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畫派

中原畫派

中原畫派是繼承了中原地區悠久豐厚的繪畫傳統而誕生出的緊扣時代,貼近生活,不斷創新的地域性藝術流派,它根植於中原大地,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彰顯著中原大地的獨特風采,展示了中原風情和黃河兒女的襟懷,以其鮮明的地域風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成為中華文化的藝術奇葩和河南文化形象的獨有品牌。其創作群體主要以河南畫家為主,題材多數以中原、太行、黃河、黃土以及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民為主要的表現對象,既有北方的雄健、渾厚,富於刺激與張力的特點,又有南方耐人尋味、剛柔並濟,注重筆墨文化的內斂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畫派
  • 代表人物:馬國強、李伯安、丁中一等
一.中原繪畫在河南美術史乃至中國美術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創作成就對河南乃至全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都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從產生髮展的歷程來看,中原繪畫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淵源深遠。中原繪畫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人類發展的原始社會,也可以說,早在文字起源之前,就已經產生了繪畫藝術。史前人類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在從打制工具向磨製工具的緩慢進展中,審美意識由萌芽而逐漸強化。接著,裝飾品出現了,再後來,彩陶藝術誕生,這便產生了人類幼稚時期的繪畫。例如,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花瓣紋陶盆彩繪,河南臨汝(今汝州市)閻莊出土的彩陶缸上所繪的鸛魚石斧圖等,都是上古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平面美術遺蹟。二是特色鮮明。從中原繪畫漫長的發展進程來看,有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每一時期都有著豐富的藝術遺存。考古發掘或傳世文獻顯示,在先秦時期的壁畫、漆畫作品中,已不乏生動的人物、動物形象描繪。到了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的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帛畫以及畫像石、磚等美術遺蹟,更是大量湧現。其中包括諸如西漢前期的河南永城柿園梁王墓前室頂部壁畫《巨龍升天圖》等一系列在中國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傑作。至魏晉南北朝,中原繪畫走向藝術自覺並日趨成熟,出現了類如北齊楊子華、曹仲達這樣的專業畫家,以及河南鄧縣(今鄧州)南朝彩色畫像磚,洛陽出土的北魏寧懋石室線刻畫等有著成熟技巧的繪畫遺蹟。隋唐以來,中原畫苑更是名家輩出、創作繁盛、精品紛呈,迎來了繪畫藝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喜人局面。如同書法創作一樣,繪畫創作也呈現出晉尚韻、唐尚法、宋尚理、元尚意、明尚趣的藝術特色。三是名師如雲,大師薈萃。北宋以前,中原地區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繪畫創作標示了當時全國的巔峰水準,產生了許多彪炳史冊的名家大家。比如:南朝宋的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宗炳;唐代有“畫聖”之譽的吳道子以及被唐玄宗稱為詩書畫“三絕”的鄭虔;五代時期北方山水的代表畫家荊浩;宋代有宋徽宗趙佶、“界畫”妙手郭忠恕、北宋後期的山水畫巨匠郭熙、《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以及武宗元、李唐等;明代有善畫山水、梅、蘭、竹、石的王鐸等。歷史上的中原畫家可謂名流如雲、名作薈萃,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藝術財富。
宋室南遷之後,中原地區隨之失去了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優勢地位,繪畫藝術亦不再有昔日崢嶸。新中國成立後,中原美術在春風中復甦。在謝瑞階、馬基光、賀志伊、葉桐軒、林國選等老一輩畫家的努力下,河南繪畫實力有所提升,出現了被譽為現代山水畫發展里程碑的《大河上下浩浩長春》等具有全國影響的重要作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南美術事業奮力前行、務實創新,開創了嶄新局面,取得了驕人業績。特別是1984年的“第六屆全國美展”,河南一舉入選80件作品,其中,包括2件銀獎(曹新林的油畫《粉筆生涯》和王宏劍的油畫《奠基者》)、1件銅獎(謝冰毅的國畫山水《黃河之秋》)在內,共有11件作品獲優秀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河南美術自此躋身全國中游水平。
隨著創作環境的最佳化與激勵機制的完善,河南繪畫以“第六屆全國美展”為引擎,創作隊伍逐日壯大,創作水準大幅躍升,湧現出馬國強、李伯安、丁中一、王宏劍、曹新林、陳天然、王威、李自強等一批實力派畫家。其中,身為河南美術領軍人物、“中原畫風”首倡者的著名人物畫家馬國強,2011年8月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了“生活·生活——馬國強水墨人物畫展”,規格之高、藝術之強、反響之大,都是中原美術個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此外,馬國強以其雄厚的創作實力與廣泛的綜合影響力,又於2012年4月份,被中國美協聘為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填補了河南空白,實現了零的突破。創造“零的突破”的還有王宏劍,他的油畫作品《陽關三疊》,在“第九屆全國美展”中榮獲金獎,從而刷新了河南在歷屆全國美展中與金獎無緣的歷史,令河南美術界振奮不已。值得強調的還有李伯安和他的水墨人物畫長卷《走出巴顏喀拉》。這位淡泊名利、面壁十載、以生命為代價的河南畫家,以其高昂的立意、恢弘的氣勢、精湛的刻畫和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推出了震驚畫壇、氣吞萬里的皇皇百米巨製,成為當代中國美術史難以繞過的經典個案。
二、努力實現從“中原畫風”到“中原畫派”的新跨越
“一畫開天啟中國,妙筆生花大中原。畫龍點睛出美景,五個清晰新河南”。近年來,河南美術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至今已跨入“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新時期。我們欣喜地發現,一個以馬國強為領跑者、包含了老中青三代優秀畫家的規模團隊,已經在全國美術界颳起了強勁的“中原畫風”。承接著大中原悠遠文脈與樸厚地脈的中原畫風,既不同於長安畫派的黃土畫風,也不同於嶺南畫派的椰島畫風。它以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既可接納北派博大深厚的整體氣勢,又可汲取南派清新細膩的筆墨技巧,南北兼融,筆墨並重,集雄、逸於一身。從而既有北派蒼朴老辣的線質與皴法,又有浙派溫潤細膩的巧思與水墨,從而鑄就了自己“既沉雄博大、又清新雋秀”的整體風韻,受到中國美術界的一致關注。關於“中原畫風”的獨有特性,可以用“氣格正大、蘊蓄深厚、抒寫時代、擁抱生活”來概括。所謂氣格正大,就是倡揚健康晴朗的從藝心態和樸實中正的繪畫面貌,不矜奇務怪、傻大黑粗、矯飾造作,不事張揚;所謂蘊蓄深厚,就是要深入傳統、重視傳承,淵源有自,藝膽根魂,全力汲取民族繪畫精神及古代經典作品營養,傳承創新,杜絕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搞空中樓閣;所謂抒寫時代,就是美術創作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灌注時代氣息,彰顯鮮明的時代個性,因時而繪,銳意出新,不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所謂擁抱生活,就是主張畫家一定要積極深入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為天下蒼生寫真傳神,為壯美山河潑墨敷彩,讓作品中充溢著汗水的味道和陽光的氣息,不脫離生活,不枯守書齋,重視基礎。如果進一步濃縮淬鍊,我們就會發現,中原畫風“氣格正大、蘊蓄深厚、抒寫時代、擁抱生活”的十六字特徵,其實便是“中正、傳統、創新、生活”四大特性。
為什麼我們要提出打造“中原畫派”呢?在中原畫風業已成熟的基礎上打造中原畫派,有著極大的必要性。當前,河南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努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戰略定位越來越清晰,發展戰略越來越清晰,發展路子越來越清晰,轉變方式越來越清晰,務實發展越來越清晰,打造中原畫派面臨極好機遇。首先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全面部署了文化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掀起了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文化進入了黃金髮展期。中原經濟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把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省委書記盧展工同志繼提出“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後,又提出了“敬畏文化、學習文化、振興文化、服務文化”的“新文化觀”。
其次,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要求我們要凝聚八方美術力量,全力打造“中原畫派”。第一,中原繪畫是傳承傳播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載體。中原繪畫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記錄了人類歷史文明的足跡。比如原始社會的彩陶畫,商周時期的壁畫、漆畫,秦漢時期的壁畫、帛畫及畫像石、磚,唐宋時期的宗教畫、歷史畫、風俗畫及風景畫等,都是特定時代人類文明的記載。比如,馳名中外的河南南陽漢畫像石,就以鮮活的刻繪形象,展示了2000年前的漢代人樂舞、雜技、宴會、戰爭、狩獵以及車騎出遊等生動場景。通過這些繪畫,我們不僅可以領會到當時特有的繪畫風格與技巧,更重要的是看到當時社會發展的狀況、人類文明的進步等。第二,中原繪畫是展示河南形象、體現河南軟實力的文化品牌。中原繪畫植根於中原大地,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彰顯著中原大地的獨特風采,展示了中原風情和黃河兒女的襟懷,以其鮮明的地域風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成為中華文化的藝術奇葩和河南文化形象的獨有品牌。以張擇端的曠世巨作《清明上河圖》為例,全卷以全景式的構圖、嚴謹精細的筆法,展現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東角門裡市區清明時節的風貌,再現了街道縱橫、店鋪櫛比、車水馬龍的宋代城市社會生活的繁華熱鬧景象,不但是一幅傑出的繪畫藝術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歷史文獻價值。中原美術創作通過藝術形象、美術作品來反映河南、表現河南,對中原經濟區建設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積極作用。我們衷心盼望,中原大地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中原人民蓬勃向上,正派正義、體現主題主流的精神面貌,能給各位藝術家帶來更多的創作素材和藝術靈感,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把一個務實發展的河南新形象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三,中原繪畫是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絕好媒介。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文藝作品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繪畫藝術,以其形象性、可視性及物質性等特性,成為交流情感、愉悅心靈的首選媒介。比如,作為中原民間美術代表性品牌之一的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造型樸拙生動、刀法簡潔流暢、設色明艷熱烈,在河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獲得了廣泛讚譽。
第三,全國美術界百花齊放、流派紛呈,呈現出一派大發展大繁榮的景象。中原畫風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努力實現向中原畫派的跨越,特別是美術工作者要具有開放的心態和眼光,不斷地“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加強同兄弟繪畫流派或美術群體(比如新海派、新浙派、新金陵畫派、黃土畫派、嶺南畫派、敦煌畫派、冰雪畫派、黑土畫派、灕江畫派、京津畫家群等)之間的學術、藝術交流,虛心學習、縱橫比較、揚長避短,決不能自我陶醉、自我封閉。
與此同時,河南也具備了在基本形成“中原畫風”之後打造中原畫派的人才基礎和作品基礎。黃鐘大呂式的代表性作品與出類拔萃的代表性畫家的陸續誕生,是中原畫派卓然屹立的重要標誌。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隨著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畫卷展開,初步形成了以河南省內畫家為主體,同時包括豫籍在京畫家、省外畫家的中原畫家群體,為“中原畫派”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具體說來,在京畫家、美術理論家有靳尚誼、王成喜、王宏劍、王穎生、張江舟、陳鈺銘、段正渠、段建偉、夏碩琦、翟墨、劉驍純、殷雙喜、徐恩存等;省外畫家有李劍晨、秦嶺雲、魏紫熙、盧光照、魯慕迅、王炎林、郭全忠等;省內畫家有馬國強、李伯安、丁中一、謝冰毅、李健強、袁汝波、劉傑、李明、毛本華、王根生、宋彥軍、連俊洲、文柳川等;此外,還有一大批後起之秀,在中原大地迅速成長起來,成為中原畫派梯隊建設中不容忽視的生力軍。現在,我們有《春暖》、《建設者(農民工)》、《走出巴顏喀拉》、《大河上下浩浩長春》、《粉筆生涯》、《奠基者》、《陽關三疊》、《焦裕祿》等力作,下一步,更要在推出精品之作、傳世之作上下大工夫。
總之,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推動具有中原特質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原美術必須走在前面,並努力實現從中原畫風到中原畫派的提升跨越。面對畫風獵獵、畫派鏘鏘的中原美術現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同志說,中原書畫界人才濟濟,在全國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一批中青年畫家脫穎而出,在傳承優秀文化、創新藝術技法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隨著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的深入,他們的努力,有力促動了美術事業的發展,必將影響中國美術界。河南的美術事業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