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期

三門期

三門期指華北山區地文期中的一個堆積期,時代為早更新世,與泥河灣期相當。因最早在黃河三門峽地區研究而得名。三門期形成的地層稱“三門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門期
  • 外文名:Sanmen stage
  • 定義:北山區地文期中的一個堆積期
  • 時代:時代為早更新世
  • 得名:最早在黃河三門峽地區研究而得名
  • 地層:三門期形成的地層稱“三門組”
釋義,其他,

釋義

三門期(Sanmen stage) 指華北山區地文期中的一個堆積期,時代為早更新世,與泥河灣期相當。因最早在黃河三門峽地區研究而得名。三門期形成的地層稱“三門組”。

其他

三門期形成的地層稱“三門組”。
三門組:屬早更新世,因最早在河南三門峽研究而得名。其分布範圍東起三門峽,西止於西安以西,南界秦嶺,北界龍門山。成因類型為河流、湖泊沉積物;岩性為礫石、砂、粘土,夾薄層泥灰岩,一般自盆地邊緣向盆地中心變細,具明顯的韻律結構、水平層理或交錯層理。主要哺乳動物化石有原鼠分鼠(Prosiphneus)、裴氏板齒犀(Elasmotherium peii)、步氏鹿(Euctenoceros boulei)、東方劍齒象(Stegodon orientalis)、三門馬(Equus sanmeniensis)等,與泥河灣動物群基本相同,軟體動物化石以厚殼的麗蚌(Lamprotula)為主,地層厚度一般為200~400米,盆地邊緣薄,中心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