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星祥

丘星祥,男,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白宮新聯村人。旅印尼華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丘星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白宮鎮新聯村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民國20年(1931年)動工興建與兄丘麟祥等耗資24萬光洋,在西陽鎮白宮新聯村興建了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客家民居建築,取“五葉聯芳華”而命名“聯芳樓”,與旅印尼華僑丘宜星、丘添星昆仲興建的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棣華居毗鄰,占地面積2460平方米,建築面積2930平方米,民國23年(1934年)竣工。2002年7月17日,“聯芳樓”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丘星祥(1888—1941)梅縣白宮鎮新聯村富良美人,出生於白宮鎮富良美(今屬梅江區西陽鎮),12歲奉父召南行,到其父店中學做生意。1911年22歲的星祥回國省母后,與17歲的弟弟慶祥一起返回印尼。兄弟倆先到雅加達其堂叔丘仁玉合股經營的瑞和公司學習。半年後,他倆便到楠榜埠堂兄丘瑞祥開設之商店幫理生意。1918年與堂兄其祥、安慎及堂叔春雲等集資在老巴剎開設丘嘉和商號,經營米業批發。隨後又在雅加達、加拉橫產米區、芝加郎、班加島檳港埠等多處地方開設碾米廠或商號,成為印尼僑界商業巨子。
星祥、慶祥事業有成之後,心繫家園。1931年得堂兄弟同意,在富良美村下崗犁頭咀處興建一座中西合壁的“聯芳樓”。由於聯芳樓布局別致,建築精美,融合了中西方和客家民居的建築風格,具有僑鄉客家民居特色,因此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參觀。20世紀30年代初,星祥、慶祥等又按慈母訓諭,將其母71壽辰祝壽款捐建橋樑、道路,於1934年在村內建成一座長30米、寬3米,有護欄的鋼筋水泥橋,取名“慈訓橋”,並將村道擴寬加高,方便行人。後又在村背的黃牛望崗烏坭坑修建風雨亭1座,實現了慶祥早年“日後有錢要在此地建涼亭,讓耕田人和過路行人途中遇雨有躲避之處”的心愿。1936年星祥慨捐1000元光洋,用於完善西陽中學正校樓舍,使西陽中學正校得於全面啟用。
1947年,他們在雅加達孟加勿舌大街開設富新織造與針織機廠,生產粗幼布正和紗衫毛巾。
丘星祥、丘慶祥一貫愛國愛鄉,是印尼著名的僑領。20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期間,慶祥在印尼積極回響祖國號召,帶頭捐獻巨款購買飛機、大炮,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50年代第一次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在座談會上他向周恩來總理建議成立華僑投資公司,動員廣大華僑投資祖國建設。60年代國家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他們主動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聯繫,通過合法手續,從國外進口大米、麵粉、油、肉和副食品等,贈給家鄉父老鄉親,幫助鄉親們渡過暫時的困難,從50年代開始,丘慶祥曾三次受中國政府邀請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丘星祥於1941年在印尼病逝,終年5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