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少年(社會群體俗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不良少年指一些行為思想表現不良的未成年人,他們思想叛逆或行為出格,逆反心理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良少年
  • 外文名:bad boy
  • 組成:未成年人
  • 特徵:思想叛逆,行為出格
定義,主要原因,對策及建議,

定義

不良少年,是指具有一些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鑒於絕大部分未成年人都在接受教育,因此不良少年大都指校園中的未成年青少年,他們有各種不良嗜好,如:抽菸,喝酒,打架,說髒話等。
不良的行為其實是正常的,在現代社會中,中國存在著各種不足,思想不夠開放,過於迂腐、老土,導致少年心理變化。不良行為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行為,是一種逆反心理的表現,很正常。

主要原因

失和
美國心理學家索克說:對孩子而言,父母的離異帶給孩子的創傷僅次於死亡。中國每年夫妻離異的超過百萬對,這些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可想而知。
失教
家庭一味地驕寵,而對孩子身上存在的小毛病、壞習氣,聽之任之,不嚴格進行教育,過分的溺愛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道德水準不高,形成不良品質和種種惡習,進而可能在孩子心靈深處播下自私、任性的種子,使其形成了不良個性。
失德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有重大影響,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把改善家庭道德教育,作為預防不良少年的中心點予以足夠的重視。
失才
由於文化素質較低,造成有的家長對孩子生而無愛,只養不教,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對策及建議

強化監護責任
父母不僅應盡撫養義務,還應依法履行對子女的教育監護的職責。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對不良行為要及時預防和矯治,不能對子女放任不管,杜絕未成年子女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現象。應對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作出進一步立法。
建立家長學校
親職教育失當是導致不良少年的重要原因。建議整合社會資源,成立統一的家長學校,利用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開展符合實際的、系統化、制度化的親職教育知識的宣傳,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的成長規律和需求,傳授如何進行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科學教子的經驗。積極開展親職教育的科研活動,確定一批家教的重點調研課題,積極開展學術交流。
強化預防
改進教育質量評價制度,讓所有的中國小校都積極開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工作,將學校的道德法制教育成果與學校領導、教師的工作業績掛鈎。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鼓勵教師關心和幫助不良少年,積極培養先進典型,大力開展正面宣傳。
影視作品分級
電影、電視產品應當實行分級管理,這種做法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通例。電影應明確根據影片內容劃定為“少兒不宜”,並在影片片頭標明“本片不宜兒童觀看”。凡是標有“少兒不宜”的影片,嚴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門票,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場觀看,並應制定專門的法規,對不執行該規定的單位應依法予以處罰。電視也應根據內容確定“少兒不宜”,以使未成年人的父母引導孩子有選擇地觀看電視節目,改善未成年人收看電視節目的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