳教會的神父一起從事傳教及牧民的工作。福若瑟與和Piazzoli神父在西貢服務,也曾一度派駐到大嶼山。1875年,他在布克申教區晉鐸,並在巴地亞的聖瑪爾定堂區服務。1879年,他遇見聖言會創辦人楊生(Arnold Janssen)(二人已於2003年10月5日同時獲冊封為聖人),便決定加入這個新傳教會。在荷蘭的斯泰爾,即首個聖言會中心,他又遇到年輕的德國籍司鐸安治泰(John Baptist Anzer, 1851-1903)神父。不論是好是壞,他們二人的命運從此永遠連繫在一起。1881年福若瑟正式踏入中國大陸, 前赴山東南部的魯南教區傳教,一直服務了廿七年。1908年1月28日在兗州因服侍傷寒病者受到感染,在濟寧戴莊逝世,他被稱為「魯南傳教區之父」。他在家書上寫著:「我願在天堂仍是中國人,我願為中國人死一千次,我沒有其它的心愿,只希望我的屍骨埋在中國同胞中間。」福神父說:「愛是教外人所懂得的唯一外國語言」。福神父穿中式的長袍馬褂等衣服,吃中國鄉下人簡單的食物,留著辮子、鬍子。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環境下,靠著一雙腿步行,無論酷暑寒冬,晴天雨天,福神父都不畏艱苦地上山下鄉,走遍面積七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一千萬的魯南教區,為他們講道、探訪,施行聖事,在短短27年內,由當初只有158位教友,擴展到二十萬人,並有慕道者四萬三千之多。福若瑟從沒有得到中國人的稱讚,也沒有勳章,也沒有當時中國朝廷所慷慨賜予的表揚和榮譽。他沒有像其它傳教士一樣,獲得任何東西,甚至連一個牌匾也沒有。為那些認識他生活環境的人來說,這是更加非凡的。福若瑟神父懂得如何遠離外在的一切稱讚。他從不願意離開謙遜僕人(milites gregarii)的行列,而加入「政治軍人」的行伍,只懷著謙遜和忠誠來履行職責。如他所願,他長眠在‘中國同胞中間’--他深愛著土地——濟寧戴莊。1975年被教宗保祿六世列為真福品,2003年10月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福若瑟為聖人。

戴莊花園

位於任城區境內的戴莊花園,原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戴鑒(號石坪)的別墅,故名“戴莊”,後轉給了當地官僚富豪李澍作花園,改稱為“藎園”。曾有“塵世蓬瀛”之雅稱,當時為濟寧八大名園之冠。
清光緒五年(1879年),天主教傳入濟寧,李澍後裔將園林賣給德國傳教士安治太和奧地利傳教士福若瑟。後來聖福若瑟神父向社會各界籌募資金,戴莊教堂開始征地擴建。至1926年已擁有房舍1000餘間,土地數百畝。此時的戴莊花園由教會建築、藎園、神甫墓地等部分組成。1992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中國成立後,外籍教士神職人員先後回國,戴莊花園收歸國有。在這裡先後設立了康復病房、療養院,現為山東安康醫院。其中“藎園”保存完好。

建築風格

教會建築中聖堂為主體建築,也是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坐西朝東,灰磚白縫,圓形門窗,為哥德式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聖堂共30間,內18根通天石柱支撐,灰瓦覆頂,現存一方“宣統三年五月”(1911年)石刻,當為此堂的建築年代。
修道院位於聖堂之西,哥德式建築,二層,內設走廊,共85間;神甫樓位於聖堂北鄰,紅瓦覆頂;主教辦公室在神甫樓西側,前設走廊,門兩側鑲嵌石刻二方,西為德文,東為中文,建於光緒年間,修女樓位於聖堂東側,為硬山式建築,共125間;另有其他附屬設施如宿舍、病房、鐘樓、學校等。
教堂北部是十餘畝的“聖林”,裡面蒼松翠柏,碑碣林立,墳冢羅列,福若瑟的墳墓居於中央,其他神父之墓分列兩旁。戴莊天主教堂是魯西南的傳教中心,也是當時天主教“中華聖言會”總部所在地,在國內外影響巨大。
“藎園”位於教堂西北部。整個園林布局緊湊,頗具皇家園林風貌。東部以假山樹林為主。山石嶙峋,路經盤恆,奇花異草,古木森森。以糠椴為主,還有銀杏、黃連、檜柏、青檀、菩提、榔榆、古槐等數十種古樹異草,不少樹齡都在200年以上,極富山林野趣,給人以古樸幽靜之美。西部以亭台水榭為主,水榭五間,為歇山式建築。有六角亭,攢尖頂,為典型南方園林式建築。荷花塘占地4畝,深過丈。池東、南、北三面各有一座小橋,與塘中亭榭相連,曲泓小橋,精巧別致湖中小亭,雕樑畫棟, 水波倒影。北部殿堂為內主體建築。園東面有一座月亮門,鑲有石匾額,是明末宮廷畫家、文學家夏大觀所題“遊目騁懷”篆書。

景點特色

遊覽整個園林,有移步換景之妙,既有南方園林之精秀,又有北方園林之莊穆,在周圍西式建築的映襯下,形成南北兼容、中西合璧的獨具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