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95項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授予7名外籍科技專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成果:295項
  • 發布時間:2016年1月8日
  • 地點:人民大會堂
獎項組成,獲獎情況,社會評價,

獎項組成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含5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國家自然科學獎
獎勵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我國公民。國家自然科學獎不授予組織。
國家技術發明獎
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中國公民。國家技術發明獎不授予組織。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套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畫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授予對中國科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或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獎項不分等級。

獲獎情況

經過嚴格評審,201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予295個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具體授獎情況如下:
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5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含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楊克里斯特·楊森(瑞典),沖村憲樹(日本),葉甫蓋尼·維利霍夫(俄羅斯),彼得·史唐(美國),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美國),卡洛·魯比亞(義大利),約翰尼斯·弗蘭肯(荷蘭)。

社會評價

在第二輪評審中,3位候選人的得票數均未過半。最高評審委會的專家經過討論,達成共識:這3位候選人雖然都很優秀,但距離最高獎還有一定差距。然而,多少令人失望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卻空缺。這是繼2004年之後,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次出現空缺。
“難道中國現在已經找不出像樣的大科學家了嗎?”“那么多院士、專家,就沒有人夠資格嗎?”在該獎項首次空缺的2004年,就有人發出這類疑問。十年後的再次“空缺”,再次引起了眾多聯想。
無論是“寧缺毋濫”還是“多多益善”,本質上都是希望國家能夠更大限度地釋放最高科技獎的激勵作用。這也是科學界的共識。比如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第四任主任黃英達就曾建議,在國家最高科技獎以外,增設國家青年科技獎,與最高獎一樣,也是由國家主席簽發證書,以加大對青年科技人員的鼓勵。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去年9月印發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已經充分考慮到上述問題,並且指明了國家科技獎勵未來的改革方向。方案指出,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強化獎勵的榮譽性和對人的激勵,逐步完善推薦提名制,突出對重大科技貢獻、優秀創新團隊和青年人才的激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