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鋼琴十大難曲

世界鋼琴十大難曲

世界鋼琴十大難曲是指世界上的鋼琴曲有十首最複雜、難彈的曲子,其中作曲家分別包括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李斯特等。曲子有《第三鋼琴協奏曲》、《唐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鋼琴十大難曲
  • 類型:鋼琴曲
  • 人物:普羅科菲耶夫、李斯特等
拉赫瑪尼諾夫,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巴拉基耶夫,

拉赫瑪尼諾夫

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瑪尼諾夫是用鋼鐵和黃金鑄成的,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靈。”這正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最珍貴之處。 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一位著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一斑。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采》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導致精神崩潰,我們可以籍此想像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瑪尼諾夫說,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拉赫瑪尼諾夫拉赫瑪尼諾夫

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G小調,OP.16,作於1913年,因當時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殺,故此曲呈獻給斯密特霍夫,因原譜丟失,普羅科菲耶夫1923年憑記憶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羅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時,因為一直是節奏的激烈敲擊與不協和弦的連續,曾遭許多人退席謾罵。多數報導稱:“這種未來的音樂,送給魔鬼去吧。我們是來享樂的,我家的貓也會彈這種音樂。”而當時賈吉列夫正是聽完此曲而邀請普羅科菲耶夫為他創作舞劇音樂,批評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則稱:“我確信10年後,聽眾會給這位年輕作曲家的天賦,報以相當的掌聲來為昨日冒失的嘲笑贖罪。”
普羅科菲耶夫普羅科菲耶夫

李斯特
“西班牙走私販”幻想迴旋曲
李斯特作於1836年的這部超高技巧的“西班牙走私販”主題幻想迴旋曲完美得表現了李斯特青年時代的奔放氣息,由於當時正處於與塔爾貝格交鋒的時期,這部作品的技巧層出不窮,音樂性及和聲創作上的完美使它成為了李斯特的佳作,曾傳說李斯特也不敢輕易嘗試這部作品。不過由於它的難度巨大,被俄羅斯鋼琴家瓦倫蒂娜描述為自己曾演奏過的最難鋼琴曲。
唐璜的回憶
李斯特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唐璜的回憶》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上製造出驚人的氣勢。 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本來長約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鋼琴曲沒有刪除歌劇中的一個音符,整首曲子無論是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難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憶》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鮮少有人彈奏。
李斯特《唐璜的回憶》李斯特《唐璜的回憶》
 
死之舞
李斯特為鋼琴和樂隊所作的《死之舞》,作於1839年,題獻給自己的女婿漢斯·吉多·馮·彪羅
死之舞 譜例死之舞 譜例
此曲作於李斯特在義大利旅行期間。據說是他在比薩的寺院墓地“聖潔之野”看到奧卡納的壁畫《死的勝利》所得的靈感。此畫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婦人想把一群狩獵歸途的盛裝男女踩於腳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運到天國,另一部分無法拯救的則由惡魔運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紀古老聖歌《末日經》的變奏曲。《末日經》長久一直在羅馬教會的彌撒中使用。全曲難度極大,對鋼琴家的耐力與對不同風格的把握有很大挑戰。共5個變奏,第一變奏為中庸的快板;第二變奏鋼琴左手進行主題,右手奏六連音符;第三變奏活潑地,諧謔曲風格;第四變奏慢板,鋼琴以卡農的方式開始,接著有一段華彩,後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變奏鋼琴以賦格方式開始,接著有長大的華彩,然後變成諧謔的稍快板,鋼琴在快速表達中形成華麗的結尾。
諾瑪的回憶
諾瑪的回憶 譜例諾瑪的回憶 譜例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文森佐·貝利尼在《諾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更提早一個半世紀預告了女性主義的到來。《諾瑪的回憶》是李斯特《諾瑪》啟發而寫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艱深、篇幅宏大、音色輝煌燦爛、情潮佚宕磅礴,濃縮了最震撼人心的劇情,表達了李斯特最熾烈和崇高的讚頌之意。
概括的說,《諾瑪》是一部英雄式的愛情悲劇。這類題材正適合李斯特的個性,他懷著巨大熱情創作這部大幻想曲自然深合情理。以英雄題材做背景而展開的愛情悲劇在歌劇作品中不乏名篇,除了《諾瑪》,還有大家熟悉的《弄臣》、《奧賽羅》、《馬捷帕》等。但像諾瑪和波里昂如此意外的結局卻特別吸引人。在《諾瑪的回憶》中,李斯特以蕭冷、悲愴的引子預示了將要發生的故事,隨著音樂的發展,段落中浮現了歌劇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在情感抒發上,樂曲是以強烈的情緒對比掀起一陣陣幻想的勁浪其中既激發了昂揚之志,亦賁張著情變、矛盾、緊張、狂亂等複雜的氣氛;最終絢爛升華,綻放出愛情與寬恕的永恆光芒。
超技練習曲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練習曲》是鋼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難曲目。從技巧上看,李斯特的這12首作品難度過分艱深,仿佛是鋼琴演奏藝術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紀鋼琴大師如過江之鯽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於挑戰。超技練習曲鬼火擁有高難的雙音技術,12超技當中最難的一首,就連拉赫馬尼諾夫都表示,它是最難的練習曲,技術刁鑽不說,還必須彈得輕靈有趣方能服人。
鬼火 譜例鬼火 譜例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作於1881年。從莫扎特、貝多芬時代起,經舒曼、蕭邦以至近代作曲家創作的協奏曲,基本都是三樂章結構,但勃拉姆斯為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增加了諧謔曲樂章,從而使作品擴充成為四個樂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於交響曲,獨奏樂器也成為樂隊的一員,這種交響化的理念脫離了協奏曲原來“競奏”的意義,因此,這首樂曲有時候也被後人稱為“由鋼琴主奏的交響曲”。  這首鋼琴協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首先樂曲採用協奏曲歷史上罕見的四樂章形式;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鋼琴並未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作者特意讓鋼琴與管弦樂“完全平等”。這首協奏曲既無莫扎特式的流暢,又無貝多芬式的雄壯,是地道的勃拉姆斯式作品。與第一協奏曲相比,顯得更加沉重暗澀,技巧也特別難,有人講勃拉姆斯的降B大調協奏曲是“要鋼琴家血汗的至難協奏曲,它不要鋼琴家的妙技,而是要他們成為苦力。”這首樂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獨有的沉著與厚重,同時又有他明朗、溫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第一次到義大利旅行,這一南歐古國的風土人情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開始構思這首樂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訪問義大利,這一次徹底喚起了他的靈感,於是回國後立刻伏案疾書,當年夏天便完成了這首樂曲。實際上,本曲中的義大利風格並不明顯,但無疑是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堪稱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作品最後完稿於1881年,同年11月9日作者本人擔任鋼琴獨奏使用樂譜草稿,在布達佩斯首演。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傳統的雙呈示部。第一呈示部是管弦樂,首先由圓號奏出由兩小節組成的第一主題動機,鋼琴推遲一小節跟上,像影子一樣進行模仿,木管聲部進行發展,略帶傷感的第二主題由小提琴呈示後樂章進入第二呈示部,鋼琴呈示新的主題並發展,第二主題鋼琴則以熱情的變奏呈示。F小調展開部後音樂進入再現部(第二主題用降B小調)。尾聲中管弦樂奏出第一主題的部分動機,鋼琴用華麗的琶音伴奏,最後以強有力的開始動機結束。本樂章寫得厚重而有力, 頗具勃拉姆斯風味。貫穿樂章始終的主題動機,由雄渾的圓號引入,鋼琴加以應答。在樂隊協奏下的鋼琴時而溫婉優美,時而熱情壯麗。本樂章中有許多處理方式與古典派協奏曲截然不同。 第二樂章:熱情的快板,d小調,3/4拍子,三段體。典型的諧謔曲,但奏鳴曲式結構非常清晰、規模龐大,給人以深沉之感。第一主題,鋼琴用激烈的強奏開始,樂隊緊緊相隨。第二主題為A小調,用弦樂齊奏呈示,之後鋼琴反覆。展開部發展上述兩主題,再現部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樂器編制。其旋律熱情而富於幽默感,同時也很有魔力。第三樂章:行板,降B大調,6/4拍子,三段體。由管弦樂奏主旋律,鋼琴演奏裝飾音型,並作主題變奏。第一部分由大提琴奏出甘美的旋律開始。中間部分更柔和,由單簧管奏升C大調主題,富於幻想的歌唱性旋律虔誠得近似祈禱。最後再現降B大調主題。本樂章充滿浪漫氣氛,是在“德國式的”厚重風格中另有義大利明朗色彩的典雅樂章。第四樂章:優美的小快板,降B大調,2/4拍子,迴旋曲形式。優美的具有舞曲性格的華麗終曲。清新活潑的迴旋主題由鋼琴獨奏開始,樂隊模仿。之後帶有匈牙利鄉土風格的插入部用A小調呈示(後移D調再現)。其他許多輔助的插入部,在鋼琴與樂隊間交錯穿插,有時鋼琴用音型和經過句裝飾管弦樂主題,有時樂隊用色彩性和聲給鋼琴以烘托,編織成輝煌的終曲。這個樂章的大致結構為A-B-A-B-結尾的程式。由鋼琴開始的舞曲風主要主題,纖巧精細,又不乏厚重華麗。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

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父為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師從里姆斯基一科薩夫學作曲。1939年定居美國,並先後入法國籍和美國籍。作品眾多,風格多變。《彼得魯斯卡》原為管弦樂曲,後來改編為鋼琴曲,獻給魯賓斯坦。因為具有管弦樂隊的效果和編排,故此曲難度極高,可以說是“各種高難技巧的大雜燴”,鮮有鋼琴家能夠完美的演繹它。
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

巴拉基耶夫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他創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這首《伊斯拉美》作於1869年由尼古拉·魯賓斯坦首演。這是一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採風的產物,這部作品的副標題為“東方幻想曲”。其正主題是高加索達開斯坦地區勒斯基人的一種舞曲,第二主題(仿佛是一個中段)則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聽一個歌劇演員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這首作品三段體: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因為其極高的難度,許多鋼琴家把它當作一個挑戰。
伊斯拉美 譜例伊斯拉美 譜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