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匯鎮(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

三匯鎮(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園林城鎮,是合川城市副中心.合川東部經濟走廊核心區.重慶市45個首批啟動的中心鎮、重慶經濟百強鎮. 三匯鎮因老龍河、榆錢河、蒿枝河三條河流在此相匯而得名。位於合川東部,華鎣山南麓。地處渝川省際交界處,北與四川省華鎣市接壤,東與渝北區、北碚區毗鄰。距渝中區70公里,兩江新區28公里、江北國際機場40公里,合川城區60公里,四川廣安市城區7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匯鎮
  • 外文名稱:sanhuizhen
  • 別名:三匯壩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合川區
  • 下轄地區:9個村,5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合川區三匯鎮匯濱路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1535
  • 面積:88.48平方公里
  • 人口:54521人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小片-重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鍋蓋山楠竹林,三匯奇石林,中國礦業大學舊址
  • 機場:江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三匯壩火車站 合川站
  • 車牌代碼:渝C
  • 著名企業家:唐毅
概況,代碼,沿革,鄉鎮概況,工業經濟,城市建管,城建投入,基礎設施,商貿物流,社會事業,

概況

三匯鎮位於合川區東部。面積88.48平方千米,人口53756人(2003年),其中非農業人口24607人。轄匯北、匯南、匯賓、匯源4個社區,八字、榆錢、喻橋、星寨、元寨、窄口、老龍、蒿河、康佳、雷興、響水、桂花、老寨、長勝、大田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三匯壩。襄渝鐵路橫貫境內,設有火車站;陳(天坪)渭(溪)、北(碚)岳(池)等公路過境。

代碼

500117117:~001匯北社區 ~002匯南社區 ~003匯賓社區 ~004匯源社區 ~200八字村 ~201榆錢村 ~202喻橋村 ~203星寨村 ~204元寨村 ~205窄口村 ~206老龍村 ~207蒿河村 ~208康佳村 ~209雷興村 ~210響水村 ~211桂花村 ~212老寨村 ~213長勝村 ~214大田村

沿革

原名三匯壩場,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民國15年(1926年)改名三匯鎮;民國30年(1941年)改鎮為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同年析街道、工礦區置鎮,1984年撤鄉併入鎮。1992年康佳、響水兩鄉併入,次年原響水鄉析出。1997年,面積64.6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星寨、榆錢、元寨、酢坊、八字、乾竹、窄口、逼風、老龍、皂樹、蒿河、大樟、康佳、雷興、懶板、花嶺、木龍17個行政村和三匯、銀窩子、乾溝 、八角廟、皂角樹、柑子園、楓岩 、垮寨子、困牛坪、劉家堡、馮家 11個居委會。
2001年,將原響水鄉所轄10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23.87平方千米,113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7人),劃歸三匯鎮管轄,三匯鎮共轄27個村委會、11個居委會,總面積88.48平方千米,總人口534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530人,鎮政府駐三匯壩。
附:響水鄉位於合川市東部。 [沿革]1950年析三匯鄉置響水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併入三匯鎮,1993年析復鄉。1997年,面積23.8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響水、新橋、土堂、桂花、老寨、長勝、新寨、喻橋、大田、石澗10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併入三匯鎮。

鄉鎮概況

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位於合川東部,華鎣山南麓,三匯鎮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為國家六部委確定的全國重點鎮、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 全國文明村鎮、園林式小城鎮、綜合實力小城鎮,同時也是合川區華鎣山千億級經濟走廊核心區、重慶市45個首批啟動的中心鎮、經濟百強鎮和合川區規劃建設“第二城區”、商貿中心鎮、優秀綠化小城鎮
華鎣山於此分為三脈,中梁山、縉雲山、雲霧山,三山於此匯集故得名。
全鎮幅員面積88.48平方公里,耕地17726畝,轄9個村,4個社區居委會。2014年底,城鎮建成區面積到4.05平方公里,全鎮戶籍人口54521人,城鎮人口4.5萬,城市化率高達80%。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達2.1億噸,石灰石分布32平方公里,富含硫鐵礦、白雲石;工業經濟發達,有國有企業天府一礦、三礦和重煤五處、十處、富豐水泥、中城幕牆等,規模以上企業15個規模以上企業產值49.7億元;商貿繁榮,三匯鎮現有商貿企業122戶,微型企業72家、個體工商戶1900餘戶,有各類連鎖經營商業店鋪26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5億元。2013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2億元
從鍋蓋山鳥瞰三匯鎮從鍋蓋山鳥瞰三匯鎮
鎮中水道鎮中水道
交通便利,全國鐵路幹線襄渝線、省道公路儀北路、雙槐大件路、雙槐火力發電站鐵路運煤專線、鹽三路、三柳路(至北碚柳蔭鎮)、木姚路(至寶鼎)穿境而過,有八車道、站台1公里的三匯火車站和面積近10000平方米的省運22隊汽車站,環城公路、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在建的渝廣高速公路在三匯工業園處設有互通,交通十分便利。;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8%,國有林、長防林、生態經濟林等共7.8萬多畝;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千年古洞康佳洞、奇峰異石龍家灣石林、康佳村農耕文化陳列館等極具開發價值;名優土特產品多樣,三匯白橙糖、華鎣山雲霧茶、老龍洞鱘魚、富豐牌水泥等品牌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小鎮一角小鎮一角

工業經濟

有國有企業天府一礦、三礦,富豐水泥、中城幕牆等規模企業15個。2013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31.7億元,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2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1.18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75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4元。隨著科嘉重汽等企業落戶三匯工業園,三匯地區生產總值三年後將超過100億。

城市建管

2006年城市建設穩步、快速推進,精心打造“古城新韻、邊城綠洲、山石之都”的城市品牌。全鎮2006年實現房屋竣工面積8.38萬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建房7.28萬平方米,生產性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城鎮建成區面積年末達到3.38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2.78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8%。

城建投入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00餘萬元,占地50畝,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匯錦新城進展順利,秦家場舊城改造開工建設,國稅大樓、法庭辦公樓、電信辦公樓相繼落成。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建立健全了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組建了城管監察、清掃保潔、城市協管三支隊伍,加強了城鎮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全面開徵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費,共收取12.6萬餘元;成立了重慶市第二個鎮級消防隊,完善了城市功能;節假日大力實施燈飾工程靚麗三匯,城市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基礎設施

基礎配套設施齊備。供水:轄區內有供水企業源泉自來水廠,日供水實際能力為3000噸。供電:電力由北碚供電局供應,建有11萬千伏三匯變電站一座;境內有一期裝機容量為5.5萬千瓦的天富煤矸石發電有限公司,於2006年7月點火投產,正在籌建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投產後,裝機總量可達到11萬千瓦以上。燃氣:轄區內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天府礦業三匯一礦、三礦兩個國有大型高瓦斯突出煤礦年瓦斯(煤層氣)抽放純量可達3000萬立方米,隨著兩礦以機械化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技改的實施和見效,到2010年,兩礦瓦斯(煤層氣)年抽放純量可達5000萬立方米。目前,天府礦業正在大力實施煤層氣綜合利用項目,推廣煤層氣作為民用和工業生產能源,已建立了兩個5000立方米和1個10000立方米的瓦斯罐,民用瓦斯管道鋪設完成,正在建設管道引入天然氣與煤層氣混合併網發展相關產業。

商貿物流

三匯鎮商品房每平方米交易價格平均達到3200元左右,最高達到3800元以上,商業門市每平方米交易平均價格達到3800元左右。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00餘戶,2013年底達到1900餘戶。各類知名品牌連鎖店、專賣店不斷湧現。新世紀、重客隆等大型百貨超市多次到三匯考察投資環境。新興服務業、餐飲娛樂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三匯鎮物資流動頻繁,主要流入物資為糧食、化肥、工業原材料、木材等,主要流出物資為煤炭、水泥、石灰石、黃砂、碎石等。流動區域主要集中在華鎣山片區,供應各工業企業生產所需,主要物資年周轉量在800萬噸以上。其中,水泥年周轉量約為170萬噸,主要運往合川區內和重慶、南充等地,煤炭年周轉量240萬噸左右(轄區產煤180萬噸左右,外來過境煤炭60萬噸左右),木材年周轉量1萬立方以上。

社會事業

三匯鎮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建立了年產商品魚16萬公斤的鱘魚養殖基地,實施建設了萬畝筍材兩用竹基地建設,培育了50萬隻肉鴨基地,形成了1200畝以杜仲、黃柏為主的中藥材基地,1100畝以梨、枇杷為主的優質水果基地和2800畝粉葛種植基地,特色農業初具規模,2006年農業增加值達到2643萬元。2006年康佳村、星寨村分別被確定為重慶市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和推進村,三匯鎮投入財政資金460餘萬元對這兩個村共351戶農房進行了立面改造。13個村建起了標準化辦公室,對全鎮5個村實施了生態家園建設和生態衛生村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2006年大力實施了“為民服務全程代辦”便民工程和“永葆先進性、為民辦實事”利民工程,為民眾辦好事、實事280餘件,解決民眾實際困難315起。“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在全區推廣,並在《重慶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三匯鎮緊緊依靠民眾,全鎮上下團結一心,在百年難遇的抗旱大戰中取得全面勝利,被評為“重慶市抗旱救災先進集體”。成功創建重慶市級文明村鎮。在城區內的2個文化廣場,配置了健身器材20餘套,文體隊伍達到10多支;先後榮獲重慶市億萬農民建設活動先進鄉鎮、合川市文明鎮、文化先進鎮、衛生鎮等榮譽稱號。計畫生育工作獲得一等獎。創新了信訪穩定機制,組建了“1+6”信訪穩定和諧服務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