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滴血(文學作品)

三滴血(文學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滴血》是秦腔劇作家、易俗社的創始人范紫東的代表作,取材於清人紀昀《閱微堂筆記》。

此劇行當齊全,唱做並重,1919年由陝西易俗社首演,導演是陳雨農、田疇易,主演為蘇牖民劉箴俗劉迪民沈和中、路習易、馬平民、劉毓中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滴血
  • 作者范紫東
  • 取材紀昀《閱微堂筆記》
  • 首演:陝西易俗社
故事簡介,《閱微草堂筆記》記載,

故事簡介

山西商人周人瑞在陝西經商時,娶妻一胎生下二子後病故。周自己撫養長子天佑,次子則賣給李三娘。後來周經商虧本,帶天佑回老家,其弟周人祥為奪家產而不承認侄兒天佑。仁瑞告至官府,縣官晉信書以滴血之法將父子斷散。李三娘為養子更名李遇春,與己女晚春訂婚。後,三娘病故,惡少阮自用假造婚書逼晚春與其成婚。晉信書又以滴血之法斷晚春和遇春為親兄妹。在與阮自用的花燭之夜,晚春逃出。周人瑞尋找天佑,遇晚春奶娘,奶娘隨周仁瑞往縣衙對質,晉信書竟然還以滴血斷定周人祥與其子牛娃非血緣關係……天佑和遇春投軍立功並得官,平反冤案,全家團聚。
此劇故事生動,情節曲折,人物鮮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時代商人家庭的矛盾和不幸,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迂腐。
1958年,楊公愚、姜炳泰謝邁千再次改編該劇,刪去了周人瑞賣子,賈蓮香偷房,天佑和遇春邊關立功等情節。導演楊公愚,主演是劉毓中樊新民肖若蘭陳妙華孟遏雲郭明霞、全巧民、曹海棠、雷振中等眾多名家。該劇的演出引起巨大轟動,受到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陳毅、賀龍等國家領導人的盛讚,田漢曹禺梅蘭芳歐陽予倩荀慧生程小雲馬少波等文化界名人對該劇的創作給予很高的評價,《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戲劇報》等紛紛發表文章盛讚此劇,曹禺更是聲稱此劇的情節和編劇“簡直可以同莎士比亞的劇作媲美”。這齣雙線條發展的戲構思巧妙,劇情發展波瀾壯闊,情節離奇曲折,富於傳奇和浪漫色彩。
三滴血
1960年西安電影製片廠將此劇攝製為戲曲藝術片。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

從孫樹森言,晉人有以資產托其弟而行商於外者,客中納婦,生一子,越十餘年,婦病卒,乃攜子歸。弟恐其索還資產也,誣其子抱養異姓,不得承父業,糾紛不決,竟鳴於官。官故憒憒,不牒其商所問其贗,而依古法滴血試,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弟殊不信滴血事,自有一子,刺血驗之果不合,遂執以抗訴。謂縣令所斷不足據。鄉人惡其貪媢,無人理。僉曰:其婦夙與其私昵,子非其子,血宜不合。眾口分明,具有徵驗,卒證實奸狀,拘婦所歡鞫之,亦俯首引伏,弟愧不自容,竟出婦逐子,竄身逃去,資產反盡歸其兄,聞者快之。按陳業滴血,見汝南先賢傳。則自漢已有此說。然余聞諸老吏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鹹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然此令不刺血,則商之弟不抗訴,商之弟不抗訴,則其婦之野合生子,亦無從而敗。此殆若或使之,未可全咎此令之泥古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