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錢荒

中國式錢荒

中國式錢荒,是一種因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現象。具體表現是,一面是銀行和股市缺錢,而另一方面卻是貨幣的供應量充裕,遊資過剩。從根源上看,中國式錢荒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式錢荒
  • 原因流通領域貨幣相對不足
  • 權力錯配:這種經濟權力錯配顯見於國企
  • 資金錯配:一面是銀行缺錢
簡介,現象,2011年,2013年,成因,經濟權力錯配,資金錯配,資金套利,科技創新力度不強,影響,調控措施,預防方法,

簡介

中國式錢荒所謂錢荒,是由於流通領域貨幣相對不足而引發的一種金融危機。而中國式錢荒,是指隨著中國貨幣政策不斷加大緊縮力度,“錢荒”從銀行體系內萌生、在資本市場被放大,民間金融變得異常活躍的現象,而利率市場“冰火兩重天”的現狀則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運行。中國式錢荒體現為,一面是資金“饑饉”,一面是遊資“過剩”,這種中國式不對稱“錢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匹配。
中國式錢荒中國式錢荒

現象

2011年

2011年初,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都在反應融資困難,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階段。但這些企業並沒有像金融危機時出現接二連三的破產現象。由於當地的民間金融變得異常活躍,一些地區私募股權基金募資的熱潮,少則幾倍多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來自低迷的股市和樓市以及不堪銀行負利率的VIP客戶所擁有的大額資金。但是,為了實現給這些投資者的高額回報,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很多都是在追求短期高回報率的風險投資,創業板市場中的套現行為很多就是私募投資機構所為。它們的高回報募資策略又逼得很多正在遭遇“錢荒”的銀行也不得不開始鋌而走險發行各種高回報率的理財產品來爭奪被民間金融市場奪走的客戶。

2013年

從2013年5月份開始,金融市場的資金利率全線攀升。2013年6月19日,大型商業銀行加入借錢大軍,在銀行間拆借市場連續數天飆高之後,6月20日,資金市場幾乎失控而停盤:隔夜頭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飆升578個基點,達到13.44%,與此同時,各期限資金利率全線大漲,“錢荒”進一步升級。
2013年6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隔夜品種飆漲578.4個基點到13.4440點,銀行業的頭寸和資金進一步緊張。
6月21日,在前一日銀行間市場利率創下歷史紀錄之後,資金利率停止瘋漲態勢,隔夜拆借利率大幅回落近500個基點。
2013年6月24日,由於A股市場銀行股遭遇恐慌性拋售,導致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跌停。深圳一些銀行基本上已經不放貸款了。

成因

經濟權力錯配

中國式錢荒一般理解認為,中國的錢荒也是中國經濟權力錯配造成的,這種經濟權力錯配顯見於國企。國企在能源、電網、銀行、電信等基礎領域的壟斷,對於經濟發展基礎類要素的壟斷和盈利訴求,正在使得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本越來越大。
中國式錢荒中國式錢荒
事實上,壟斷和財政、稅收、土地等成為四大影響中國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特別在稅收方面,在錢荒之前,中國的稅收幾乎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這個速度是實際經濟增速的2~3倍左右,這樣的徵稅行為,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弊端很大,一方面這樣的過重稅負會導致實體企業盈利能力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實體行業盈利能力降低,也進一步刺激了更多的資本進入投資和食利行業,從而導致經濟進一步空虛。
而實體經濟的空虛,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企業稅徵收範圍的縮小,政府的稅收總量也隨之減少,但是隨著政府國防、保障房和其他社會保障等剛性財政開支的逐步增加,收入與支出之間的缺口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政府的“錢荒時代”就來了。

資金錯配

中國式錢荒表現在,一面是銀行缺錢,股市缺錢,中小企業缺錢;但另一方面卻是,貨幣的供應量充裕,不少大型企業依然出手闊綽,大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遊資仍在尋找炒作的概念,民間借貸依舊風風火火。
此外,這種資金錯配也反映在一般的消費方面。由於2003年之後的十年房地產價格越調越漲的現實,導致大量的消費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大量的消費資金進入地產,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擠壓了一般消費品的市場總量,從而從消費市場領域直接擠壓實體經濟。兩相對比不難發現,“錢荒”看似來勢兇猛,實則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出台高達4萬億元投資的一攬子計畫,2012年以來,在“穩增長”的目標下又對貨幣政策寬鬆化的一系列微調。到2013年中國經濟始終處於一種流動性充裕的狀態下。然而與此同時,巨觀數據中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值卻在不斷的擴大,到2013年一季度,M2與GDP的比值已近200%,這意味著貨幣投放對經濟成長的推動作用正在不斷減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量的社會融資其實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

資金套利

1、在不少業內人士和經濟學家看來,導致金融業短暫性“錢荒”的因素十分複雜,這其中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隨著美國經濟的回穩復甦,美聯儲稱量化寬鬆政策將逐漸退出,使得資金外流的速度開始加快。
2、中國金融系統內部槓桿率不斷放大的因素更是不容忽視:大量資金在金融機構的操作之下通過槓桿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復獲取利潤,“影子銀行”大行其道的同時,也使風險不斷積聚。
3、由於中國沒有利率市場化使得市場中存在監管套利的機會。在中國當前的信貸和融資體系下,國有企業較民營企業更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使其能通過委託貸款等方式進行套利,由此導致資金的重複計算,進而導致社會融資總量的虛增。由此可見,“錢荒”的背後,更需要思考的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錢要如何用的問題。

科技創新力度不強

在人類步入資本主義之後,幾乎任何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是在新科技創新的前提下,才獲得有效的解決,而不顧市場經濟規律的投資,除了進一步放大經濟災難,也延緩了經濟危機結束的進程。
在中國4萬億投資展開後不到一年,中國的經濟就開始出現可增幅快速下降的苗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在沒有技術創新的支撐下,寄希望於增加投資緩解經濟危機,無異於緣木求魚。

影響

中國式不對稱“錢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匹配。而這種失衡與錯配,在對未來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的憂慮下被成倍放大,結果之一便是,許多民資“打死也不進實體經濟”,洶洶湧向各種可以炒作的虛擬經濟與商品中,泡沫迅速膨脹。
而當每一輪遊資炒作退去之後,留下的都是泡沫破裂的“寒冬”。在眾多商品、投資品被爆炒之後,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思考,還有對市場投資的迷茫和疑懼。

調控措施

2013年6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的“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已經成為未來中國貨幣政策調整的一項總方針。而就在市場大聲疾呼“錢荒”的同時,央行卻並沒有釋放更多的流動性,這一調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由簡單的數量調控逐漸轉向質量和結構的最佳化。
2013年6月25日,國務院秘書一局緊急下發通知,要求銀監會聯繫各家金融機構,立即上報“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建議方案。

預防方法

中國式錢荒為了解決中國式的錢荒問題,改變國家產業資本和民間金融資本,包括熱錢之間激烈角逐的現狀,管理層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有序地開放金融自由市場,讓更多資金從地下轉入地上。或許有人擔心放開民間金融、利率的市場化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在民間金融已成規模的現實下,無視它們的存在,就無法進行實質的監管。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中國式錢荒中國式錢荒
1、應該給所有的生產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要降低他們的稅負、物流成本和提供給他們以公平的競爭環境,讓產業資本重新站上經濟發展的大舞台。尤其是在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壓力下,阻止產業資本走向金融資本的途徑,就更顯得必要和緊迫。
2、要警惕金融資本快速膨脹、從而導致產業資本也集中往上游轉移的現象。
這表現在不少企業和機構的盈利方式已凸顯出“以價補量”的格局。為此,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協助下,一定要強化專業型和市場型的監管方式,及時釋放金融投機屬性所積累的價格膨脹的風險。否則,金融資本必將擠出產業資本。造成最嚴重的經濟滯脹的後果。
3、要規範財政投資的項目運營方式,嚴防產業壟斷資本和金融投機資本的結合在一起牟利的不良現象。
嚴厲打擊企業“以價補量”盈利模式中尋租腐敗的行為。應該做得是儘快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減少不計成本的投資需求。把經濟運行的重任交給市場和按市場規律辦事的企業家,而加息的緊縮貨幣政策只會增加外匯占款,擠出產業資本的風險。企業搞活了,制度搞好了,“負利率”現象就會因為新一輪由企業家推動的增長方式的形成而消失。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應該大力扶持和幫助企業與機構在推行的健康的產業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創新手段,讓金融資本真正為有成長性的產業資本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