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

1937年4月底,有一支浴血河西的英勇部隊走進了新疆,成為我軍最早進入新疆的部隊,這支部隊在新疆這片抗日戰爭的大後方,遵照黨的指示,努力學習文化、政治和軍事知識,為黨和人民培養了早期的軍事技術骨幹。這支部隊就是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
  • 相關人物:李卓然
  • 事跡:粉碎了國民黨馬步芳、馬步青等部
  • 副總指揮:王樹聲
  • 定義:革命武裝 黨的隊伍
基本介紹,進入新疆,開展學習,返回延安,

基本介紹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四方面軍的五軍、九軍、三十軍及總部共2.1萬餘人,奉中央軍委指示,西渡黃河。11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組成西路軍,並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陳昌浩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任副主席兼總指揮,王樹聲任副總指揮,李特任參謀長,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

進入新疆

西路軍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試圖打通由河西走廊經新疆到蘇聯的國際通道。西進期間,西路軍廣大幹部、戰士粉碎了國民黨馬步芳、馬步青等部的圍追堵截。在彈盡糧絕,力竭無援的情況下,依然英勇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西路軍人數銳減到2000餘人。
1937年3月14日,在陳昌浩的主持下,西路軍召開了師團以上幹部擴大會議,經過認真討論,決定成立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將三十軍餘部編為左支隊,由程世才、李先念、李卓然率領往西打游擊。
不久,左支隊接到黨中央指示:“團結一致,保存力量,前進方向是新疆或蒙古,設法去新疆,並將派陳雲和滕代遠同志去迎接。”指戰員們群情激奮,支隊領導立即決定向新疆前進,並電告黨中央。
4月7日,左支隊接到中共中央電報,中央決定:“你們可以向新疆去,已電彼方設法援接。”左支隊繼續西行,4月中旬左支隊從肅北石包城跨出祁連山。4月20日,又收到毛澤東、朱德同志指示:“遠方(指共產國際)對於西路軍進入新疆轉赴遠方求學問題已決定了。為此,目前西路軍必須到達星星峽,他們(指陳雲、滕代遠等同志)在該地迎候你們。”
4月24日左支隊攻打安西縣城,左支隊與敵軍激戰一夜未攻下,退向紅柳園子時,途中又遭敵人堵擊,26日晚僅突圍出400餘人,於月底部隊先後到達新疆的東大門星星峽。新疆督辦公署邊務處駐星星峽辦事處主任王效典,奉命接待了西路軍指戰員。
5月1日,陳雲同志到達星星峽,代表黨中央向西路軍指戰員表示了慰問。5月4日,西路軍左支隊400餘人,在陳雲的率領下,分乘幾十輛汽車向迪化進發。5月7日下午,西路軍左支隊進駐迪化西大橋附近的阜民紗廠。

開展學習

西路軍左支隊在新疆西路軍左支隊在新疆
開展各項學習
1937年“七·七”事變後,由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左支隊遷到迪化東門外的一個營房裡,陳雲經請示中共中央同意,取消左支隊番號,成立總支隊,對外稱“新兵營”。陳云為中國共產黨駐新疆的第一任黨代表,負責和盛世才的統戰工作,並領導“新兵營”。陳雲到達迪化標誌著中共與盛世才統一戰線的建立。黨中央決定撤銷原定的總支隊去蘇聯學習的決定,改為就地學習。陳雲同志宣讀了黨中央“嚴守紀律,安心學習”的電報。總支隊在中共駐新疆黨代表的領導下,組織指戰員開展了文化和政治學習。
通過政治學習和文化學習,總支隊全體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文化學習和政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黨中央關於把總支隊辦成多兵種的軍事技術學校的指示,決定利用蘇聯援助盛世才的軍事技術裝備做教具,展開軍事技術學習。當時,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習了汽車駕駛與修理、裝甲車駕駛、炮兵技術、無線電通訊技術、航空等軍事技術,為我們黨培養軍事技術骨幹。
在新疆航空隊學習
1937年秋,經中共中央批准,陳雲同志與盛世才商妥,利用新疆航空隊為我黨培訓航空技術人才。先後從總支隊抽調了25名同志,從延安抗大等學校選調了19名同志到新疆航空隊學習,並將學員分成飛行和機械兩個班。
1938年3月3日上午,在航空隊的操場上舉行了開學典禮。
黨中央十分關心新疆航空隊的學員。1939年9月,周恩來同志赴蘇聯治病,路經迪化時,專門聽取了飛行班呂黎平、機械班嚴振剛兩位同志的匯報。當周恩來同志聽到學員們考試成績都在五級計分制的四分以上,並能操作、維護兩種飛機時,高興地說:“將來建設我們自己的空軍,有骨幹、有種子了。”1940年3月初,周恩來同志從莫斯科回國,再次接見了機械班的負責人。
新疆航空隊學員們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經過一年半的刻苦學習,1939年9月機械班畢業時,我黨派去的19名學員中,有17名成績都在4.5分以上。在授軍銜時,嚴振剛等人被授予中尉,其餘被授予少尉。機械班學員畢業後被分配在盛世才的航空隊,成為飛機維護和修理的骨幹。飛行班學員於1942年4月畢業,我黨25名學員中有21名完成了學業。他們均留在盛世才的航空隊繼續鞏固、提高飛行技術。

返回延安

西路軍左支隊返回延安西路軍左支隊返回延安
1938年初,西路軍總支隊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學員20餘人,返回延安。
1939年11月,根據形勢的變化和抗日戰爭的需要,中共中央決定;西路軍總支隊除參加航空隊的學員留下外,其餘同志撤回延安。朱德總司令向盛世才發了撤回總支隊的電報。
陳潭秋遵照中共中央的批示和當時的實際情況,經充分研究,決定總支隊中的31名幹部和病員乘飛機,其餘329名同志乘汽車。盛世才撥出30輛汽車並派參議丁寶珍帶兩個衛兵負責護送。每輛車上都配有武器,以應付路上發生的緊急情況。
1940年1月11日,總支隊從迪化起程,陳潭秋同志前往送行。2月5日,總支隊平安到達延安。
1942年以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盛世才公然投靠了蔣介石,暴露出了反動軍閥的真面目。7月10日,盛世才將航空隊的中共人員一律遷出。9月17日,又把他們集中於督辦公署後院營房。1943年2月間,航空隊的中共學員被盛世才軟禁於劉公館,後又被投入盛世才的第二監獄。
1946年6月10日,在黨中央的營救下,經過張治中先生的幫助,我航空隊員同新疆其他被關押的同志們一起無罪獲釋,於7月11日勝利返回延安。7月12日毛澤東主席看望新疆返回延安的同志,祝賀同志們勝利歸來。
“新兵營”是進駐新疆的第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它第一次向新疆各族人民展示了人民軍隊的風采。同時,他們又是我黨我軍早期培養的特種兵人才,這批早期軍事技術骨幹,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兵部隊的最早的領導人和骨幹力量,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 參考資料:天山網,百度圖片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