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是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提出的行動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
  • 提出時間:2017年5月14日
  • 提出人:習近平
  • 提出地點:北京
提出背景,正式提出,五大亮點,

提出背景

2016年9月,科技部等多部委已聯合發布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科技部還專門組織研究制定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畫》。
習近平習近平
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

正式提出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出,中國願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中國將在5年內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訓5000人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投入運行50家聯合實驗室。

五大亮點

總體來看,習主席提出的“中國行動計畫”包含五大亮點:
一是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友好合作。習主席指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幹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不會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這給“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吃下定心丸,也有力地反擊了部分西方媒體對“一帶一路”的惡意抹黑。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融資瓶頸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面臨的突出挑戰。據亞洲開發銀行估算,從2016年至2030年,亞洲國家需要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26萬億美元,以抵禦貧困、促進經濟成長和應對氣候變化。過去幾年,中資金融機構已積極布局“一帶一路”並投入大量資金。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貸款餘額已達2000億美元。
為了進一步解決“一帶一路”建設融資問題,中國政府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中國還將同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開發機構合作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同有關各方共同制定“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
三是加強創新合作。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習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線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
對此,中國將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中國將在未來5年內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訓5000人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投入運行50家聯合實驗室。中國將設立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並為相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援助。
四是加大民生援助。“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多為開發中國家,人均收入低,發展相對落後,社會福利差,大批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鑒於此,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開發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中國還將向“一帶一路”沿線開發中國家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此外,中國還將向有關國際組織提供10億美元落實一批惠及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
五是加強機制建設。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化建設是當務之急,包括國際層面的合作機制和國內層面的推進機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學者李明江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宏大構想,需要有一套專門的機構、機制來推動。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建設從雙邊上升到多邊層面,進一步凸顯出機制建設的迫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