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街道(浙江溫州永嘉三江街道)

三江街道(浙江溫州永嘉三江街道)

三江街道位於永嘉縣南部甌江北岸,楠溪江東岸,東與烏牛街道接壤,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西隔楠溪江甌北街道黃田街道相望,北與南城街道東城街道相臨。因駐地三江片三面環江,故名。面積51.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為江頭新街。境內104國道通過,近年來,溫州市政府與永嘉縣政府提出大力開發三江片,使其打造成溫州的“浦東”,現三江與溫州市區相連的甌越大橋已經建成。連線甌北大橋樞紐的江東大道已在建設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江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永嘉縣
  • 下轄地區:28個行政村
  • 地理位置永嘉縣南部甌江北岸
  • 面積:51.1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街道歷史,行政區劃,地理位置,

基本介紹

三江街道位於永嘉縣南部甌江北岸,楠溪江東岸,東與烏牛街道接壤,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西隔楠溪江江北街道黃田街道相望,北與城南街道城東街道相臨。因駐地三江片三面環江,故名。面積51.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為江頭新街。境內104國道通過,溫州市政府與永嘉縣政府提出大力開發三江片,使其打造成溫州的“浦東”,現三江與溫州市區相連的過江通道、連線羅東高速樞紐的江東大道已在建設之中。2011年,以原甌北鎮楠溪江以東的區域內(即原甌北鎮三江片、羅東辦事處)設立三江街道,位於永嘉縣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楠溪江東岸,轄28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江頭新街

歷史沿革

【原三江鄉】位於永嘉縣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楠溪江東岸。1949年為三江鄉,1958年屬江北公社,1984年復置三江鄉,1992年併入甌北鎮
【原羅東鄉】位於永嘉縣南部,楠溪江東岸。1949年為羅溪、東岸2鄉,1956年並為羅東鄉,1957年復改羅溪鄉、東岸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羅溪、東岸2鄉,1992年並為羅東鄉。1997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羅溪、蘆田、行禪、蘆黃、繆北、龍川、木橋、北岙、羅龍頭、龍下、啟灶、山後、南岙、半嶺、仙客、陳家坑、東岸、李浦、觀下、爐灣、東岸岙底、東岸坦、箬隆、箬岙底24個行政村。2001年撤鄉,東岸、李浦、觀下、爐彎、東岸岙底、東岸坦6個村劃歸上塘鎮管轄,其餘劃歸甌北鎮管轄。

街道歷史

三江街道明清時分屬賢宰鄉三十五都,三十六都;民國時期屬羅溪鄉、鎮美鄉(1912年曾名鎮江鄉,1926年改鎮美鄉、解放前改名勝美鄉);解放建政為羅溪鄉、勝美鄉;1954年勝美鄉改名三江鄉,1956年羅溪鄉與東岸鄉合併為羅東鄉;1958年屬羅溪、三江管理區,屬羅浮人民公社;1961年調整為羅溪公社、三江公社;1984年復設羅溪鄉、三江鄉,屬羅浮區。1992年5月,羅溪鄉與東岸鄉(黃嶼、觀前、嶼門除外)和並為羅東鄉,三江鄉撤銷併入甌北鎮;2001年6月,羅東鄉除東岸、李浦、觀下、爐塆、新民、東華外併入甌北鎮設立羅東辦事處。2011年5月,在甌北鎮楠溪江以東範圍內設立三江辦事處。

行政區劃

三江街道下轄28個行政村:江頭、仙山、後江、三江浦東、三江浦西、長岙、新建、梅園、掛彩、開洋、蘆田、羅溪、行禪、蘆黃、繆北、龍川、木橋、北岙、龍頭、龍下、啟灶、山後、南岙、半嶺、仙客、陳家坑、箬隆、箬岙底。境內為半山區,風光秀麗,盛產“烏牛早”茶,為“中國烏牛早茶之鄉”。勝美尖風景怡人,有福清觀,觀前有龍眼井,井旁石壁留有王十朋手跡“妙有泉”。半嶺水庫風光,水波蕩漾、四周青山環抱,是不可難得的戶外郊遊之地。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