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鐵路管理局樟萍段通車紀念章

上海鐵路管理局樟萍段通車紀念章

上海鐵路管理局樟萍段通車紀念章,是紀念章,時間是1929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鐵路管理局樟萍段通車紀念章
  • 性質:紀念章
  • 地區:上海
  • 時間:1929年
歷史大事記,紀念章簡介,

歷史大事記

浙贛鐵路是由杭江鐵路展築而成的。1929年2月,浙江省政府為發展浙江南部和西部經濟,決定自行籌款修築杭江鐵路。同年,浙贛鐵路開始籌備及勘測。
由於資金的原因,浙贛鐵路採用邊建邊運營的辦法,分段修築,分段營業。1930年3月,浙贛鐵路在蕭山舉行開工典禮。1933年11月浙贛鐵路竣工,1934年1月浙贛鐵路全線正式通車。浙贛鐵路的修建資金除由浙江省政府撥付現金和發行建設公債外,餘款由銀行和中英庚子賠款中貸給。
浙贛鐵路建成通車後,繼續向西修建。1936年浙贛鐵路修至南昌,1937年9月築到萍鄉。萍鄉至株洲段鐵路早在1905年就已築成,原屬粵漢鐵路,因其大部分路段在浙贛鐵路境內,因此被劃歸浙贛鐵路局管轄。此時,錢塘江大橋也已建成,以杭州為起點株洲為終點的浙贛鐵路,接通了滬杭甬、南潯及粵漢鐵路。浙贛鐵路是繼隴海鐵路之後的另一條東西走向的鐵路大動脈。
據史料記載:從浙贛鐵路開通到杭州失陷前的4個月時間內,浙贛鐵路共運輸兵力320多萬人次,戰馬2.8萬匹,軍糧、被服、槍枝、彈藥等軍用物資近20萬噸。另外,所有從津浦、京滬、滬杭甬、南潯等鐵路撤退的鋼軌和機車車輛無不經由浙贛鐵路搶運到大後方,浙贛鐵路為抗戰撤退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杭州淪陷前夕,國民政府為阻止日軍南侵,令部隊將錢塘江大橋至湄池間線路破壞,以後各段線路也隨著戰爭失利逐漸被破壞。抗日戰爭勝利時,浙贛鐵路僅存杭州至諸暨江山至上饒兩段線路通車。1946年,國民政府開始逐段修復浙贛鐵路。1948年12月樟樹贛江便橋建成,浙贛鐵路全線恢復通車。
1949年5月至7月,國民黨軍隊敗退時對浙贛鐵路進行了大肆破壞。從九江賽城湖到萍鄉,國民黨軍隊共炸毀橋樑33座。浙贛鐵路又一次遭戰爭破壞,鐵路運輸中斷。
1949年9月21日,上海鐵路管理局成立浙贛鐵路樟萍段修復工程處,開始修復浙贛西線。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兵四團官兵趕赴樟萍段參與搶修橋樑。1949年12月中旬,飽經滄桑的浙贛鐵路終於再次全線恢復通車。
浙贛鐵路從第一次通車到新中國成立,其間屢興屢廢,屢廢屢興。僅這條鐵路大動脈的咽喉——樟樹大橋就被炸毀過3次。
顧家鶴在《滄桑記憶里永恆的主題》回憶錄中,記載了搶修樟萍段橋樑的往事:“1949年5月20日,我們在江西樟樹迎接了解放。同年9月,上海鐵路管理局成立浙贛鐵路樟萍段修復工程處。同年12月,樟樹贛江大橋修復,標誌著浙贛鐵路全線通車。抗戰勝利後由加拿大運來的2000噸新鋼樑由我負責保管,樟樹解放後我把這些鋼樑全部移交給了人民政府。由於保管鋼樑有功,上海鐵路管理局給我評了四等功。樟樹贛江大橋建成後,上海鐵路管理局立即成立了樟樹修配廠,負責修復樟樹至萍鄉間所有被破壞的大小橋樑。我負責修配廠的技術工作,連續5個月未休息一天。由於支援解放軍南下有功,1950年年底我參加了上海鐵路局評功大會。”

紀念章簡介

上海鐵路管理局樟萍段通車紀念章,質,直徑2.4厘米,正面中間鐫有黃色五角星,光芒閃爍,象徵新生的人民政權,周邊繪有修復的橋樑和路軌,以及隆隆向西開進的列車,寓意浙贛鐵路樟萍段修復通車,外圈鑄有“上海鐵路管理局樟萍段通車紀念”銘文和通車時間“1949”年。該紀念章製作數千枚,是頒發給參加修復浙贛鐵路樟萍段全體員工和鐵道工程兵的紀念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