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尖塔

下尖塔

位於徽州潛口村南。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層八角,底層直徑約10米,層層縮小,外觀如錐,俗稱“潛口錐”。塔空心僅兩層,第一層四面砌須彌座,牆上繪有佛像,第二層壁間嵌磚雕媚匾,內鐫“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歲,竹溪翁汪道植謹立”。其餘五層為實心。現塔檐及頂部已毀。為徽州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尖塔
  • 外文名:The steeple
  • 地區:徽州
  • 建立時間:1544年
發展歷史,歷史故事,

發展歷史

下尖塔位於徽州潛口村南。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層八角,底層直徑約10米,層層縮小,外觀如錐,俗稱“潛口錐”。塔空心僅兩層,第一層四面砌須彌座,牆上繪有佛像,第二層壁間嵌磚雕媚匾,內鐫“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歲,竹溪翁汪道植謹立”。其餘五層為實心。現塔檐及頂部已毀。為徽州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故事

此塔分明下邊大上邊小,因何呼為“下尖塔”?對此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很古很古的時候,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無比。不知哪一年,有條黃鱔精古井為王,興妖作怪,弄得五穀不收,萬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讓二郎神下界除妖。
黃鱔精知道自己沒法跟他較量,便就近鑽進泥潭沙窩裡,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趕山鞭舞得叭叭響,它也不露頭。二郎神一怒,便從腰裡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寶物,瞄準黃鱔精藏身處狠狠刺去。這一刺雖沒刺中黃鱔精的要害部位,卻也讓它受了重傷,流血不止。
黃鱔精傷是傷了,但困獸猶鬥。拖住下尖叉就往深井裡跑,寧死也不肯讓二郎神收回這寶物。直斗得山河顫抖,日月無光,多虧托塔李天王聞訊趕來,全力相助。只見他拋出一座寶塔,鎮住了飛山走石,封住了深邃的井眼,讓黃鱔精活活憋死在裡邊。
二郎神說:“慢點慢點。我的下尖叉還沒取出!”李天王錯會其意,以為二郎神是怕他獨占降妖之功,便說:“好說,好說,此妖乃我倆合作打敗,就讓這座塔叫做下尖塔吧!”傳說未免荒誕,可民間故老們說,單看這塔名的出處,就知現存的這座古塔是有久遠的來頭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