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全紀錄

三大戰役全紀錄

《三大戰役全紀錄》內容簡介:在人類歷史上,戰爭是一個永不中斷的話題。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家,它都會以前所未有的面孔出現。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無疑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大地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段。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統治的主要力量,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走向。在這場戰爭中,偉人的、智者的、愚人的、懦夫的命運攪拌在一起,敵我對陣的戰場被他們攪得天翻地覆。整箇中國的局勢因為他們而翻江倒海……在由血淚塗抹的斑駁畫面上,我們透視國家的命運;在穿越時空的廝殺聲和呻吟聲中,我們傾聽民族的脈動。

基本介紹

  • 書名:三大戰役全紀錄
  • 作者:文朝利 楊帆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頁數:389頁
  • 開本:16
  • 定價:48.00
  • 外文名:Sand Azhanyi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509512, 7511509517
  • 品牌:北京金榮偉藝圖書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三大戰役金記錄》中,除了正面戰場的交鋒外,在隱蔽戰線上的鬥爭更是扣人心弦。《三大戰役全紀錄》在描寫前線廝殺的同時,也用第三隻眼觀察著敘述著,為讀者發掘曾經在檔案館中塵封的真實潛伏和激烈暗戰。以此作為探照燈,呈現原本我們在歷史中可能錯失的風景。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無疑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大地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統治的主要力量,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走向。
遼瀋戰役:一個長征時期的“紅小鬼”——林彪,不到40歲便統帥東北百萬雄師。一個國民黨抗日老將——衛立煌,中國遠征軍司令,戰功彪炳。兩者對決充滿懸念,結果令人瞠目結舌。52天之內林彪一口鯨吞蔣軍47萬部隊,解放了東北全境。
淮海戰役:這一鍋“夾生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在66天之間硬生生地“煮熟”了。這鍋里急火燉著的是黃百韜,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的55萬餘大軍,無論是持續時間、作戰地域還是參戰兵力和結果,這場戰役都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大戰。
平津戰役:戰場硝煙滾滾,在燕趙之地——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最後一場收官之戰已將這場對決推向尾聲。傅作義審時度勢,終於為北平帶來了和平的鐘聲。
64天,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捲走了國民黨52萬部隊!

作者簡介

文朝利,1976年出生,貴州省貴陽市人,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工作,上尉軍銜。喜愛軍史戰史研究和文學創作,已出版的作品有:《你可能不知道的法國》、《六十年語錄》、《深圳語錄》、《看郵票讀中國歷史》。
楊帆,山東濟南市人,畢業於山東大學,自由撰稿人。從小喜愛中國歷史和現代政治、軍事史,因2009年獨自創作《杜月笙大傳》而小有名氣。先後出版《國民黨去台高官大結局》、《中國軍閥的最後歲月》等多部傳記文學作品。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遼瀋戰役
引子:第一個勝仗
第一章:決戰序曲——扭轉東北戰局
四平保衛戰,迷霧重重
戰略大反攻,四平遺恨
秋冬季攻勢,嚇跑陳誠
蔣家起紛爭,上下失和

第二章:錦州戰役——扼住蔣軍咽喉
偉人大手筆,關門打狗
奔襲北寧路,攻克義縣
謀東西對進,老蔣令難行
錦州攻堅戰,一錘定乾坤
塔山阻擊戰,血肉築長城

第三章:解放長春——沒有硝煙的戰場
久困長圍中,攻心為上
曾澤生起義,兵不血刃
鄭洞國投誠,長春光復

第四章:遼西會戰——“剿總”主力覆沒
聚焦廖兵團,難下決策
黑山阻擊戰,以少勝多
遼茜大會戰,兵貴神速

第五章:攻克瀋陽——蔣軍兵敗如山倒
總司令撤退,一波三折
輕取瀋陽城,再傳捷報
營、葫潰逃,老蔣出局

第二部:淮海戰役
引子:濟南攻堅戰
第一章:戰幕拉開一一“小淮海”變成“大淮海
提出小淮海,劍指徐州
擬立總前委,沙場點兵
老鴉陳血戰,輕取鄭州
戰略大決策,中野東進
徐州爭棄守,左支右絀
蔣桂大鬥法,將帥離心

第二章:碾莊合圍一一黃百韜灰飛煙滅
包抄黃兵團,迅如驚雷
追擊63軍,九縱發威
杜聿明出山,騎虎難下
一縱圍窯灣,瓮中之鱉
國統區亂局,風雨飄搖
解圍黃兵團,劉杜猶豫
碾莊圩攻防,困獸猶鬥
邱李遭阻滯,寸步難行
蔣介石求和,元旦文告
圍殲陳官莊,勢如破竹
假降真逃跑,李彌漏網
邱清泉突圍,自殺身死
杜幸明逃亡,大魚落網
戰爭史奇蹟,硝煙散去

第三部:平津戰役
第一章:保衛石門——千里風雲指顧中
華北王坐鎮,前途未卜
酒席泄天機,偷襲石門
台前配幕後,文攻武衛
處處受阻擊,計畫落空
十六字方針,各懷鬼胎
以戰來逼和,一盤大棋
為保存實力,和平試探

第二章:新保全、張家口戰役——長蛇陣斬首行動
佯圍張家口,調虎離山
密雲攻堅戰,打草驚蛇
血戰雞鳴驛,遲滯郭部

序言

在人類歷史上,戰爭是一個永不中斷的話題。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家,它都會以前所未有的面孔出現。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無疑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大地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段。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統治的主要力量,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走向。在這場戰爭中,偉人的、智者的、愚人的、懦夫的命運攪拌在一起,敵我對陣的戰場被他們攪得天翻地覆。整箇中國的局勢因為他們而翻江倒海……在由血淚塗抹的斑駁畫面上,我們透視國家的命運;在穿越時空的廝殺聲和呻吟聲中,我們傾聽民族的脈動。
1948年3月,當東北解放軍的冬季攻勢結束後,東北戰場的軍事形勢已經乾坤大挪移,東北地區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獲解放。9月,遼瀋風起雲湧,一個長征時期的“紅小鬼”——林彪,不到40歲便統帥東北百萬雄師。一個國民黨抗日老將——衛立煌,中國遠征軍司令,戰功彪炳。兩者對決充滿懸念,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在遼寧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我東北解放軍“關門打狗”,52天之內林彪一口鯨吞蔣軍47萬部隊,解放了東北全境。11月6日,華東、中原野戰軍與國民黨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展開了一場殊死決戰,淮海戰役這一鍋“夾生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在66天之間硬生生地“煮熟”了,這鍋里急火燉著的是黃百韜、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的55萬餘大軍。無論是持續時間、作戰地域還是參戰兵力和戰果,這場戰役都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大戰。
11月29目,平津的戰場硝煙滾滾,在燕趙之地——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最後的一場收官之戰己將這場對決推向尾聲。1949年的1月1甘,風雪交加,蔣介石發表《元旦公告》宣稱願與中共商討和平。而毛澤東的新年獻辭卻說,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他甚至用7一個洋比喻,不做伊索寓言裡的“農夫和蛇”。
面對傅作義的500公里“長蛇陣”,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兩個兵團斬首去尾,毛澤東“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綏遠方式”多種謀略並舉,傅作義審時度勢,終於為北平帶來了和平的鐘聲。64天,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捲走了國民黨52萬部隊。
戰爭不僅是前線官兵之間的血火較量,更是策劃者之間膽魄與智慧的較量。本書通過對每場戰役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的進行真實介紹,向讀者展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面,帶讀者回味已經逝去的幕幕精彩和迷茫。在分析戰爭的同時,對於戰爭的規模、戰術、心理變化等發展過程,也作出自已的評述!
在這一年的洪流中,五萬萬中國人都不可避免地經歷大時代的洗禮。解放軍渡過長江後,國民黨政府經廣州、重慶、成都最終遷往台灣,三大戰役的硝煙雖然散去,但那些在三大戰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卻開始了自己截然不同的命運。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許許多多的人所做出的自己的選擇,並影響著此後台灣海峽激流的走向。
在三大戰役中,除了正面戰場的交鋒外,在隱蔽戰線上的鬥爭更是扣人心弦。本書用在描寫前線廝殺的同時,也用第三隻眼觀察著敘述著,為讀者發掘曾經在檔案館中塵封的真實潛伏和激烈暗戰。以此作為探照燈,呈現原本我們在歷史中可能錯失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