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緊緊抓住跨世紀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新北京、新奧運”為主題,全力推進“二三六三”發展戰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艱苦奮鬥,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九五”計畫,順利實施“十五”計畫,全面完成人代會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區現代化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單位: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
  • 性質:工作報告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今後五年的形勢和任務,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東城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03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29.4億元,是1998年的2.5倍,年均遞增20.6%;區級財政收入完成31.38億元,是1998年的3.3倍,年均遞增26.7%;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完成166億元,是1998年的2倍,年均遞增1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預計完成170億元,是1998年的3.1倍,年均遞增25%。
兩業發展勢頭良好,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03年底,全區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預計實現增加值151.2億元,是2000年的4.9倍,年均遞增69.4%,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到45.9%。東城經濟結構已經開始從以傳統零售服務業為主向以兩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轉變。
三個經濟功能區建設進展順利,東城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具雛形。王府井現代化商業中心區初具規模,每年實現零售額達到全區的三分之一左右。王府井升級戰略正式啟動,地下空間綜合開發規劃、“數字王府井”建設和“王府井·北京商情指數”發布取得階段性成果。國際著名商業街研討會獲得巨大成功,王府井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高。交通商務區建設成效明顯,制定了規劃方案,基本完成了招商引資工作,一批大型企業總部相繼落戶東二環,新保利、中海油等已開工項目進展順利,東直門交通樞紐暨東華廣場建設正式啟動,城市鐵路東直門站竣工通車。雍和宮、地壇、國子監傳統文化旅遊區建設規劃意見和工作方案已完成,確定了以五大旅遊街區和五條特色街為主的基本格局,重點地區環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提高。堅持以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為龍頭,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組建了東方信達資產經營總公司,在整合全區國有資產、推進區屬企業改革、提高營運水平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區屬企業改革初見成效,東方文化經濟發展集團、永安復星醫藥有限公司等已完成改制的企業發展良好。非公有制經濟實現新發展。對外開放進程加快,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2.3億美元,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多的五年。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預計實現增加值111.4億元,是1998年的14.1倍。成功舉辦了“加速建設21世紀北京現代化東城”發展戰略研討會,擴大了我區的國際影響力。對外友好交往穩步推進,與韓國漢城市鐘路區正式建立友好關係。
五年來,城市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五年累計實現竣工面積539萬平方米,完成投資544.6億元,與上個五年相比,分別增長247%和202%。
歷史文化風貌保護成績突出。堅持以保護為前提,以發展為動力,積極實施皇城保護與修繕,高標準建成皇城根遺址公園和菖蒲河公園,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江澤民同志視察菖蒲河公園並給予高度讚揚。南池子修繕改建試點工程取得成功,受到民眾和專家好評,溫家寶總理等領導人親臨視察並給予肯定。五年共籌集資金14.6億元,完成了普度寺、地壇壇牆、宣仁廟一期、凝和廟等一批文物整治修繕工程。天主教東堂和南豆芽清真寺等宗教場所修復工程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今後五年的形勢和任務

未來五年,東城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的原則和要求,北京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舉辦最出色一屆奧運會的目標,為東城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歷屆區委、區政府和全區人民共同努力創造的良好發展態勢,“十五”計畫確定的發展戰略,為我們實現在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東城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教育、醫療衛生、信息資源,既是東城區特有的優勢,也是我們今後發展的寶貴財富。
未來五年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面對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新形勢,如何有效解決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在狹小的地域空間中,如何抓住北京籌辦奧運會的機遇,找準自身位置、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併力求突破的現實課題。隨著首都發展,歷史風貌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民眾對改善居住條件的要求還很強烈。在東城發展的較高平台上,如何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與社會的全面進步,還有大量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解決。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和以人為本等原則,力求在首都整體格局中實現差異化發展,努力把東城區建設成為全市文化氛圍最濃厚,城市環境最美麗、最舒適、最整潔,現代化水平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區九次黨代會確定的指導思想、總體奮鬥目標、發展戰略和工作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圍繞“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以創新體制、調整結構、最佳化環境、全面發展為主題,深入實施“二三六三”發展戰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握全局、解決矛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突出文化特色、環境特色、現代化特色和國際化特色,努力實現在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的戰略目標,把東城區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的首都中心城區。
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實現新突破,基本實現經濟現代化
繼續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經濟成長總量與質量和效益的高度統一。到2008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400美元左右;財政收入按照現行體制達到5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2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達到690億元。
扎紮實實發展兩業。以金融保險、郵電通訊、旅遊、房地產、商業、IT業、文化產業以及各類中介服務等行業為重點,積極引進大型企業總部,逐步形成穩定的產業鏈,實現東城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
集中精力完成三區建設。以機場線快速軌道交通項目、東直門交通樞紐和東二環商務帶為重點,全力推進東二環交通商務區建設,形成以空港服務功能和大型企業總部為特色的現代化交通商務區。積極實施王府井升級戰略,完善王府井的硬體設施,全面提升王府井的經營結構和管理水平,建成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區。加快實施雍和宮、地壇、國子監傳統文化旅遊區建設,有效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推動旅遊業快速發展。進一步抓好特色街規劃建設,形成以三個經濟功能區為核心,以特色街區為骨幹的經濟布局。
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和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完成區屬企業重組改制工作,培育1-2家區屬上市公司;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東城經濟所有制結構。
全面加快國際化步伐,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宣傳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形成較完善的招商引資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外商投資綠色通道,擴大外商投資領域,創新利用外資方式,五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8億美元;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涉外經濟,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
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認真落實最佳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不斷探索新的服務理念和方式;繼續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全面貫徹《行政許可法》,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增強行政執法水平和服務意識;逐步形成以法律為保障、產權為基礎、道德為支撐的社會信用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