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鎮(貴州龍里縣三元鎮)

三元鎮(貴州龍里縣三元鎮)

三元鎮為一地名,在我國貴州省、重慶市、四川省以及陝西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元鎮
  • 地理位置龍里縣東北面
  • 占地面積:68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三元橋
概況,歷史文化,地理狀況,民風民俗,特產,鄉鎮建設,招商引資,

概況

三元鎮位於龍里縣東北面,距縣城17公里,東鄰貴定縣盤江鎮、沿山鎮,南與麻芝鄉接壤,西連龍山鎮、谷腳鎮和哪旁鄉,北抵貴定縣馬場河鄉。 “三元”一名由來一說是因三元橋而得名,傳說修建三元橋時,因被洪水沖跨三次後才得以建成;一說是因封火塔身上的“連中三元”得名,此乃三合村一村民考上翰林院大學士,為了激勵後代“連中三元”而建此塔,駐地刀因此得名。
三元鎮三元鎮

歷史文化

“三元”一名由來一說是因三元橋而得名,傳說修建三元橋時,因被洪水沖跨三次後才得以建成;一說是因封火塔身上的“連中三元”得名,此乃三合村一村民考上翰林院大學士,為了激勵後代“連中三元”而建此塔,駐地刀因此得名。
三元鎮三元鎮
三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唐貞觀四年(639年)置新安縣,治所在今三元鎮新安街。1953年3月,根據西南軍政委員會及貴州省委有關建政指示精神,龍里縣實行普選。在此基礎上,建制三元鄉;1956年8月經安順專署批准,根據民族人口數量和分布情況將高坪鄉、三元鄉合併建立三元布依族苗族鄉,駐地三元場;1983年由三元公社建制鎮,升格為鄉級鎮。
據歷史記載,龍里縣中部古驛道從三元鎮新安入境,經龍里進入貴陽市烏當區黃泥哨,全長約40公里,亦是境內主要通道,軍隊過往頻繁,馬幫絡繹不絕,乃為過去歷史中運輸、通商、郵船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35年4月8日,紅軍分三路進軍龍里。左路由貴定縣新巴鄉進入龍里縣三元橋、平地堡,佯攻龍里縣城。

地理狀況

據歷史記載,龍里縣中部古驛道從三元鎮新安入境,經龍里進入貴陽市烏當區黃泥哨,全長約40公里,亦是境內主要通道,軍隊過往頻繁,馬幫絡繹不絕,乃為過去歷史中運輸、通商、郵船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35年4月8日,紅軍分三路進軍龍里。左路由貴定縣新巴鄉進入龍里縣三元橋、平地堡,佯攻龍里縣城。 三元鎮地處河谷,地形以石林和山地為主,屬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70—107009`,北緯26028`—26032`,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5.1℃,全年降雨量為1177毫米。全鎮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0個村民組49個自然村寨1707戶6850人,居住著布、苗、漢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4.39%,耕地面積4840.68畝,其中田3387.68畝,土1453畝,森林覆蓋率38%。
三元河,發源於民主鄉國翁,由三元鎮黃土坎注入貴定縣的翁城河,縱貫全鎮,河長50.8公里,是全縣最長的河流,以源頭到出境處匯水面積697.2平方公里,流經縣境的匯水面積為693.7平方公里,占總匯水面積99.5%。平均經流深550mm,平均經流量381億m3 。河道蜿蜒曲折,沿河兩岸喀斯特溶岩突出,青山蒼翠,山水相依,民風民俗古樸、濃厚,自然景觀多姿多彩。 屹立於鎮政府所在地的三元橋,史記“道光十二年(1832年)鄉民徐廷揚倡建三元橋一座,橋身跨徑50餘米,高11米,為五孔建築,是通往新添(今貴定)的主要橋樑之一。十九年(1839年),將余資建塔一座,八月十四建成,名‘封火塔’”。“封火塔”位於三元鎮場壩西北角田壩中,建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十四日。封火塔為六角形磚塔,分3層,底層為青條石砌築。其餘各層為火磚砌築,各層間出檐,蓋以小青瓦。塔高10.5米,底層直徑2米,塔身東西面各著有“敬惜字紙”、“連中三元”八個大字。底層北面嵌刻石碑1塊,碑文大意:從上古結繩為記至倉頡創造文字以來,人們對於文字視為神聖之物。然今人卻不以為然,隨便將廢置文字紙用來糊窗,擦試或亂丟,表現了對聖人的不敬。為了不褻瀆聖人,特募集資金建此封為塔,專供人們焚化字紙炎之用。1989年龍里縣人民政府正式列為縣給文物保護單位。

民風民俗

居住在三元明山秀水間的苗族、布依族同胞,心靈手巧,能歌善舞,純樸善良,熱情好客。民族民間文化,民風民俗深厚濃郁,建築古典,民族服飾、民族節日多姿多彩。只要走進三元,你就會欣賞到山鄉秀色、田園風光,體味到布依山歌的神迷,品嘗到香醇的農家米酒,享受到“高坪酥李甲貴州”的美味,觀賞到極縣地方特色的花燈戲,民族民間繪畫藝術,古香古色的布依村寨和苗族同胞的“跳園舞”、“蘆笙舞”。五月的三元更是金銀花香飄滿園,滿山杜鵑焰紅如火,風光旖旎,情韻別致。 位於鎮西北面的漁洞村境內,腳下是溶洞溪水,頭頂營屯古營盤,古村深遠,神秘莫測,景致獨特。千年古藤依樹而伸,蜿蜒虹蟠,纏綿相繞,相依相偎,樹藤盤屈如虬龍花紋,已天然融為一體。

特產

鎮內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蔬菜等;果樹主要有李子、桃子、板栗、柑桔、柿子、刺梨、獼猴桃等;名貴樹種有楠、樟、櫸木等,有杜種、天麻、何首烏等多種藥材,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動物大鯢等。主要礦藏有煤、硫鐵、褐鐵、高嶺土、石灰石大理石等。

鄉鎮建設

近年來,三元鎮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堅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鎮的第一要務,培育和壯大了優質稻米、養殖、經果林等農業多業基地。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穩步增長,2003年,完成財政總收入67.4萬元,其中財政組織收入完成19.73萬元,國稅完成30.97萬元,地稅完成16.71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270元。 三元鎮交通便利,電力、通訊設施齊全。210國道和湘黔、黔桂線橫貫鎮鏡東西,鎮內村村通公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三元鎮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實現教育與經濟的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1986年普及了初等教育,1999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3年6月通過省、州“兩基”複查和普及實驗教育驗收。全鎮有中國小6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村級完小5所。2003年,中國小在校生105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7%,國中階段入學率99.4%。 醫療衛生不斷發展。全鎮現有衛生院1座,村衛生室5個,有業務用房160平方米,健康教育普及率達92%以上,新法接生率達96%以上。
其它各項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計畫生育工作“村為主”、“三為主”、“三結合”和“村民自治”得到有效推進,2004年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村村通廣播電視取得實效,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科技工作長足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常抓不懈,保持了全縣“治安模範鎮”的榮譽稱號;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文明新村建設創建活動紮實開展。

招商引資

5月19日至22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羅俊率隊組成招商引資小分隊赴福建和浙江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本次招商引資活動通過貴州恆力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物產貿易公司牽線搭橋,分別邀請福建福州和浙江杭州兩地的福建東嘉礦業有限公司、中國機械設備中空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等30餘家企業負責人進行懇談。
招商引資懇談會通過播放龍里投資環境幻燈片、在龍里投資的企業家談投資感受和與企業家互動交流等方式推介龍里的投資環境。在招商引資活動中,企業家們對龍里物流、新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項目興趣濃厚,表示將於近期赴龍里考察投資。
今年以來,龍里縣進一步強化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等招商方式,由在龍里投資興業的省外企業家牽線搭橋,縣四家班子率隊組成小分隊外出招商,提升招商引資效率,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後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