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耳根耳穴

上耳根耳穴,耳穴名。別名郁中,脊髓1,耳根。位於耳顳部、耳廓上方根部之中點,即耳殼上緣與面部皮膚交界處,耳殼上根部中央,在耳根的最上緣,三角窩後隆起的上方。主治鼻衄,鼻炎,哮喘,心悸,神經系統疾病,周圍性神經麻痹,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面肌痙攣,截癱,半身不遂,脊髓炎,脊髓側索硬化症,各種疼痛,如頭痛、三叉神經痛,腹痛等。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基本介紹

  • 別名:郁中,脊髓1,耳根
  • 分布:耳甲艇後隆起
  • 功能:養血舒筋,活血通經,解痙鎮痛等
  • 操作: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
  • 隸屬:耳穴
  • 穴性:平
  • 主治:鼻衄,神經系統疾病,各種疼痛等
診斷作用,功能作用,穴性,定位,主治,操作,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等症的參考穴。臨床上常以上耳根和下耳根電阻值為耳穴基礎電阻值。

功能作用

養血舒筋,活血通經,解痙鎮痛等。

穴性

平。

定位

位於耳顳部、耳廓上方根部之中點,即耳殼上緣與面部皮膚交界處,耳殼上根部中央,在耳根的最上緣,三角窩後隆起的上方。

主治

鼻衄,鼻炎,哮喘,心悸,神經系統疾病,周圍性神經麻痹,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面肌痙攣,截癱,半身不遂,脊髓炎,脊髓側索硬化症,各種疼痛,如頭痛、三叉神經痛,腹痛等。

操作

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毫針法:沿耳廓根部向下直刺0.5寸,針感脹、痛、酸。
埋針法:根據部位的生理構造特點,用撳釘或顆粒型皮內針刺入,並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2-3次,每次每個(點)穴按壓10-20下。3-5日取針。
耳穴壓療法:治鼻衄。75%酒精消毒,將中藥蔓荊子用膠布貼在但側耳穴上,刺激1-4分鐘,以局部發紅、發熱為宜。
灸法: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功效

本穴性質屬平,故有養血舒筋,活血通絡,健脾利氣,解痙鎮痛之功。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有止血、止痛、定喘的作用。

附註

本穴與下耳根穴為一組穴,二者的的穴性、功能和作用相同。但是上耳根穴偏於活血通經,以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為主;而下耳根穴偏於養血舒筋,以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半身不遂等症為主。前者重在止痛,後者重在疏養。兩穴所治雖然各有偏重,但對同症者常常合用,以加強治療之功效。

相關論述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上耳根 取法:耳殼上根部中央。主治:半身不遂,脊髓側索硬化症。針法:向下直刺5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