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共同舉辦、面向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公益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
  • 外文名: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 主辦單位: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合辦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
  • 組織形式:演講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於 2002 年創辦,在國內外廣受關注,已成為全國參賽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語演講賽事。大賽以高遠的立意和創新的理念,匯聚全國優秀學子,競技英語表達與溝通藝術,為全國大學生提供展示外語能力、溝通能力與思辨能力的綜合平台。
英語演講是國家未來發展對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語能力、思辨能力、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大賽的設定,將以演講能力的提高為“驅動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外語綜合套用能力。賽題將以國際化人才要求為標準,融入思辨性、拓展性和創造性等關鍵要素,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開拓其國際視野,提升其國際素養。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覆蓋面廣,選手代表性強;比賽遵循國際規則,賽程科學,賽制嚴謹,程式規範;評審專業,評判嚴格,保證公開、公平、公正;獎項設定合理,師生共贏,獎勵豐厚。
主辦單位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合辦單位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組織形式
主辦單位與合辦單位聯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指委會)等機構組成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組委會,負責制定大賽的章程和賽題。大賽日常工作由組委會秘書處承擔。各省(市、自治區)複賽承辦單位按照章程要求成立複賽組委會,並報送大賽組委會秘書處備案。
組織機構
顧問委員會 以姓氏拼音為序)
彭 龍(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胡文仲(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金永健(聯合國前副秘書長)
李朋義(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秘書長)
指導委員會
主 任王守仁(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仲偉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委 員 (以姓氏拼音為序)
何其莘(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賈國棟(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金 艷(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黛琳(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石 堅(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孫有中(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王海嘯(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文秋芳(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楊治中(全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Stephen E. Lucas(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總校交流藝術學院教授)
組織委員會
主 任 蔡劍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
副主任 楊治中(全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徐建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總編輯)
委員 (以姓氏拼音為序)
陳永捷(上海市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陳宗華(海南省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崔 敏(吉林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崔衛成(青海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樊葳葳(湖北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何蓮珍(浙江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李 力(重慶市外文學會會長)
李霄翔(江蘇省高等學校外國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李 旭(天津市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正栓(河北省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劉建達(廣東省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俊烈(安徽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盧保江(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馬占祥(內蒙古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毛思慧(澳門理工學院貝爾英語中心主任)
喬夢鐸(黑龍江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石 堅(四川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王健芳(貴州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吳亞欣(山西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吳松江(福建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徐志英(雲南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楊廣俊(河南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楊俊峰(遼寧省高等學校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楊 躍(陝西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余渭深(重慶市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袁洪庚(甘肅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臧金蘭(山東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曾凡貴(湖南省高教學會大學外語專業委員會會長)
張國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張文霞(北京市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趙國傑(江西省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周玉忠(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組委會秘書處
(一)秘書長:常小玲
(二)成 員:李會欽 李淑靜李 萍韓 磊陳 靜
周 靜 何 研 賀 娜 張 婕 劉相東
下面以2014年“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為例來說明
組織形式
2014“‘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包括“地面賽場”和“網路賽場”兩種形式。“地面賽場”比賽方式與往屆相同,每複賽區前3 名選手(全國共90 名)參加全國決賽。“網路賽場”在大賽官網進行,除通過“地面賽場”獲得決賽資格的選手外,所有符合大賽參賽資格的選手均可報名參賽。在“網路賽場”評選中,排名前30 的選手(名額不作區域限定)有資格參加全國決賽。主辦單位還將邀請港、澳、台選手參賽,與“地面賽場”的90 名選手、“網路賽場”的30 名選手共同角逐大賽冠、亞、季軍。
參賽資格
全國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普通高等學校在校本、專科學生、研究生(不包括在職研究生),35 歲以下,中國國籍。曾獲得往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出國及港澳交流獎項的選手不包括在內。
比賽方式
(一)地面賽場
組織方式:各參賽學校作為初賽賽點,由本校外語院(系)或大學外語教學部負責組織實施。
所在省(市、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可給予協助與支持。
參賽資格:每個初賽賽點應有不少於20人參賽。參賽學校應保證本校符合參賽資格的學生有公平的報名參賽機會。
比賽時間:根據本省(市、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公布的時間安排舉辦,確保在本省(市、自治區)複賽之前完成初賽。
比賽環節:可包括定題演講、即興演講、回答問題等部分。可參考大賽決賽形式。
演講題目:定題演講可參考大賽決賽題目,也可自定。即興演講題目自定。
評審組成:評審人數不少於5人(須包含外籍評審)。中國籍評審具有講師以上職稱。比賽前應召開評審會,討論並貫徹評分標準,以保證比賽的規範性、公平性與公正性。
可參考決賽評分標準。
賽場布置:組委會秘書處將提供統一宣傳海報模板和賽場背板設計模板(電子版),參賽院校也可自行設計,但必須包含大賽名稱(“‘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和主辦單位名稱。
組織方式: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由各省(市、自治區)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指委會)組織成立複賽組委會,主辦複賽,外研社駐當地機構協辦。
參賽資格:複賽組委會至少提前兩周將複賽通知發給本省(市、自治區)全部符合參賽資格的院校。各省複賽組委會決定各初賽賽點進入複賽名額的原則,並預先公布。
比賽時間:2014年11月3日前須完成複賽,並將入圍決賽的選手名單上報大賽組委會秘書處。
比賽環節:可包括定題演講、即興演講、回答問題等部分。可參考大賽決賽形式。在進入決賽選手(前3名)中有並列名次時,須進行加賽。
演講題目:定題演講可參考大賽決賽題目,也可自定。即興演講題目由複賽組委會決定,在比賽前應嚴格保密。
評審組成:評審人數不少於7人(須包含外籍評審)。中國籍評審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每所學校(含複賽承辦學校)只能有一人擔任評審。
評分標準:評分標準須規範、公平、公正,可參考決賽評分標準。比賽前應召開評審會,討論並貫徹評分標準。複賽組委會應保存原始評分記錄,並接受選手和指導教師的查詢。比賽後建議以適當方式安排評審點評,以給予參賽選手與指導教師一定的參賽反饋。
獎項設定:各地複賽獎項與決賽一致,即包括特等獎(3 人,赴京參加決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獎選手的指導教師相應獲得指導教師特等獎、指導教師一等獎、指導教師二等獎、指導教師三等獎。
獎勵標準:獲得各省(市、自治區)複賽第一名的選手和其指導教師將獲得資助,赴港澳地區進行教學交流(已獲得全國決賽同級或更高級獎勵的選手和指導教師不再重複獎勵)。鼓勵複賽組委會爭取當地教育部門和相關企業的支持,加大複賽獎勵力度。
賽場布置:組委會秘書處將提供統一宣傳海報模板和賽場背板設計模板(電子版),承辦單位也可自行設計,但必須包含大賽名稱(“‘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和主辦單位名稱。
(二)網路賽場
註冊報名:2014 年6月15日至11月3日,選手到大賽官網註冊報名,填寫個人資料,上傳一段個人展示視頻(英文,限時1分鐘,flv格式,40M以下,此視頻不計入選手成績)。註冊成功的選手將獲得大賽組委會發放的選手編號。選手須保證個人資料真實、有效,否則將被取消參賽資格,大賽組委會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參賽方式:每位參加“網路賽場”的選手須提交一段參賽視頻。要求如下:(1)時間要求:10月15日至11月7日,各省(市、自治區)上傳視頻時間要求不同,具體以官網通知為準;(2)視頻內容要求:以大賽組委會公布的定題演講題目“Change the Unchangeable”(選手須自加小標題)為主題進行3分鐘英語演講;(3)視頻質量要求:圖像與聲音清晰,無雜音,為一個完整的演講視頻檔案,不得進行編輯、裁剪等;(4)視頻格式要求:建議為flv格式;(5)視頻大小要求:不超過100M。
選拔程式:(1)視頻初審:11月8日至15日,網路賽場組委會邀請專家組成評審團,對視頻進行初審;(2)網路投票:11月18日至24日,大賽官網公布初審通過的60名(暫定)選手視頻並進行網路投票;(3)電話評選:11月18日至24日,評審對初審通過的60名(暫定)選手就參賽視頻內容進行電話提問並打分;(4)結果公布:11月28日,組委會根據評審團評定、網路投票與電話評選成績加權得出網路賽場選手成績,並在大賽官網公示3天。公示期結束後,組委會正式公布晉級全國決賽的30名選手名單。如公示期間發現選手有違反比賽要求的行為,則取消該選手參賽資格。
評審組成:評審團評審人數不少於 7 人(須包含外籍評審)。中國籍評審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
評分標準:評分標準須規範、公平、公正,參照決賽評分標準制定。
其他未盡事宜,以大賽官網通知為準。
參賽資格:各省(市、自治區)複賽前 3 名(限 3 人,不得出現並列名次)選手,以及網路賽場前30 名選手。主辦單位還將邀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選手參加決賽。
比賽地點:北京
比賽時間:2014年12月7日—13日
抽籤規則:決賽選手的選手號和各階段出場次序均由抽籤決定,所抽到的號碼或次序為最終結果,不得與任何人交換。
評審組成:評審人數不少於 9 人,其中外籍評審不少於 4 人。中國籍評審具有教授職稱。比賽前應召開評審會,討論並貫徹評分標準,以保證比賽的規範性、公平性與公正性。
比賽環節:分四個階段進行。
1階段
比賽時間:2014年12月7日—8日
比賽程式:
1 定題演講:每位選手演講時間為3分鐘,題目為:“Change the Unchangeable”(要求每位選手在本題目下加小標題);
2 回答問題:由提問評審就選手定題演講內容提兩個問題,選手回答時間為每個問題1分鐘;
3 第一階段比賽結束後,排名前60名的選手進入第二階段比賽。
評審評分:
1 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其餘評審的平均分為選手得分;
2 前5位選手的成績在第5位選手結束演講後,經評審商議後統一公布;其餘選手演講結束後當場亮分。
評分標準(總分100分)
Prepared Speech (60%)
Response to Questions (40%)
Content
20%
Content
15%
Organization
20%
Effectiveness
15%
Delivery
20%
Delivery
10%
2階段
第一階段晉級的60位選手抽籤決定出場順序。第一階段分數不帶入第二階段。
比賽時間:2014年12月9日—10日上午
比賽程式:
1 即興演講:賽題保密,選手上場前20分鐘抽題,即興演講時間為3分鐘;
2 回答問題:由提問評審針對選手即興演講的內容提出兩個問題,選手回答時間為每個問題1分鐘;
3 綜合知識速答:賽題保密,選手比賽時當場回答4個問題,每題必須在題目顯示後5秒鐘內答出。每題0.25分,滿分1分,直接記入總分。題目與回答均為英文,涉及常識、語言知識、歷史、文化、時事等;
4 第二階段比賽結束後,排名前18名的選手進入第三階段比賽。
評審評分:
1 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其餘評審的平均分為選手得分;
2 前5位選手的成績在第5位選手結束演講後,經評審商議後統一公布;其餘選手演講結束後當場亮分。
評分標準(總分101分)
Impromptu Speech (60%)
Response to Questions (40%)
Quizzes
Content
20%
Content
15%
1 point
Organization
20%
Effectiveness
15%
Delivery
20%
Delivery
10%
3階段
第二階段晉級的18位選手分為6組,每組3人。排名前6名的選手被分入6個不同小組,其餘選手抽籤進入各組。每組3位選手使用同一道題目,演講順序由現場抽籤決定。第二階段分數不帶入第三階段。
比賽時間:2014年12月12日
比賽程式:
1 即興演講:賽題保密,每組3位選手上場前15分鐘同時抽題,分開準備;同時上場後按抽籤順序依次演講;即興演講時間為每人2分鐘;
2 回答問題:3位選手全部完成演講後,按演講順序依次接受提問評審的提問,每位選手回答1個問題,時長1分鐘;
3 拓展演講:3位選手逆序依次進行1 分鐘的拓展演講;
4 搶答:每組3位選手搶答一組知識搶答題(含5道小題),每答對1小題加0.2分,每答錯1次扣0.1分;
5 第三階段比賽每小組總分最高者(共6人)進入第四階段比賽。
6 在其餘12位選手中,所有組委會成員投票產生2位“復活”選手,進入第四階段比賽。
評審評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其餘評審的平均分為選手得分。
評分標準(總分101分)
Impromptu
Speech (60%)
Response to
Questions (20%)
Extension
Speech (20%)
Group Quiz
Content
20%
10%
10%
1 point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20%
5%
5%
Delivery
20%
5%
5%
4階段( 總決賽)
第三階段晉級的8名選手爭奪冠軍、亞軍和季軍。第三階段分數不帶入第四階段。比賽形式待定,以組委會最終公布為準。
比賽時間:2014年12月13日
獎項設定
參賽選手
特等獎 8名,進入決賽第四階段的選手,設冠軍1名、亞軍2名、季軍5名
一等獎 10名,進入決賽第三階段但未進入第四階段的選手
二等獎 42名,進入決賽第二階段但未進入第三階段的選手
三等獎 進入決賽第一階段但未進入第二階段的選手
單項獎 比賽過程中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的選手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特等獎 8名,大賽冠、亞、季軍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一等獎 10名,大賽一等獎獲獎選手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二等獎 42名,大賽二等獎獲獎選手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三等獎 大賽三等獎獲獎選手指導教師
獎項方式
參賽選手
特等獎
冠 軍 獲得大賽冠軍獎盃及獲獎證書,並赴美國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參加文化交流活動(2015年7月)
亞 軍 獲得大賽亞軍獲獎證書,並赴美國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參加文化交流活動(2015年7月)。
季 軍 獲得大賽季軍獲獎證書,並赴韓國首爾 Asian Debate Institute 參加培訓和比賽(2015年8月)。
一等獎 獲得獲獎證書及獎品,並赴港澳地區進行教學交流。
二等獎 獲得獲獎證書及獎品。
三等獎 獲得獲獎證書及獎品。
單項獎 獲得獲獎證書及獎品。
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特等獎
冠軍指導教師
獲得大賽指導特等獎獲獎證書,並赴英國參加“國際英語外語教師協會(IATEFL)大會”(2015年3月或4月)。
亞軍指導教師
獲得大賽指導特等獎獲獎證書,並赴英國參加“國際英語外語教師協會(IATEFL)大會”(2015年3月或4月)。
季軍指導教師
獲得大賽指導特等獎獲獎證書,並參加“Asia TEF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5年8月)。
指導教師一等獎 獲得大賽指導一等獎獲獎證書及獎品,並赴港澳地區進行教學交流。
指導教師二等獎 獲得大賽指導二等獎獲獎證書及獎品。
指導教師三等獎 獲得大賽指導三等獎獲獎證書及獎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