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即升Sol,簡譜音高表示符號之一,在三、六級和弦中較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5
  • 外文名:Sol
  • 又名:b6
  • 常見:在三、六級和弦中較常見
  • 常用:與3、6、7音連用
#5,為什麼#5這么常用,

#5

#5介於5和6之間。也作b6。
此音在三、六級和弦中較常見。常與3、6、7音連用。常見含#5的片段:7 #5 3、7 #5 6。用於點綴,也可以用此音渲染出悲傷的感情色彩。
在中國傳統十二律中,#5名稱為“夷則”。
在不同調式中,#5的絕對音高表:
1=C #5=#G
1=D #5=#A
1=bE #5=B
1=E b6=C
1=F #5=#C
1=#F b6=D
1=G #5=#D
1=bA #5=E
1=A b6=F
1=bB #5=#F
1=B b6=G
在很多歌曲中出現了#5,如《死了都要愛》、《煙花火》、《對不起我愛你》、《哎呀呀》、《歌聲與微笑》、《至少還有你》、《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沙寶亮的《暗香》、南拳媽媽的《下雨天》、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劉若英的《後來》、謝霆鋒的《黃種人》、歐得洋的《孤單北半球》、周杰倫的《彩虹》、梁靜茹的《可惜不是你》等,有很多。自己去聽聽這些歌曲,的確有很奇妙的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為什麼#5這么常用

眾所周知,現在的大多數歌曲由1(Do)、2(Re)、3(Mi)、4(Fa)、5(Sol)、6(La)、7(Si)七音組成,而剩下的五音#1(b2)、#2(b3)、#4(b5)、#5(b6)、#6(b7)則有時在其中作為點綴音、變音、經過音等出現。而它們出現的頻率如何呢?據本人的不完全統計,#5在這五音中排行榜首(即相對於其他非自然音階音來說最常見),第二名是b3。那又是為什麼這么多歌會出現#5呢?
大家都知道大調式音階以1(Do)為主音,屬音是5,導音是7,等等。而小調式音階以6為主音。有一種說法是小調式音階是6、7、1、2、3、4、#5、6。原因是導音(VII級音)要有一種趨向於主音的感覺(即只低主音一個半音),所以這裡的第七級音5要升高半音,變成#5。比如,很多蘇聯歌曲是小調式,裡面也用了#5,如《莫斯科郊外的夜晚》等等。還有很多上面列舉的歌曲中的是小凋式歌曲,也有了#5音,如《死了都要愛》、《哎呀呀》、《歌聲與微笑》、《暗香》就是典型的例子。還有一些以3為主音的小調式歌曲或片段,很喜歡用3、#5、6、7的搭配,因為這些音搭配會有那種奇妙的感覺。
如《暗香》的“如果愛告訴我走下去”對應的簡譜為3-4-3-#5-7-2-1-3-6,就有一個以3為根音的大三和弦(3、#5、7)。還有《彩虹》“太陽還是會繞”一句是6-#5-6-7-3-`1裡面的3、6、7也與#5搭配。
還有一種情況是#5隻是作為臨時變音、點綴音出現。或者是為了#5-6-7-1的搭配。如《煙花火》、《孤單北半球》、《可惜不是你》、《後來》。
註:大調式的臨時變音以b3、b7為主,而小調式的多為#4、#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