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苜蓿

三葉苜蓿

三葉苜蓿,嚴格來說苜蓿屬並沒有這樣種,,一般是是對南苜蓿或苜蓿屬的俗稱,平時所稱呼的四葉草本身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而是發生變異的三葉草,三葉草也不是種名,一般上是車軸草、酢醬草和南苜蓿的通俗叫法。概述圖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植物,

形態特徵

一、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平臥、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無毛或微被毛。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大,卵狀長圓形,長4-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耳狀,邊緣具不整齊條裂,成絲狀細條或深齒狀缺刻,脈紋明顯;葉柄柔軟,細長,長1-5厘米,上面具淺溝;小葉倒卵形或三角狀倒卵形,幾等大,長7-20毫米,寬5-15毫米,紙質,先端鈍,近截平或凹缺,具細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淺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柔毛,無斑紋。花序頭狀傘形,具花 (1) 2-10朵;總花梗腋生,纖細無毛,長3-15毫米,通常比葉短,花序軸先端不呈芒狀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長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鐘形,長約2毫米,萼齒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無毛或稀被毛;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闊楔形,比冀瓣和龍骨瓣長,翼瓣長圓形,基部具耳和稍闊的瓣柄,齒突甚發達,龍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鉤狀;子房長圓形,鐮狀上彎,微被毛。莢果盤形,暗綠褐色,順時針方向緊旋1.5-2.5 (-6) 圈,直徑 (不包括刺長) 4-6 (-10) 毫米,螺面平坦無毛,有多條輻射狀脈紋,近邊緣處環結,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種子每圈1-2粒。種子長腎形,長約2.5毫米,寬1.25毫米,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苜蓿性喜溫暖半濕潤氣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漬,抗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PH6.5-8.5的富於鈣質的攘土或砂壤土最為適宜。在貧瘠土壤宜施入適量廄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苜蓿的壽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無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區均可種植。

分布範圍

產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以及陝西、甘肅、貴州、雲南。常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歐洲南部、西南亞,以及整箇舊大陸均有分布,並引種到美洲、大洋洲。

主要價值

可以作為綠肥、飼料
烹飪後可食用,清香鮮嫩

相關植物

車軸草(常見三葉草)
酢醬草(觀賞價值大的三葉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