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優文明城市

根據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提出的“以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每個單位都要圍繞實現“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推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優文明城市
  • 基本內容: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
  • 重點:硬化、綠化、淨化、亮化
  • 具體標準:解決衛生“髒、亂、差”問題
內容,標準,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

內容

創建“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文明城市。

標準

優美環境

創建優美環境的重點是實現“四化”:硬化、綠化、淨化、亮化。做到:規劃科學、特色突出,環境整潔、道路平整,環保生態、綠化達標。
規劃科學、特色突出的具體標準是:城市總體規劃、濱水城市規劃和重大專項規劃科學合理,完善城市功能,使行政區、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休閒娛樂區等功能有序布置,整體互動,引導城市各要素有機聚合、集約利用;各市、縣要立足本地實際,依託當地資源,發揮濱水、森林、邊境口岸、旅遊、民族地區優勢,形成特點,力爭五年內或提前一段時間實現城市風貌特色化目標。
環境整潔、道路平整的具體標準是:解決衛生“髒、亂、差”問題,使全省城市街路、廣場、社區面貌明顯改觀;治理“五亂”(亂貼亂畫、亂搭亂建、亂停亂行、亂倒亂扔、亂堆亂放)取得明顯成效;實現城區“四淨”(市容市貌淨、主次幹道淨、社區樓院淨、重點區域淨),街道、社區保潔率達到100%;街巷路面硬化、無明顯坑窪,無障礙設施、道路名稱與主幹道設施、街巷基礎設施達標。
環保生態、綠化達標的具體標準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危險廢棄物處置率達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以上,空氣污染指數良好以上天數達到80%以上,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90%以上。2009—2010年,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為40.7%、36.46%、12.36平方米;2011—2012年,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為42.3%、38.06%、13.36平方米。

優良秩序

創建優良秩序的重點是處理好市容和繁榮的關係。做到:市容美觀、市場有序、交通遵章、素質提升。
市容美觀的具體標準是:堅持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抓好占道經營與擺放、戶外廣告、臨街管線等方面的管理整治,解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搭亂建、亂接亂掛等問題。
市場有序的具體標準是:經營基礎設施保障有力,市場監管制度完備有效;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民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保證平等競爭和公平交易,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繁榮。
交通遵章的具體標準是:有效管理城區道路交通秩序,嚴禁車輛亂停亂靠、違章行駛、亂堆亂放、交叉路口阻塞率≤2%、行人過街設施設定率<300米、無非法營運車輛和爭搶客源現象、交通秩序管理良好;做到文明行車,規範運營,行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素質提升的具體標準是:社會公德得到廣泛遵守,環境保護意識大幅提升,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漸成風尚。

優質服務

創建優質服務的重點是行政管理視窗部門和商業經營視窗行業最佳化服務質量,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做到:設施規範完善,辦事誠信高效,服務熱情周到,文化建設發展。
設施規範完善的具體標準是: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社會基礎設施、住房配套保障和日用消費服務得到不斷完善,基本上滿足廣大民眾的生活需求。
辦事誠信高效的具體標準是:政務公開、辦事公開的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高,關乎民生的供熱、供氣、供水、公交、環衛等民生服務機制健全,地市級以上城市數位化管理得到落實。
服務熱情周到的具體標準是:行政管理視窗單位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從以管理為主向以服務為主轉變,堅持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創造公正、公平、公開、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商業服務視窗行業要做到接待服務對象態度熱情,細緻耐心,及時正確地解決用戶的業務詢問和問題投訴。實現誠實守信,方便快捷,優質高效,民眾滿意放心的基本目標。
文化建設發展的具體標準是:新建、改擴建民眾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設施40萬平方米,各縣(區)都建有文化館、圖書館,面積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1500平方米以上的三級館標準;全省各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省圖書館和部分地市圖書館實現免費服務。構建起符合國家標準、全面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各中心城市都建有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其中,民眾藝術館、圖書館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2500平方米以上的三級館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