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教程(李鐸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書為高師專昇本和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讀性強,點面結合,能夠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中國古代文論發展的概本書並未在學術概念中兜圈子,而是重視事物之“理”,追本溯源,條理清晰地展開分析論述,並用極其精確深刻的語言,對古有代表性的理論家和理論著作,給以恰到好處的定位和評判。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文論教程
  • 作者:李鐸著
  • ISBN:978-7-301-04744-6
  • 頁數:436頁
  • 定價:¥32.00
  • 出版時間:2015-04-24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中國古代文論教程
書號:
0474402
ISBN:
978-7-301-04744-6
作者:
版次:
1
開本:
大32開
裝訂:
字數:
333 千字 頁數:436
定價:
¥32.00
瀏覽次數:
170
出版日期:
2015-04-24
叢書名: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材

內容簡介

此書為高師專昇本和中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讀性強,點面結合,能夠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中國古代文論發展的概本書並未在學術概念中兜圈子,而是重視事物之“理”,追本溯源,條理清晰地展開分析論述,並用極其精確深刻的語言,對古有代表性的理論家和理論著作,給以恰到好處的定位和評判。

目錄


緒論
第一節古代文論的研究對象
一、古代思想家關於藝術的哲學思考
二、古代文學理論家的思想體系
三、古代文學家的創作經驗論
第二節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特徵
一、中國文學批評的終極目標
二、中國文學理論的最高準則
三、中國文學理論的主要思維方式
第一章周漢文論
第一節儒學文論
一、孔子的文論思想
二、孟子的文論思想
三、荀子的“性惡”論
四、《毛詩序》
五、董仲舒
六、揚雄
七、王充
第二節老、莊文藝論
一、老子
二、莊子
三、《呂氏春秋》
四、《淮南子》
第二章魏晉南北朝文諭
第一節概述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和學術
二、文學和文論發展概況
第二節曹丕與陸機
一、曹丕的《典論,論文》
二、陸機及其《文賦》
第三節劉勰及其《文心雕龍》
一、劉勰生平和思想
二、文學思想
三、文體論
四、創作論
五、鑑賞論
六、《文心雕龍》的地位和影響
第四節锺嶸及其《詩品》
一、锺嶸的詩學觀念
二、《詩品》的批評原則
三、《詩品》的價值和影響
第五節齊梁時代的詩歌形式論
一、沈約與“永明體”
二、蕭統的文論思想
第三章唐宋文論
第一節概述
一、從六朝到唐的中介
二、唐宋文論的主要特點
三、陳子昂與漢魏風骨
四、新樂府思潮與自居易
第二節唐宋詩論
一、《詩格》與《詩式》
二、司空圖及其《詩品》
三、歐陽修及其《六一詩話》
四、蘇軾詩學觀
五、嚴羽及其《滄浪詩話》
第三節唐宋詞論
一、《花間集序》
二、蘇軾論詞及李清照《論詞》
三、張炎《詞源》及其它創作論
第四章金元明文論
第一節概述
一、金元社會背景與文學發展概況
二、明代詩文理論
三、明代戲曲
四、明代小說理論
第二節元好問詩論
一、提倡員誠自然
二、崇尚古樸雅正
三、主張剛健雄渾
第三節方回與《瀛奎律髓》
一、江西詩派與《瀛奎律髓》
二、論詩崇尚“格高”
三、論藝術表現手法
第四節臨川派和吳江派之爭
一、意趣與格律之爭
二、湯顯祖的“才情”論
三、沈璟的“本色”論
第五節李贊與公安派
一、李贊及其童心說
二、公安派
第五章清代文論
第一節概述
一、清國中期的詩文理論概述
二、清國中期的詞論概述
三、清國中期的戲曲理論概述
四、小說理論概述
五、晚清文論概況
第二節王夫之及其《姜齋詩話》
一、情景論
二、現量說
第三節葉燮及其《原詩》
一、詩歌發展論
二、詩歌創作論
三、詩歌批評論
第四節桐城文論
一、方苞
二、劉大樾
三、姚鼐
第五節章學誠及其《文史通義》
一、“道”與“器”
二、“史德”與“文德”
三、“文理”與“古文十弊”
第六節李漁的戲曲理論
一、創作概況
二、戲曲創作論
三、價值與影響
第七節晚清文論
一、劉熙載及其《藝概》
二、梁啓超的文論思想
……
第六章王國維——古典文諭的終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