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園

《不系園》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不系園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不系園
甲戌十月,攜楚生住不系園看紅葉。至定香橋,客不期而至者八人:南京曾波臣,東陽趙純卿,金壇彭天錫,諸暨陳章侯,杭州楊與民、陸九、羅三,女伶陳素芝。餘留飲。章侯攜縑素為純卿畫古佛,波臣為純卿寫照,楊與民彈三弦子,羅三唱曲,陸九吹簫。與民復出寸許紫檀界尺,據小梧,用北調說《金瓶梅》一劇,使人絕倒。
是夜,彭天錫與羅三、與民串本腔戲,妙絕;與楚生、素芝串調腔戲,又復妙絕。章侯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語。純卿笑曰:“恨弟無一長,以侑兄輩酒。”余曰:“唐裴將軍旻居喪,請吳道子畫天宮壁度亡母。道子曰:‘將軍為我舞劍一回,庶因猛厲以通幽冥。’旻脫縗衣,纏結,上馬馳驟,揮劍入雲,高十數丈,若電光下射,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驚慄。道子奮袂如風,畫壁立就。章侯為純卿畫佛,而純卿舞劍,正今日事也。”純卿跳身起,取其竹節鞭,重三十斤,作胡旋舞數纏,大噱而去。

白話譯文

崇禎七年(1634)十月,我與朱楚生為了看紅葉同住在不系國里。到定香橋,不期而遇的客人共有八人:南京曾波臣,東陽趙純卿,全壇彭天錫,諸暨陳章侯,杭州楊與民、陸九、羅三和女伶陳素芝。我留他們坐下飲酒。陳章侯攜帶絲絹為趙純卿畫古佛像,曾波臣為趙純卿畫肖像,楊與民彈三弦子,羅三唱曲,陸九吹蕭。楊與民拿出一寸大的界尺,倚著木架,用北調說唱《金瓶梅》一劇令人聽之絕倒。
這一夜,彭天錫與羅三、楊與民演本腔戲,非常絕妙;又與朱楚生、女伶陳素芝演調腔戲,更絕妙。陳章候唱起村落小曲,我取琴伴奏,像是在咿咿呀呀地說話。趙純卿笑著說:“可恨兄弟我無技之長給兄長勸酒。”我說:“唐朝將軍裴旻服喪期間,請吳道子畫天宮壁以超度亡母。吳道子說:請將軍為我舞一回劍,希望借猛厲劍勢,以通幽冥。”裴旻將軍脫下孝衣纏在腰上,提劍上馬快意馳騁,揮劍上入雲霄,高達十幾丈,劍下來之勢如電光下射,將軍拿鞘接劍,劍過劍鞘而入,一氣可成,觀者無不驚悚。吳道子手拿畫筆揚起衣袖,運筆如風,天宮壁畫一揮而就。陳章侯為趙純卿畫佛像,而趙純卿舞劍,正好是今天此時的情景。”趙卿跳身起,取來他的竹節鞭,重三十斤,跳了幾圈的胡旋舞,大笑著離開了。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