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

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

《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分為以下六章,第一章為“導論”。中印邊界爭端是印度力圖繼承英國殖民遺產造成的。談判雖然是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最合適的方式,但在中印邊界談判中也應當適用國際法。選擇劃界的法律依據是妥善解決中印邊界爭端的關鍵問題。陸地劃界的法律依據包括:國家同意(如條約)、其他形式的國家同意(承認、默認與禁止反言)、第三方的劃界決定(如司法判決等)、保持占有、爭議領土的歸屬、國際法中的衡平等。可用於研究中印東段邊界劃界問題的法律依據包括:相關條約,承認、默認與禁止反言,中印爭議地區的歸屬,國際法中的衡平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頁數:375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作者:曾皓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04624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從分析陸地劃界的法律依據入手,先確定了可以用來研究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然後通過論述這些陸地劃界法律依據的構成要件及其在中印東段邊界劃界中的適用,探討了中印邊界東段線的大致走向與位置

作者簡介

曾皓,1980年生,湖南新寧人,現就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少校,講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領土法、國際人道法、武裝衝突法研究,曾在《法學評論》、《求索》、《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湖南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發表十幾篇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前言
一、選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三、本書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 中印邊界東段爭端
一、中印邊界東段爭端的由來
二、中印邊界東段爭端的現狀
第二節 中印邊界東段爭端所涉及的國際法問題
第三節可用以研究中印東段邊界劃界的法律依據
一、陸地劃界的法律依據
二、對印度所提的劃界法律依據的評價
三、對中國所提的劃界法律依據的評價
四、小結
本章結論
第二章與“麥克馬洪線”有關的條約與中印東段邊界劃界
第一節判斷條約效力的條約法規則
一、條約效力的涵義
二、條約的形式有效要件
三、條約的實質有效要件
第二節 中國代表草簽的《西姆拉條約》
一、《西姆拉條約》的由來
二、中國代表草簽的《西姆拉條約》的效力
第三節西藏地方代表與英國代表草簽的《西姆拉條約》
一、西藏無締約能力——以西藏的歷史法律地位證明
二、西藏無締約能力——以“中華民國憲法”證明
三、西藏地方代表與英國代表都無締約權
四、小結
本章結論
第三章承認、默認、禁止反言與中印東段邊界劃界
第一節承認、默認與禁止反言在陸地劃界中的適用
一、承認、默認與禁止反言在國際法中的定義
二、承認、默認與禁止反言作為劃界法律依據的原因
三、承認、默認與禁止反言在劃界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第二節 中國政府從未承認或默認“麥克馬洪線”
一、民國時期中國沒有承認或默認“麥克馬洪線”
二、新中國沒有承認或默認“麥克馬洪線”
三、小結
第三節 英國在1914—1938年承認了“麥克馬洪線”無效
一、英國認為“麥克馬洪線”無效構成了承認
二、英國重提“麥克馬洪線”違反了禁止反言
本章結論
第四章中印爭議地區的歸屬與中印東段邊界劃界
第一節判斷爭議地區歸屬的國際法理論
一、時際法學說
二、關鍵日期
三、有效占領制度
第二節 中印爭議地區的歸屬
一、中印爭議地區在公元7世紀至1826年間的歸屬
二、中印爭議地區在1826年至1914年間的歸屬
三、中印爭議地區在1914年至1936年間的歸屬
四、中印爭議地區在1936年至1959年間的歸屬
本章結論
第五章國際法中的衡平與中印東段邊界劃界
第一節劃界中的衡平調整
一、概述
二、國際法中的衡平概念
三、衡平調整應考慮的因素
四、衡平調整的方法
第二節對中印傳統習慣線的衡平調整
一、對中印傳統習慣線衡平調整應考慮的因素
二、對中印傳統習慣線衡平調整的幾點建議
本章結論
結論
一、幾點認識
二、領土法發展的新趨勢
三、中國政府在中印邊界談判中的對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