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依託附屬仁濟醫院成立。院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擔任。

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致力於開創和引領分子醫學等新興學科領域和學術方向,探索從學術研究到形成智慧財產權和產業化生產的新途徑,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的分子醫學科學套用基礎研究、轉化醫學研究,提升上海交通大學在相關領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
  • 院長:譚蔚泓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領銜組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於日前2018年1月6日正式成立,該研究院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建設。分子醫學研究院的建立主要是基於下面的理念:生物醫學的研發一定要在醫學院和臨床醫院裡面進行,要由臨床醫院提供相對豐富的資源來進行,要與臨床醫生緊密合作,要以病人為主要研究目標。
分子醫學研究院面向我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有效防治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提高創新藥物開發水平、加強早診確診能力,推動精準醫療技術發展等重大需求,從分子科學出發,利用核酸適體分子工程新技術, 研發重大疾病診斷治療新試劑和個體化新藥,研發相關核心專利技術,並推動其臨床醫學套用;分子醫學研究院的成立將帶來變革性的、能夠改變生物醫療領域格局的分子醫學的新型基礎科學和新技術, 幫助確立上海交通大學在21世紀新型醫療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並推動整個分子醫學的學科發展。
分子醫學研究院由譚蔚泓教授領銜自2017年10月組建至今,已形成了以核酸適體分子醫學這一新興學科領域為核心的多學科交叉團隊,研究團隊主要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國家傑出青年楊朝勇教授,國家優青左小磊研究員、李娟研究員,以及四名國家“青年千人”入選者組成,各級研究人員已達到50餘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核酸適體篩選與核酸靶向藥物、超級核酸分子和超級核酸藥物,微流控晶片、生物感測檢測、單細胞分析等。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分子醫學研究院將在重大疾病標誌物的發現、分子藥物,分子影像探針、分子病理學早期診斷、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POCT新型檢測器及可穿戴式檢測設備、單細胞測序個性化診療、治病菌耐藥以及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等科學問題上與醫院各相關科室展開深入合作。
譚蔚泓教授是國際核酸適體和套用核酸技術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之一,國家千人計畫專家、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他從事套用核酸研究二十餘年,成果卓著,發表Science等SCI論文580餘篇,SCI H指數105,是國際上核酸適體領域發表論文和論文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家,獲得美國匹茲堡分析化學獎、美國化學會Florida傑出貢獻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