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董家渡)修復工程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董家渡)修復工程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董家渡)修復工程》由修復工程設計與修復工程施工兩部分組成,總結了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董家渡區間隧道塌陷區原位修復工程的設計、施工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它結合軟土地層軌道深埋隧道大規模塌陷後的原位修復工程,重點介紹了擾動地層複雜環境下40m超深基坑的設計、施工和環境保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該工程首次在軟土地層60m以上施工超深地下連續牆,首次套用全迴轉鑽機進行大面積超深地下複雜障礙物清理施工,在超深基坑底部成功地套用了大深度、大直徑高壓旋噴樁技術,在江中圍堰技術、深層承壓水降水、水平凍結暗挖法等技術上有新突破,成為軟土地層超深基坑施工的經典實例。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董家渡)修復工程
  • ISBN:9787560839585
  • 頁數:338頁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作品目錄,

編輯推薦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董家渡)修復工程》可供地下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科研和教學的技術和工程管理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工程設計篇
1 概述
1.1 項目背景
1.2 修復工程總體設計原則
1.3 修復工程設計總體思路
1.4 修復工程設計主要內容
1.5 修復工程設計主要歷程
2 修復工程總體方案設計
2.1 修復工程周邊環境
2.2 修復工程總體方案
2.3 搭橋修複方案
2.4 原位修複方案
2.5 修複方案主要風險
2.6 修複方案比選
2.7 修複方案比選結論
3 修復工程自然環境及工程地質
3.1 周邊環境
3.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3.3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
4 線路設計
4.1 總體概述
4.2 線路修復設計方案
5 建築設計
5.1 建築設計範圍
5.2 工程概況
5.3 建築設計原則
5.4 建築設計
6 結構設計
6.1 陸地段結構設計
6.2 江中段結構設計
6.3 暗挖連線段結構設計
7 結構防水及耐久性設計
7.1 防水設計原則
7.2 防水等級標準
7.3 明挖段防水設計
7.4 暗挖段防水設計
8 環境保護設計
8.1 概述
8.2 基礎資料
8.3 對臨江花苑大廈的控制標準
8.4 計算理論及方法
8.5 臨江花苑部分樁基失效對大廈穩定性的影響分析
8.6 樁端應力泡分析
8.7 中基坑地下牆沉槽對大廈穩定的影響分析
8.8 東、西、中基坑開挖對大廈穩定的影響分析
8.9 分析評估結論
9 環控設計
9.1 概述
9.2 設計範圍
9.3 設計原則及標準
9.4 區間隧道通風、排煙系統設計
9.5 設備用房通風空調系統設計
9.6 自動控制設計
9.7 環保
10 給排水及消防設計
10.1 原區間系統布置簡要介紹
10.2 區間修復段內系統設計
11 供電照明設計
11.1 概述
11.2 供電系統設計
11.3 動力照明設計
工程施工篇
12 概述
12.1 修復工程背景
12.2 修復工程地質及環境
12.3 修復工程概述
13 修複方案論證確定和最佳化
13.1 前期調研和試驗
13.2 方案論證和比選
13.3 原位修復總體方案概況
13.4 修復工程的主要難點
13.5 修複方案的主要最佳化
14 修復工程中的施工工藝與技術
14.1 江中鋼平台及圍堰
14.2 地下深層障礙物切割和清理技術
14.3 超深地下牆施工
14.4 地基加固施工
14.5 承壓水降水施工
14.6 基坑開挖與結構製作
14.7 凍結加固及暗挖構築
14.8 隧道抽水清理施工
15 工程和環境監控
15.1 基坑施工監測
15.2 降水監測
15.3 江中段水平凍土牆監測分析
15.4 實時動態遠程監控
16 修復工程風險控制與管理
16.1 風險管理概述
16.2 主要施工工序的風險分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