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的總稱。總共包括120個短篇的《三言》,是我國宋元明時代話本的總匯,《明言》、《通言》保存了不少宋元舊作,而《恆言》則以明代特別是嘉靖以後的作品為多。反映了古代多側面的社會生活,《賣油郎獨占花魁》、《唐伯虎一笑姻緣》、《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名篇更是膾炙人口。

基本介紹

  • 書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 作者:馮夢龍
  • ISBN:9787539621982
  • 頁數:1482
  • 定價:38.00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
  • 裝幀:平裝
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馮夢龍是晚明文學家,生於萬曆二年(1574),卒於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1646)。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猶龍,又字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詞奴等。少有才情、博學多識,曠達不拘名教細行。曾與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等結社為文友。早年得督學南京之熊廷弼賞識,甄拔為雋才宿學。與兄夢桂、弟夢熊並有文名,世稱“吳下三馮”。但屢舉不中,曾於麻城就館謀生,講授《春秋》。後一度遊宦他鄉。天啟六年(1626)周順昌案發,閹黨緹騎橫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禎三年(1630)以貢生任丹徒縣訓導;七年(1634)知福建壽寧縣,有政聲;十一年(1638)秩滿歸隱。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繼而清兵南下,遂懷故國之情奔走浙閩間,鼓動抗清。1646年春憂憤而死(一說遇害於清兵)。
馮夢龍是李贄文學理論的忠實信奉者和實踐者。李贄倡“童心”、“邇言”;強調“自然”、“發憤”;堅決反對文學復古思想,重視一切新的文學樣式,高度評價戲曲、小說的社會意義,從思想內容、藝術風格、體裁樣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統文學觀念宣告決裂,從而建立了與新興的市民文學相適應的理論體系。這就是以李贄、湯顯祖、袁宏道、馮夢龍、凌濛初為代表的明代後期文學。亦即以強烈的反封建理學傳統的“情為理之維”的叛逆精神,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戲曲、小說創作的繁榮為主要標誌的歷史時期。
李贄是理論體系的創始者,也是倡贊投身俗文學的第一人。今知署李卓吾(贄號卓吾)評點的戲曲、小說就有(西廂記》、《拜月記》、《紅拂記》、(三國志演義》、(水游傳》、(西
遊記》等多種,並就評點的作品發表了驚世的言論,為戲曲、小說大張旗幟,並把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書》中。湯顯祖,則以其“四夢”之一的《還魂記》(《牡丹亭》)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藝觀,並為戲曲(傳奇)創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傑作,於元雜劇諸品名作之後,堪稱異峰突起,把戲曲藝術又推向一個新奇的高境界。而馮夢龍更為直截了當,主張“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他十分重視通俗文學的社會效應,於(古今小說·敘》中說:“試今說話人當場描寫,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決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從“三言”所以分別名之為“

媒體評論

本叢書稱為《經典必讀文庫》,釋義有三:一是經典。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汗牛充棟,不勝枚數,本叢書只取其中公認的經典名著;二是必讀。為陶冶性情,提高素養,廣大青少年和一般讀者要看的書太多,本叢書只取其中廣大青少年和一般讀者願意讀又必須讀的經典名著;三是文庫。本叢書收入中外經典文學名著。為便於讀者收藏。本叢書將與時俱進,採用開放式結構,統一風格,陸續推出,逐漸形成一個品種較全、質量較高的經典文庫。
本叢書出版者意在讓廣大青少年和一般讀者能買得起、看得懂;也祈盼了廣大讀者能關心、培育本叢書,讓它健康成長,與讀者大眾一同前進。

目錄

喻世明言
第一卷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第二卷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第三卷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第四卷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第五卷窮馬周遭際賣追媼
第六卷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第七卷羊角哀捨命全交
第八卷吳保全棄家贖友
第九卷裴晉公義還原配
第十卷滕大尹鬼斷家私
第十一卷趙伯升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第十三卷張道陵七試趙升
第十四卷陳希夷四辭朝命
第十五卷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