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研究

《華陽國志》研究

《《華陽國志》研究》是2008年6月1日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適瑞,劉重來。本書介紹了《華陽國志》的作者,名稱由來,成書及流傳過程,內容,體例,史學價值,版本等幾個方面。

基本介紹

  • 書名:《華陽國志》研究
  • 作者:徐適瑞 劉重來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1日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書籍目錄,書籍後記,

書籍信息

叢書名:西南大學文獻學研究叢書
精裝:38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807521631, 7807521635
條形碼:978780752163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6 x 2 cm ; 440 g
ASIN: B001HX4ALY

內容簡介

晉常常璩的《華陽國志》(又稱《常志》)是我過現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較完整的地方志。它記載了公元四世紀中葉以前今四川、雲南、貴州三省以及甘肅、山西、湖北部分地區的歷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是一部重要的史籍。

作者簡介

徐適端,(1949年6月- ),女,漢族,四川邛崍人,教授,專門史專業碩士生導師。1978年考入西南師院中文系學習,1982年考上該系古代漢語研究生,1985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7月留校在文獻所工作,1989年3月調入歷史系,1997年至1998年曾到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作訪問學者。主要講授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版本目錄學、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漢語和經濟寫作等課。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社會史與中國古代婦女史、中國歷史文獻學的研究。先後承擔或參與科研項目共8項,其中國家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4項、國家重點古籍整理項目1項、國家教委“八五”重點項目1項、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橫向聯合項目各1項。獨立或參與完成並正式出版的古籍整理、譯註、辭書、學術專著、教材共12部,完成待出版的共4部,論文20多篇,總計200多萬字。其中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明實錄類纂·司法監察卷》(第一副主編)武漢出版社出版,獲四川省第七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明實錄類纂·婦女史料卷》(獨立完成)武漢出版社出版,獲重慶市第一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橫向聯合項目:《中國婦女傳記辭典》《元代婦女》卷(已譯成英文版),由美國紐約M.E.shape出版公司出版。目前所主持的是全國高校古籍委員會項目《元代婦女史料輯纂》的輯集整理工作和《元代文化叢書》《元代婦女》一書的撰寫(與北師大古籍所的橫向聯合項目)。參編45院校統編教材《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選導讀》(任編委)已於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主要承擔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古代漢語、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和元代婦女研究等課程的教學和中國古代婦女史和中國歷史文獻學的畢業論文指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常璩傳略
第二節 《華陽國志》簡介
第三節 研究的意義
第四節 研究的概況與前景
第二章 常璩思想
第一節 政治思想
第二節 史學思想
第三章 民族史料
第一節 民族史料的價值
第二節 民族地區的治理甲主
第四章 社會經濟史料
第一節 魏晉以前西南經濟開發的進程
第二節 主要物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五章 文化史料
第一節 巴蜀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 巴蜀詩歌諺語的文獻價值與文化分析
第三節 漢晉時期巴蜀女性文化特徵
第六章 民俗史料
第一節 古代巴蜀風情
第二節 口承語言民俗(神話傳說)
第三節 物質民俗
第四節 精神民俗
第七章 人物史料
第一節 人物傳記概說
第二節 從人物傳記看漢晉巴蜀文化教育
第三節 從人物傳記看漢晉巴蜀學術
第四節 從人物傅記看漢晉巴蜀社會倫理
附錄一
趟毅:論《史記》與《華陽國志》的關係
附錄二
曹書傑:《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後賢志》訛誤考證
附錄三
趟俊芳:《華陽國志》版本研究綜述
附錄四
本書作者研究《華陽國志》成果
參考文獻
後記

書籍後記

《華陽國志》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又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被譽為中國方誌的“初祖”,具有開創體例之功,受到歷代學者的高度評價。
耐人尋味的是,《華陽國志》儘管受到歷代學者的推崇,其史料又被眾多史書所引用,但自它問世以來至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千六百多年間,竟然沒有出過一部校注本,更未見有一部整理研究它的專著,這在南北朝之前的史學名著中是很少見的。這似乎說明了整理研究《華陽國志》確有一定難度。但正因為如此,則又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慶幸的是,劉琳先生的《華陽國志校注》和任乃強先生的《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相繼問世,為今後研究《華陽國志》提供了很大方便。本書所引用《華陽國志》之文,皆出此兩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