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小說·鏡花緣

中國古典小說·鏡花緣

《中國古典小說:鏡花緣(套裝全2冊)》內容簡介:清代百回長篇小說,是一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爛的天輪彩圖。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典小說•鏡花緣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頁數:564頁
  • 開本:16
  • 定價:49.00
  • 作者:李汝珍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4832551, 9787534832550
  • 品牌:中州古籍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明清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繁榮時期,在這一時期,有一部被魯迅在《中國小說要略》中稱之為是能“與萬寶全書相鄰比”的奇書。它融幻想、諷刺、遊記、歷史於一體,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充滿幻想的奇麗畫卷。這便是誕生於清嘉慶年間的由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鏡花緣(全二冊)》。

作者簡介

李汝珍,字松石,直隸大興人,大約生活在1760年至1830年之間。家世不詳,僅知他兄弟三人,長兄李汝璜,字佛雲,弟弟李汝琮,字宗玉。他早年喪妻,後又續娶好友許桂林的姐姐為妻。曾在河南做過幾年縣丞之類的小官,除此之外差不多都是跟隨長兄生活在淮南、淮北一帶。李汝珍多才多藝,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於學無所不窺"的才子。其刊行的著作,除《鏡花緣》之外,還有音韻學專著《李氏音鑒》和圍棋譜《受子譜》存世。

圖書目錄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駱主簿修書寄良友
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五回
悄宮娥戲夸金盞草武太后怒貶牡丹花
第六回
眾宰承宣游上苑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七回
小才女月下論文科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第八回

文摘

話說風姨聞百花仙子之言,在旁便說道:“據仙姑說得其難其慎,斷不可逆天而行。但梅乃一歲之魁,臨春而放,莫不皆然,何獨嶺上有十月先開之異?仙姑所謂號令極嚴、不敢參差者安在?世間道術之士,以花為戲,布種發苗,開花頃刻,仙姑所謂稽查最密、臨期而放者又安在?他如園叟花傭,將牡丹、碧桃之類,澆肥炙炭,歲朝時候,亦復芬芳逞艷,名曰'唐花',此又何人發號播令?總之,事權在手,任我施為。今月姊既有所懇,無須推託,待老身再助幾陣和風,成此勝會。況在金母筵前,即玉帝聞知,亦未便加罪。設有過失,老身情願與你分任何如?”
百花仙子見風姨伶牙俐齒,以話相難,不覺吃驚,含笑道:“姨姨請聽小仙告白:那嶺上梅開,乃地有南北暖寒之異,小春偶放,得氣稍先,好事者即見於吟詠,豈為定論?至花開頃刻,乃道人幻術,過眼即空。若'唐花'不過矯揉造作,更何足道。此事非可任我施為。即如姨姨職司風紀,四季不同,豈能於陽和之候,肆肅殺之威;解慍之時,發刁蕭之令?再如月輪晦明圓缺,晷刻難差,月姊能使皓魄常圓,夜夜對此青天碧海么?今既承尊命,小仙即命桃花仙子、杏花仙子各執上等本花,來此歌舞一番何如?”
嫦娥聽了,不覺冷笑道:“桃、杏二花,此時遍地皆是,何勞費心!

序言

在我國古代的小說史上,《鏡花緣》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經典之作。作者李汝珍,字松石,直隸大興人,大約生活在1760年至1830年之間。家世不詳,僅知他兄弟三人,長兄李汝璜,字佛雲,弟弟李汝琮,字宗玉。他早年喪妻,後又續娶好友許桂林的姐姐為妻。曾在河南做過幾年縣丞之類的小官,除此之外差不多都是跟隨長兄生活在淮南、淮北一帶。李汝珍多才多藝,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於學無所不窺”的才子。其刊行的著作,除《鏡花緣》之外,還有音韻學專著《李氏音鑒》和圍棋譜《受子譜》存世。
《鏡花緣》是李汝珍花費20年心血的代表之作。全書共一百回,按照故事情節分為兩大部分。
前五十回是第一部分,主要敘述的是:武則天篡奪唐朝政權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廢了她的兒子唐中宗。唐室舊臣徐敬業駱賓王等起兵討伐,但均被剿滅。一年殘冬時節,武則天在上林苑飲酒賞雪,為助其雅興,她乘醉下詔,要百花齊放。適逢總司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在麻姑洞府弈棋未歸,眾花神無從請示,只好遵旨開花。玉帝因百花仙子並未奏聞,竟然“任聽部下,呈艷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觸犯天條,下旨將百位花神一併貶謫凡塵。百花仙子降生為嶺南秀才唐敖之女,取名小山。功名心盛但屢試不第的唐敖再次進京應試,幸喜高中探花,未料卻因當年和徐敬業、駱賓王等結拜為異姓兄弟之事被人告發,致被革去探花,仍然降為秀才。經此打擊,唐敖心灰意冷,遂生遁隱之志。受夢中神明指示,他拋妻別子,跟隨一向跑海外經商的妻舅林之洋到海外遊歷,暗暗求仙訪道。一路上,他們經過了君子國、大人國、黑齒國、兩面國、女兒國等許多國家,不僅見識了許多奇風異俗、奇人異事、奇花異草、奇鳥異獸等,還有緣結識了遭貶謫飄零外洋的十幾位花仙。後來唐敖恍然覺悟,進入小蓬萊山中修道,不再出來。至孝女兒唐小山立志尋父,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從小蓬萊山一白髮樵夫手中得到了父親的親筆書信,命她改名“閨臣”,考中才女後再行相聚。同時,小山還有緣尋到泣紅亭,亭中有仙碑一通,上鐫一百名花神所主管的花名和降生人世後名姓,每人名下都注有事跡。唐閨臣識得仙機,就把碑文全部抄下暗記心中,上船回國。
後五十回是第二部分,敘述的是:武則天下詔開科考試才女,百位謫降凡塵的花仙,從海內外齊奔京城應考,並均中式,名次恰如泣紅亭碑文所載。眾才女得以歡聚一堂,表演了“書、畫、琴、棋,醫、卜、星相,音韻、算法……還有各樣燈謎,諸般酒令,以及雙陸、馬吊,射鵠、蹴球,鬥草、投壺,各種百戲之類”,各各顯示了出眾才華,盡歡而散。思父心切的唐閨臣再去小蓬萊尋父,也人山不返。此時徐敬業、駱賓王等的後人起兵,大軍終於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座關,逼迫武則天退位,迎立中宗復位,仍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又下詔,宣布來年仍開女試,命前科眾才女重赴“紅文宴”。
從全書內容來看,唐敖遊歷海外的部分是全書精華所在。海外種種奇風、奇聞、奇事等大都從《山海經》、《博物志》、《述異記》等神話記載中引出,經過了作者的誇張描寫和藝術想像,寄託了自己對政治、社會、文化的理想。對“耕者讓畔,行者讓路”的禮樂之邦“君子國”的熱情讚譽,對“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子,以治外事”的“女兒國”眾女子超凡智慧才能的濃墨描述,對前面長著一張笑臉、後面藏著一張惡臉的“兩面國”人虛偽狡詐的冷嘲熱諷,對沒有心肝膽肺、貪婪刻薄的“無腸國”人的深惡痛絕,如此等等,都表達了作者的理想追求和社會主張,這也是全書的靈魂所在。後半部分著重表現眾才女才華的章節,雖能使讀者由此增加很多知識,但也有作者過分表現自己學識之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這部分內容往往“論學說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已”(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另外,眾女子的性格也不夠鮮明,全書還瀰漫著佛道精神的寄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價值。
《鏡花緣》成書後,版本很多。此次整理,主要以道光十二年芥子園重刻本為工作底本。對於文中明顯的訛誤之處,則參校其他版本予以改正;為方便閱讀,改異體字、俗體字為正體;部分假借字,在不傷害原意的前提下不予修改。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張英華
2009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