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中央政治會議),簡稱“中政會”。1924年7月,設立初為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諮詢機關。由原孫中山委員會主席,孫中山逝世後,由胡漢民接任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
  • 簡稱:中政會
  • 原主席:孫中山、胡漢民
  • 設立時間:1924年7月
基本簡介,結果,

基本簡介

1926年1月23日,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通過《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組織條例》,確定政治委員會隸屬中央執行委員會,為中央執委會特設的政治指導機關。推選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為中政會主席。
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因汪精衛去職,4月推選譚延闓繼任中政會主席。
1926年7月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決定政治委員會與常務委員會每星期合開會議一次,此會定名為“中央政治會議”。7月13日,中央常務委員會推舉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等21人為新組成的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由蔣介石任主席。
1927年3月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決定取消此前常務委員會與政治委員會合開的“政治會議”,推舉汪精衛等15人組成中央政治委員會,以汪精衛譚延闓孫科徐謙宋子文顧孟余譚平山7人組成主席團。4月,蔣介石在南京另設中央政治會議,以胡漢民為主席。
1927年9月,寧漢合流,組成中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特委會決定撤銷“中政會”。特委會結束後,1928年1月,中政會恢復。
1928年2月2日,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通過《政治委員會改組案》,“政治委員會”改稱“政治會議”。3月7日,蔣介石被推舉為“中政會”主席。
1931年12月,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決定,中政會改主席制為常委制,推舉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為常務委員。
1935年12月,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決定,“政治會議”恢復為“政治委員會”,常委制恢復為主席制,推舉汪精衛為主席、蔣介石為副主席。
1946年4月1日,國民黨中常會推舉蔣介石為中政會主席。

結果

1949年7月,“中國國民黨非常委員會”成立,中政會不撤自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