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考慮到“七五”期間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性階段,科學技術既要為近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也要為今後10年積蓄力量,為經濟騰飛創造條件,“七五”攻關計畫項目設定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是為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提供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力求和經濟發展目標相銜接,講求實際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 宗旨與目標:重視智力開發和繼續教育
  • 主要內容:預計經費35億元
  • 計畫管理:實行分級管理
宗旨與目標,主要內容,計畫管理,實施概況,成果概況,項目一覽表,

宗旨與目標

根據《1986~2000年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十五年規劃)的方向與任務,“七五”攻關計畫的具體目標是: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發展傳統技術和新興技術相結合的複合型技術為主。新興技術的發展和運用要著眼於對現有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使它們能夠較快地轉到現代技術和管理基礎上來。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重點發展農業、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幾個戰略重點的新技術,以及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型材料等高技術的開發,並加強技術轉移與吸收工作。同時,對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大、推廣面廣的技術開發項目,要配套安排,以加快科技成果形成社會生產力的步伐;
執行對外開放政策,實行技貿結合,針對我國實際情況,大力加強技術引進和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重視智力開發和繼續教育,提高科技隊伍的素質和開發能力。

主要內容

“七五”攻關計畫在內容設定上考慮到了同“六五”科技攻關計畫的銜接,經國家計委、原科委和原經委共同商定後,從擬訂的168項中選出76項共349子項,作為“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預計經費35億元,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4個方面:
行業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和裝備。這一類所占比重最大,共34項,經費14億元,占攻關經費的40%。主要是面向經濟、抓住行業發展中的重大科技課題攻關,搞“當家的、頂吃飯的”技術。農業方面,著重抓好良種選育和糧食轉化,爭取在“七五”期間使我國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的品種更新換代一次,提高品質、抗性並增產10%。糧食的轉化主要是飼料,科技的重點是解決飼料蛋白的開發,發展配合飼料和畜、禽、魚、蝦等養殖業。工業方面,大部分項目是國外成熟技術的消化吸收和發展,為重點建設和技術改造提供技術和裝備,科技上總的要求是追趕國外80年代的先進水平。第一種類型是重大引進技術的消化和配套,包括11種大型成套設備,占20%。第二種類型是大部分自己研究開發的、只引進部分關鍵的技術和裝備,約占60%。第三種類型是結合我國的特點發展的技術,這一類型也占20%。以上三種類型中,設備的攻關占了很大的比重,並廣泛注意了微電子技術的套用。
重點新產品的開發。這是針對國內外市場需要安排的,共16項,經費5億元,占總數的14.3%。主要是輕工、紡織、農產品的加工轉化、金屬和化工原料的深度加工、下游產品的開發等。包括5個方面:一是圍繞市場和人民的需要,研究開發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技術,開發食品和工業原料,培育和發展養殖業新品種等;二是提高品質,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三是發展優勢品種,增加出口創匯;四是加速開發短線產品,頂替出口;五是資源的深度加工和 綜合利用。
新興技術領域。“七五”科技攻關把新興技術領域的開拓和發展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並給予積極的支持,基於近期和較長遠的考慮,共安排11項,經費11億元,占31.4%。包括微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
社會發展。在資源、生態、環境、醫藥衛生等社會發展方面,“七五”攻關計畫進行了適當加強,共安排15個項目,經費5億元,占14.3%。

計畫管理

“七五”攻關計畫管理在“六五”攻關計畫管理的基礎上前進了一步,實行分級管理,由組織協調部門、主持部門和承擔單位三級組織實施。組織協調分別由國家科委和國家經委負責,其中國家科委負責農業、能源、化工、社會發展和部分新興技術項目,共33項;國家經委負責工業和新產品的開發項目,共38項(國家經委撤消後,這部分任務歸國家計委管理);中醫中藥開發一項,由兩委共管;微電子方面的四個項目,由國務院電子振興辦會同科委、經委組織協調;“七五”攻關計畫的項目分別委託國務院歸口管理的部門主持;承擔單位則負責組織執行攻關契約,按規定的內容和進度完成科研任務,保證契約經費的專項使用,按期償還國家撥款。
“七五”攻關計畫對經費還制定了新的管理辦法,如對攻關經費實行了分類管理、部分償還的制度;鼓勵發展橫向聯繫等。為改革條塊分割、封閉式的、單純靠行政指令分配任務的管理辦法,“七五”攻關項目(除一些規定不宜招標的項目或課題外)還實行了面向社會的招標管理方式。為了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國家還鼓勵研究成果的有償轉讓。

實施概況

“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為了實現計畫目標,並與“六五”攻關計畫相銜接,經國家計委、科委和經委共同協商後,在“六五”項目基礎上,選擇了76項共349個課題作為“七五”攻關計畫項目,國撥經費控制數為35億。大致分四個方面:(1)行業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和裝備,共34項;(2)重點新產品開發,共16項;(3)新興技術領域,共11項;(4)社會發展,共15項。“七五”攻關計畫落實了十五年科技規劃70%的內容,但在“重大技術和裝備”方面有所側重,在整個五年計畫中,共安排了40%的經費用於34項“重大技術和裝備”的項目,占項目總數的45%。
與“六五”攻關計畫相比,“七五”攻關計畫在投入規模和取得的成果方面都有重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攻關經費在以國家撥款為主的同時,注意多渠道籌集。專題契約收入64.5億元,其中國家撥款占44.7%,單位自籌占26.7%,銀行貸款占8.1%,部門撥款占8%“七五”攻關計畫投入與產出情況
借款占2%,地方資助占1.8%,國家其他科技撥款占0.8%,國際資助占0.3%,其他占7.6%,加上為套用成果而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整個“七五”攻關計畫共投入74億元。

“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匯集了我國科技戰線大批優秀的科技人員。有1.6萬餘個單位的13萬多人參加了攻關,其中科學家、工程師占81.2%;技術人員占13.4%;其他人員占5.4%。從專題技術負責人情況看,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占86.9%。
成果數量大、水平高。“七五”攻關計畫共獲得專題成果(包括子專題成果)10462項,其中達到或接近80年代國際水平的有6068項,占58%;與國內技術現狀對比分析,屬國內領先水平的有4163項,占39.8%,屬填補國內空白的有4112項,占39.2%。另外,獲得國家專利334件,其中發明專利160件、實用新型專利172件、外觀設計2件。截止到1990年底統計,“七五”期間科技攻關成果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7項,國家發明獎2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20項,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20項,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547項。
建立了一批先進的科研基礎設施。通過“七五”科技攻關建成的試驗生產線有1339條,工業試驗基地872個,農林試驗基地2513個,各類專用資料庫42個,國家農作物種子資源庫1個。這些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大大加強了我國科學研究的後勁。
科技攻關成果的套用及轉化率高,經濟效益顯著。實際套用的專題成果5162項,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的有1826項,套用及轉化率為74.9%。獲得直接經濟效益406.8億元,其中簽訂科技攻關成果轉讓契約1418項,成交額9386萬元。

成果概況

“七五”攻關計畫農作物的良種培育超過原定目標,共育成稻、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14類新品種397個,累計推廣面積6.4億畝,增產糧食140億公斤,皮棉3.3億公斤。林業方面,建立了主要用材林樹種速生豐產栽培體系,使我國人工林集約栽培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其他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畜禽水產、食品和飼料工業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
“七五”期間,石油工業中的定向井和從式井鑽井技術配套研究獲得重大進展,產生了巨大效益;開發的大馬力電力和內燃機車系列提高了機車的牽引能力,在全鐵路新增營業里程僅1.05%的情況下,客貨周轉量增加了47.52%,獲巨大效益;研製成功了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火電機組成套設備,顯著提高了我國電力設備和電站建設的自主開發能力。
“七五”期間,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興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方面有了良好的開端。在發展大規模積體電路方面,研製成功了10萬個電晶體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成功開發了487種各類CMOS專用積體電路;經過5年的努力,已開發出500多種新材料,用於積體電路、計算機、新型元器件的生產;研製了鐵道、汽車、建築、工程機械、能源和石化等行業的專用鋼種180個。
“七五”期間在CMOS專用積體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用於積體電路、計算機、新型元器件等生產的新材料開發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進展。
“七五”期間在資源勘探理論和方法實現了重要突破,實現了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2993.9億立方米,比“六五”平均年增長率提高48.7%,發現或擴大大中型規模的金、銀、銅、鉛、鋅等礦床51個;大氣污染防治技術使工業型煤有了較好的發展,煙塵量比燒原煤減少60%~80%。

項目一覽表

“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七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