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全譯本:老人與海

老漁夫聖地亞哥靠打魚為生,可接連84天出海打魚都空手而歸。這天,他意外地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魚。為了將大魚制服,聖地亞哥費盡心力。可好不容易將大魚捉住,突然又遇上了兇猛的鯊魚,聖地亞哥與鯊魚展開了搏鬥……獨自面對困難時,聖地亞哥體現出的頑強意志和“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的不屈精神,是本書的精髓所在,也為本書贏得了普利茲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等大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全譯本:老人與海
  • 譯者:趙少偉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395538
  • 作者:歐內斯特·海明威 (Hemingway E.)
  •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13頁
  • 開本:32
作者簡介,序言,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歐內斯特·海明威(Hemingway E.) 譯者:趙少偉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著名作家,20世紀20年代美國“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出生在美國芝加哥附近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位醫生。他從小對打獵、捕魚、繪畫和音樂等充滿興趣,尤其是漁獵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對他的創作及特殊性格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來到義大利戰場參戰,身上多處負傷。戰後,他作為美國駐歐洲記者長期居住巴黎,並在這段時期寫下大量文學作品,顯示出傑出的才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曾赴西班牙、中國等地報導戰事,積極參與反法西斯的軍事行動。“二戰”結束後,他定居古巴。1954年,因《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患多種疾病和精神抑鬱症而開槍自殺,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還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白象似的群山》、《尼克·亞當斯的故事》等。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序言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當地一個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的老漁民。1930年,海明威和格雷戈里奧·富恩特一起乘船出海,結果中途遇上了暴風雨,他們的船被狂風巨浪打翻,危急之中,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離岸又遠,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這件事當時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並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1936年4月,海明威在《鄉紳》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碧水之上:海灣來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記敘了一位老人獨自駕著小船出海捕魚,捉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但魚的大部分被鯊魚吃掉的故事。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老人與海》的雛形。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周時間。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看望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讚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1952年9月,《生活》周刊刊出了《老人與海》的全文,售出了五百三十一萬多份,後來的單行本也很快銷到了十萬冊。書評家和評論家們一致好評,親友及讀者紛紛來信祝賀。本書最終使海明威獲得了一九五三年度的“普利茲獎”,並且主要由於它的成就而榮獲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它也最終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古巴老漁夫桑提阿果在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捕到魚的情況下,在第八十五天獨自出海,終於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漁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最後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上,在海里拖著往回走。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儘管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大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小說出版後,人們在讚賞這部風格獨特的作品同時,也紛紛發表他們對這部小說的看法,有人說小說中的形象具有很強的象徵意蘊,海明威用大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和人類作為生命本身所不可避免的所具有的欲望,用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是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蹟的象徵,桑提阿果則是人類中的勇士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卻最終難以逃脫悲劇的發生。但是,海明威卻否認了這種觀點,他在1952年9月13日致僑居義大利的美國藝術史家伯納德·貝瑞孫的信中寫道:“沒有什麼象徵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魚就是魚。鯊魚就是鯊魚……人們說什麼象徵主義,全是胡說。”但他又說過:“我試圖描寫一個真實的老人,一個真實的男孩,真實的大海,一條真實的魚和許多真實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的確,從書中很多內證來看,作者顯然有意煞費苦心地把多層次的涵義融合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
這部作品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它所頌揚的主題是永不言敗、與命運抗爭到底的英雄精神。作品一開始,就交代了老人所處的不利地位: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認為“倒了血霉”,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作失敗者,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傷疤”,沒錢買吃的,得靠小男孩給他送來。然而他的英勇正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第八十五天決心“駛向遠方”去釣大魚。等到真的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說,因為當漁夫“正是我生來該乾的行當”。等到鯊魚一再來襲時,他用盡一切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只拖著一副骨架回來了,但這都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老人在第一條鯊魚咬去了大約四十磅魚肉後想:“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句話道出了本書的主題。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老人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這部小說在藝術風格上也很有特色,通篇的語言簡潔明快、樸實無華,但是語言非常精準,沒有一句多餘的話,三言兩語就成功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來。比如描寫桑提阿果老人:“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儘管皺紋和傷疤象徵著生活對老人的摧殘,但老人的眼睛卻反映了他的樂觀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性格。主人公桑提阿果的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創造的“硬漢”性格的繼續與發展。小說體現了海明威成熟的藝術風格,表現在孤獨的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人物的大量內心獨白,刪減到“電報式”的語言,深藏情感的形象、景物等。另外,在現實主義基礎上,作者恰當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如聯想、獨白、夢境等,更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硬漢”性格的內涵。以簡潔直白的語言描寫複雜的事物,以寫實手法達到象徵寓意是《老人與海》的主要藝術特色,這是海明威藝術造詣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所至。海明威的這一寫作風格,被稱為“新聞體”小說,他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文壇硬漢”的稱號。這種寫作風格,對美國文學以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經典的著作有著永恆的藝術魅力,它的光芒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褪色。這本書的主旨,其實就是人和自然的鬥爭,是人戰勝自我、征服自我、超越極限的鬥爭。老人其實是人類的化身,海是人類征服的一切。人性的光輝體現在這部巨著中,小說詮釋了人活著應有的品格:人應該是樂觀的,不屈服地對待一切;人應該是有耐性的,一切的諸如貧窮、飢餓、戰爭都會過去,面對困難永不言敗;人應該是勇敢的,無畏無懼,不屈從於困境,困境就會退卻。在物質財富極大地豐富了的今天,《老人與海》的作品價值和精神意義更值得人們傳承和發揚。人類在和自然的搏鬥中,在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中,我們的勝利只能是這點精神的勝利。一個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就像很多讀者一樣,最後會跟著那個孩子一起,為老人的不屈精神和悲壯結局而落淚。人生的道路漫長而艱難,但只要我們像書中的老人桑提阿果一樣,勇敢頑強地以自信樂觀、永不言敗的精神去迎接挑戰,我們都將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