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鏡自照

三鏡自照

三鏡自照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全唐文紀事》,即人、史、銅三個鏡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鏡自照
  • 出處: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
  • 史料記載:《全唐文紀事》
  • 時間:唐朝
三鏡自照,解釋,補充,

三鏡自照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解釋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嘆曰:“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
以人為鏡”。乃指以人為借鑑。即將其成敗得失,引以為鑑,以免重蹈覆轍。

補充

燈影里的故事
——三鏡自照
太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全唐文紀事》
字詞:
侍臣:周圍親近的大臣。
興替:興盛與衰亡。
朕:皇帝自稱,相當於"我"。
夫:句首發語詞,無義。
過:過失。
釋:
唐太宗對親近的臣子們說:“用銅作為鏡子,可以使衣帽端正;用過去的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衰規律;用別人作為鏡子,可以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我一直保存這三面鏡子,用來防備自己的過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