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舊址位於葛源鎮葛源村,革命烈士紀念館旁。占地1200平方米,原為楊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泰昌年間。大門上首寫有黑色正楷校名“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大門前是一個操場,操場兩邊院牆上寫有一米見方的大字標語:“造成紅軍鐵軍骨幹,爭取革命戰爭勝利”。室內有門廳、廂房及兩排對稱的六個教室。

“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前身為信江軍事政治學校。1931年由弋陽芳家墩遷往葛源鎮,校名為彭楊軍事政治學校。1933年初,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先後擔任過校長的有鄒琦、江楓、彭乾臣;先後擔任過校政委的有方誌敏、邵式平、舒翼、塗振農、劉鼎等。軍校自創辦以采,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幹人才約1500多名。在該校畢業的有饒守坤、吳克華、方震、黃立貴、洪濤等我軍高級將領。紅五分校是我黨較早創辦的軍校之一。

該舊址於1986年、1991年省文化廳撥款修復,1987年在舊址內新增紅五分校輔助陳列室一個,全面介紹了軍校沿革、教學訓練情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江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舊址
  • 地點:葛源鎮葛源村
  • 占地:1200平方米
  • 始建:明萬曆——泰昌年間
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舊址位於葛源鎮葛源村,革命烈士紀念館旁。占地1200平方米,原為楊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泰昌年間。大門上首寫有黑色正楷校名“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大門前是一個操場,操場兩邊院牆上寫有一米見方的大字標語:“造成紅軍鐵軍骨幹,爭取革命戰爭勝利”。室內有門廳、廂房及兩排對稱的六個教室。
“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前身為信江軍事政治學校。1931年由弋陽芳家墩遷往葛源鎮,校名為彭楊軍事政治學校。1933年初,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先後擔任過校長的有鄒琦、江楓、彭乾臣;先後擔任過校政委的有方誌敏、邵式平、舒翼、塗振農、劉鼎等。軍校自創辦以采,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幹人才約1500多名。在該校畢業的有饒守坤、吳克華、方震、黃立貴、洪濤等我軍高級將領。紅五分校是我黨較早創辦的軍校之一。
該舊址於1986年、1991年省文化廳撥款修復,1987年在舊址內新增紅五分校輔助陳列室一個,全面介紹了軍校沿革、教學訓練情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江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