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劑”效應

“鎮靜劑”效應是指勸說者本人的可信度對被勸說者態度的影響隨著時間的延續而淡化的現象。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和霍夫蘭在實驗中,向中學生被試講一則從寬處理少年違法者的案例,並了解他們贊成的程度。講述者在甲組扮演知識淵博、公正無私的角色(高可信性信息源);在乙組則扮演知識貧乏、有偏見且不負責的角色(低可信性信息源),結果兩組的態度產生較大差異,前者贊成度高,後者贊成度低。

三周后,再進行一次測試,兩組中的各一半不再提起信息源(勸說者),另一半則要求回憶信息源。結果發現, 回憶信息源的兩組被試對案例的態度仍有較大分歧,而不提信息源的兩組被試分歧縮小並趨於一致。研究者認為,人們忘記信息源比忘記信息的內容為快。正如鎮靜劑的效應會逐漸減退一樣,信息源對態度改變的作用也會逐漸減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