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菜(齒緣苦蕒菜)

黃瓜菜(菊科假還陽參屬植物)

齒緣苦蕒菜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瓜菜(學名:Crepidiastrum denticulatum (Houtt.) Pak & Kawano)是菊科、假還陽參屬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生葉集中於枝端或互生,基生葉蓮座狀,株高可達2.5米,主根呈粗紡錘形,側根多,葉片全緣或齒裂呈羽裂,綠色,成熟前全株含乳白色汁液。7-8月抽薹開花。

中國各地栽培。黃瓜菜喜溫耐寒,抗旱耐澇性強。耐熱性很強

黃瓜菜性味:味甘,微苦,性寒,無毒。有通結氣,利腸胃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株高1.5-2.5米,主根呈粗紡錘形,側根多,入土深1-2米。莖直立,莖粗3-4厘米,分枝7-18個。葉長30-50厘米、寬3-10厘米,葉片全緣或齒裂呈羽裂,綠色,成熟前全株含乳白色汁液。
7-8月抽薹開花,花舌狀,淡黃色,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瘦果橢圓形,長約6毫毛,黑色或黑紫色,上具冠毛,千粒重1.3克。10月以後,氣溫10℃以下時停止踏市嫌翻生長,霜後枯萎。

生長環境

喜溫耐寒,抗旱耐澇性強。耐熱性很強,在35-40℃的高溫下也能正常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25-35℃。

分布範圍

經多酷應故仔年馴化選育而成的人工栽培種適宜中國各地栽培。

繁殖方法

播期:膠射洪種子發芽起始溫度為5-6℃,需10天以上才能出苗,20℃以上時出苗快。中國北方地區露地栽培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播種,生育期約150天。保護地栽培生育期可提前或延後30-60天。南方地區春、夏季皆可播種。
播種:一般進行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多採用條播、機播和耬播,也可撒播或歡拳才穴播。播前澆透底水,將種子用足量的細沙土拌勻,水滲後將種子播於溝內,用細土將溝覆平。畦面加蓋塑膠薄膜保溫,並在膜上加蓋草苫,以防日曬高溫而影響發芽。條播一般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深2-3厘米,播後及時鎮壓,畝播種量0.5千克左右。一般5-7天可出全苗。

栽培技術

整地:黃瓜菜對土壤要求不嚴,各種土壤都可種植,但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的土壤上生長最佳。黃瓜菜的種子小而輕、頂土能力弱,因此,播種前要精耕、深耕土地,整平耙細,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優試妹夜質有機肥3000-4000千克。保護地栽培時,一般做寬1-1.2米的畦,畦面開8厘米深的小溝,溝距10-12厘米。要注意土壤墒情良好,以保證出苗齊全。黃瓜菜不宜連作,宜選擇豆類、麥類作為前茬。
田間管理:黃瓜菜宜適當密植,條播時一般不間苗,苗密時可適當疏苗,2-3株1叢。苗高4-6厘米後要及時中耕除草,每次收割後都要及時追肥、灌水。
採收:株高30厘米、葉片長30厘米、寬2-5厘米、莖葉鮮嫩時即可收穫,此時葉片鮮綠脆嫩、商品性好,可連續收割數茬。露地栽培時如果水肥供應及時,20-25天便可收割1茬。採收時既可採用收割的方法,也可只採摘葉片。收割時,留茬5-6厘米。如果水肥供應不及時,不僅產量降低,而且葉片粗纖維含量多、苦味濃、商品質量差。保護地栽培時,15-20天即可收割1茬,不僅產促船量高,而且葉片始終嫩綠如初,葉片收割長度可根據需要放寬至30-50厘米。收穫後要及時澆水、施肥,促使再生,一般1年可收穫4-6茬。採收葉片時,每次不能採摘太多,至少要留8片葉;收割時不能將菜心割掉。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不斷供應市場,可採取分期播種、分批採收的辦法延長利用時間。

病蟲防治

黃瓜菜抗病蟲害能力很強,很少有病蟲害發生,個別的會有蚜蟲為害,可採用如下幾種方法進行無公害防治。
黃板誘蚜:將20×20厘米的紙板塗上黃色機油提道希或將黃色粘蟲膠紙懸掛于田間,每畝30-40塊,每7-10天更換1次。
銀灰膜避蚜:銀灰色對蚜蟲有較強的驅避性,可採用銀灰色地膜覆蓋栽培或在田間懸掛銀灰色塑膠條驅蚜。
植物驅蚜:韭菜的氣味對蚜蟲有驅避性,因此,可適當搭配種植韭菜。

主要價值

黃瓜菜性味:味甘,微苦,性寒,無毒。功效主治:作用是通結氣,利腸胃。

病蟲防治

黃瓜菜抗病蟲害能力很強,很少有病蟲害發生,個別的會有蚜蟲為害,可採用如下幾種方法進行無公害防治。
黃板誘蚜:將20×20厘米的紙板塗上黃色機油或將黃色粘蟲膠紙懸掛于田間,每畝30-40塊,每7-10天更換1次。
銀灰膜避蚜:銀灰色對蚜蟲有較強的驅避性,可採用銀灰色地膜覆蓋栽培或在田間懸掛銀灰色塑膠條驅蚜。
植物驅蚜:韭菜的氣味對蚜蟲有驅避性,因此,可適當搭配種植韭菜。

主要價值

黃瓜菜性味:味甘,微苦,性寒,無毒。功效主治:作用是通結氣,利腸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